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相扑”是日本的民族运动,那么阅读“连环漫画杂.志”则是这个国家的民族嗜好。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读连环漫画,商人在乘坐地铁时读,家庭主妇在家里洗衣服时也读。司机在交通灯前停车时手里居然也捧起连环漫画杂志。在日本每年售出的11亿份连环漫画杂志中,10余岁的青少年买去了半数以上。平均每个青少年一星期花25美元去买两本或三本350页的连环漫画杂志。尽管有些连环漫画杂志因以色情和暴力为主题而声名狼藉,但是涉及由幻想至教育、历史及  相似文献   

2.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7,(8):94-97
中法合作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高级培训班,香港李志清获日本“国际漫画奖”,《脑震荡》-李小松个展,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梳理30年发展史,“国之重宝”倾倒香港,《宋庄绘画》17位画家新作展,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5-95
10月2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称,在日合作繁殖大熊猫“龙龙”(日本名“兴兴”)死亡原因为:在采精麻醉恢复过程中,因呕吐使胃内容物被误吸入肺。导致窒息死亡。据介绍,在日大熊猫“兴兴”于2010年9月9日在日本神户王子动物园死亡。  相似文献   

4.
普显宏 《寻根》2012,(1):99-101
在哀牢山深处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奇异的彝族原生态祭祀舞蹈——小豹子笙。“笙”在双柏罗婺彝族就是“舞”的意思。小豹子笙又叫“文身舞节”,是峨足村彝族群众祭祀驱邪的原始舞蹈,彝语称“余莫拉格舍”,意思是“画大母豹子花纹”。  相似文献   

5.
一、淮阳“泥泥狗”的文化渊源 淮阳,古称陈州,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之伏羲氏建都地,也称“太吴之墟”。相传上古伏羲氏在此建立了“画八卦、制图腾、做琴瑟、定官职、教化先民”等6大功绩。据说,埋葬伏羲氏头骨的陵园在城北,史称“太昊陵”,又叫“人祖庙”。当地广泛流传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太吴陵隆重举行“人祖庙会”并有传统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6.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 尽管丁聪今年已经八旬有四,但依然不老。不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明锐的眼睛,也不仅因为自称“小丁”,或因为其创作颇丰,更因为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丁聪是国内外知名的漫画家,为有别于他的父亲“老丁”—— 老漫画家丁悚,他硬是一直称“小丁”。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不知道“小丁”的,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只要认识几个字,能看书报的,没有没看过“小丁”漫画的。至今,丁聪仍然沿用“小丁”一名。他说:“还有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7.
现代用语中对领导时尚的歌手、艺人或某领域具有影响的人,通常被冠以“教主”之称,意指此人不可动摇之地位;若提起日本“女摄影教主”,所有知情者的脑海都会闪过蜷川实花(Mika Ninagawa)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自古有之且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即使两国关系低谷时期.文化交流也未停止。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称“国图”)与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下称“日贩”)合作关系的建立,系上世纪后半叶两国交往日渐频繁的产物。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30年的合作岁月和百多次的赠书,见证双方合作历程的同时,也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漫画通常具有强烈的政治讽刺性和浓厚的幽默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漫画的视角对一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问题、人文现象……进行哲理性的思考,人们便可从中探寻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脉络之一二。说到中国当代漫画家华君武,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老的漫画在当代中国漫画界因其特点鲜明,而被誉为“华家样”:即粗头乱服,稚拙厚重;形虽不一定准,神却活灵活现。华老为其漫画所配的打油诗,不合平仄但辛辣幽默,读之解颐、解气。华老打油诗的字亦有特色,畅达中饱含凝劲,锋藏不…  相似文献   

10.
全球畅销的连载漫画《花生漫画》中的宠物狗主人公“史努比”近日迎来65岁诞辰,并来到中国庆祝它的生日。近日,史努比巨型的动漫形象与上海经典地标建筑遥相呼应,吸引上万游客围观。细数国际动漫界比史努比更年长、更知名的动画形象还有米老鼠、唐老鸭等,他们都已是“耄耊之年”,却依然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1.
10月~20日,《埃尔热与张充仁作品展》在比利时的埃尔热博物馆开幕。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活动的组成,这是以比利时著名漫画家、丁丁系列漫画的作者埃尔热与70多年前中国留学生张充仁的交往并结下伟大友谊的故事为主题的展览。埃尔热有“丁丁之父”之誉,他自1929年创作系列漫画丛书《丁丁历险记》。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一生待人极为真诚直率。郭沫若在1921第一次见到他,就感到他是一位用日本话叫作“无邪气”的人。叶圣陶在1924年为《天鹅》一书写的序中,称他是一个“大孩子”。而在他牺牲以后,俞平伯在悼中仍然称他是“兴高采烈,活泼前进,对一切人和事都严肃认真,却又胸无芥蒂的大孩子。”这种人情美是令人向往的。而在他的日记中,则处处可以看到这种品德的闪光。今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3.
走进日本的书店,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五光十色的漫画书令人目不暇接。不仅文学、历史、政治题材,就连商业、经济、股票、法律以及招工、招生等内容,很多也都是以漫画书的形式面世的。还有些书店甚至开辟了“漫画书专柜”。在当前日本出版界不景气的情况下,唯有漫画书独占鳌头,形成了近年来日本的“漫画书热”现象。 漫画书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因为读起来轻松愉快,易于理解。有些书店打出“速读速解”的宣传广告以吸引读者。 日本1993年初的最新统计表明,出版业的销售额已达2万亿日元,其中漫画书的销售额占四分之一。漫画书每年约发行6亿册,其种类上千种,专门的漫画杂  相似文献   

14.
谷子 《世界文化》2009,(11):40-42
人没有名气,画就没有名气;画没有名气,人就更难有名气。除去那些货真价实的人和画,剩下的,如果果真想有个名儿,就得把“功夫”使在画外,比方说在姓名前面封个号冠个名,任何场合再有意无意地张扬一下;或请名人写个字题个跋钤个印……于是,人有“名”了,画有“名”了,这也算是另一类的“始知名画有功夫”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丝绸闻名于世的年代是遥远的。公元前六。七世纪,希腊人所称的到“绢国之都”,就是指到中国来购买丝织品。据传说,发明蚕丝织造的是黄帝的妃子缥祖。这说明蚕丝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早在绘画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只能将画或刻或绘在木板、石版、器物或丝织品上。人们又分别称他们为“木板漆画”、“画像石”、“砖画”、“帛画”等等。“帛画”就是画在丝织品上的图画。现存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就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一前221)的帛画化风人物图》、软龙图》以及西汉门王堆帛圆》等。化风人物图》是在湖南长沙楚国墓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世博会展现当代人类文明成果之际,日本政府数年前筹备的“2010年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活动”(下称“纪念活动”)亦拉开帷幕。该“纪念活动”分春、夏、秋三季并以之为契机,回顾先人文化创造的艰辛,唤起民众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使全日本沉浸盛唐文化氛围之中。如果说上海世博会意味着对以经济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前瞻,那么“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活动”则意味着对千年前盛世文化回顾。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35-236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漫画一生——华君武捐赠作品展”于4月24日~5月29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日本著名作家西村寿行的作品大量涌入,中国读书市场一时间言必称西村寿行。本来,这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乎人人都曾听说过他笔下“杜丘冬人”、“真由美”、“矢村警长”和“横路敬二”等人的名字。电影《追捕》(原题《快渡过那愤怒的河》)、电视剧《犬笛》(原题《女儿唤我去遥远的地方》)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几乎妇孺皆知。到1990年,西村寿行已经整60岁了,但他身体健朗,爱好室外活动。他在日本列岛及东南亚久负盛名。日本评论界称他是“现代通俗文学界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19.
“刺腹”(日本称“切腹”),即剖腹自杀,一般都认为是日本的一种“国粹”,是大和民族特有的武士道精神的象征和体现。其实,这种自戕躯体以毙命的形式在中国早已出现。史籍所见,古人之自杀,除“自刎”、“饮药”、“投环”等方式外,“刺腹”(刳腹、溃腹)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传说远古贤臣比干,因受妲己的诬陷,被迫剖腹剜心自杀。如果说这是传说而难作信史的话,下面的引述却是见诸载籍的史实:春秋时,“狄伐卫,桓公不救。懿分尸为狄人食,惟肝在。其巨弘演出使归,语肝:‘君为其内,臣为其外。’乃刳腹内肝而死。”(刘向:《…  相似文献   

20.
称日本人是工作狂毫不夸张。日本法律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而且每个月都有一天以上的法定假日。但享受这个法律规定对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节假日不能休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相反,多数日本女性结婚以后不再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操持家务、伺候老公、抚育儿女。这些家务并不需要很多时间,那么,大量的“业余时间”主妇们如何打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