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 ,继续通氯气溶液蓝色褪去 ,为什么 ?答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会变蓝 ,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2KI Cl2 2KCl I2 ,生成的单质碘跟直链淀粉反应溶液呈蓝色 ,与支链淀粉反应溶液呈红紫色。通常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往往看到蓝色溶液中略带紫色。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淀粉同碘分子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包合物是一种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 ,借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化合物。当通入过量的氯气时 ,氯气与包合物中的碘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I2 5Cl2 6H2…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来检测维生素C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 ,为此 ,我作了如下改进 :1 材料的改进用加碘后变蓝的淀粉溶液替代吲哚酚作为检测试剂。2 改进的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使碘 (I2 )还原成碘离子 (I- ) ;碘 (I2 )能使淀粉变蓝 ,而碘离子 (I- )不能使淀粉变蓝 ,利用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是否有维生素C存在。3 操作过程(1)检测剂的配制 :实验前根据需要配制一定量的30 g/L的淀粉溶液 (需加热煮沸 ) ,冷却后滴入 0 .0 2mol/L的碘液 ,使之完全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止 ,装瓶 ,贴签 ,待用。(2…  相似文献   

3.
淀粉遇碘变蓝,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加热变蓝的淀粉溶液,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一次学生实验中,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把已经变蓝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料产生了如下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渐渐变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给学生一个解释,我们查阅了淀粉与碘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蓝色褪去的原因。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药品仪器 :U形管 (1 0 0mm× 1 0mm)、水槽 (Φ =1 2 5mm)、烧杯 (1 0 0mL)、带鳄鱼夹的细铜线电极、铁架台 (含铁夹 )、电炉、0v~ 40v晶体管直流电源或干电池组药品 :饱和FeCl3 溶液、琼脂 (AR)、KNO3 (AR)1 .2 实验装置与操作(1 )Fe(OH) 3 胶体的配制 :往 1 0 0mL烧杯中加入5 0mL蒸馏水 ,加热至沸 ,迅速滴入 3滴饱和的FeCl3溶液 ,再继续煮 1min~ 2min ,冷却 ,渗析 ,直到检测不出Cl-,即得纯化的胶体溶液 (浓度约为 1 .3 3× 1 0 -2mol/L)。同法制得浓度约为 4.43…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第5步在三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然后摇匀。按实验原理推断冰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都应变蓝色。而实际实验现象只有冰水中的试管变蓝,而温水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实验失败。经过查阅资料后将实验略加改动:在实验第4步结束后将沸水浴中的试管冷却后再加入碘液,实验能获成功。这说明碘与淀粉反应受温度的影响,下面本人设计了实验探索温度对淀粉与碘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1989年7—8合刊上有一篇杨晓峰同志“碘遇淀粉变蓝提法不妥”的文章。我认为杨晓峰同志文中所得的结论:“淀粉遇碘变蓝的提法仍欠妥。其一,固体淀粉遇固体碘时,淀粉变淡黄色或灰黑色。其二,淀粉浊液遇稀碘水显紫蓝色或淀粉溶液遇稀碘水显蓝色。因此,“淀粉遇碘变蓝色”应改为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Na2 O2 的性质实验值得研讨。一、教材P .3 2 [实验 2 5 ]最好用大试管 ,取 0 .3 g过氧化钠 ,用滴管滴加 1mL~ 2mL水后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检验产生的气体 ,木条复燃 ,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如果Na2 O2 的量少或滴加的水少 ,产生的氧气就少 ,用图 2 6所示操作通常情况下不能复燃。并且 ,验证完氧气后 ,还可滴加酚酞 ,通常溶液会先变红 ,稍一振荡就立即消失。接着 ,取一只 1 0 0mL的烧杯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加 2 0mL~3 0mL水 ,再滴加酚酞 ,溶液显红色且不会消失。二、教材P .3 …  相似文献   

9.
先加碘液效果更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以及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 ,常用淀粉酶来催化淀粉水解 ,而对实验结果的验证都采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颜色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试管 ,调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或pH条件下 ,加入淀粉酶 ,保温 5~ 10分钟 ,最后向试管中滴  相似文献   

10.
例题 在通常情况下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溴 (Br2 )是深红棕色液体 ,碘 (I2 )是紫黑色固体 .实验证明 ,氯、溴、碘三种元素中 ,其单质的活泼性是Cl2 >Br2 >I2 ,氯气可以把溴或碘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溴亦可以把碘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碘单质具有遇淀粉变蓝的特性 ,依图 1关系推断是指物质(写化学式 ) :A黄绿色气体B钠盐 溶液C溶液D深红棕色溶液→E钾盐 溶液F溶液G淀粉溶液 呈蓝色图 1B是 ,C是 ,E是 ,F是.解析 :本题给出的是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泼性顺序和规律 .同学们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规律 ,把此知识迁…  相似文献   

11.
有问必答     
《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您们好! 我看了2001年第5期第17页上的“生活小实验”,就分别用玉米淀粉和白面粉做了两次实验,但都没有使碘盐溶液变蓝。上高中的姐姐告诉我:“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在食盐中以碘酸钾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13.
在做氯、溴、碘的性质的学生实验中 ,要用到淀粉溶液 ,而淀粉溶液不可久置 ,因为久置后再检验碘分子时其颜色不是那种特殊的蓝色 ,而是蓝紫色 ,甚至不起作用。如果用下面的方法配制可使淀粉溶液稳定。a 以配制 10 0mL溶液为例。将 1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 ,倾入 10 0mL沸水中再煮沸片刻 ,即得约 1%的淀粉溶液 ,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约 1g氯化锌或碘化汞作防腐剂 ,可使淀粉溶液放置较久而不变质。b 采用H3BO3-HCL混和体系作为淀粉溶液的防腐剂和稳定剂。在上述制得的 1%的淀粉溶液中 ,加入硼酸 0 .3g、浓盐酸 1mL ,再继…  相似文献   

14.
谈谈斐林试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实验一 ]所用的试剂其中之一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检验是否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以区别还原性糖和非还原糖。在医学上可用于检验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在生物学实验上 ,主要是用来检证生物组织中是否有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存在。然而有些教师对它却比较陌生。1 配制方法常温下 ,在试管里注入质量浓度为 0 .1mg/mL的NaOH溶液 2mL ,然而再滴入质量浓度为 0 .0 5mg/mL的CuSO4溶液 4~ 5滴 ,振荡 ,配制而成的试剂即是斐林试剂 ,它…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题解题思路 1.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或体现“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如“探索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拓展化学第二课堂空间 ,特设计下列简易检测实验 ,以便组织学生定期监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1 原理KMnO4 为氧化剂 ,每升溶液中只要有 10 - 5molKMnO4 即可显示出紫红色 ,与甲醛气体反应则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2MnO4 -+5HCHO +6H+ → 2Mn2 + +8H2 O +5CO22 测定装置 (见图 )    3 实验方法(1)KMnO4 标准液配制准确称取 1.5 80 0 g高锰酸钾 ,用少量水溶解 ,转入 10 0 0mL容量瓶中 ,定容 10 0 0mL ,取此溶液1mL ,稀释 10 0倍 ,即得到 1× 10 - 4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 ,保…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后 ,做了一些制备三氧化硫的演示实验 ,通过比较 ,下面的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效果好、演示时间短等优点 ,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实验原理SO2 +NO2 SO3 +NO2 药品、仪器98%硫酸、亚硫酸钠、铜片、浓硝酸、浓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仪器装置见下图。3 实验步骤( 1 ) 1 2 5mL烧瓶 (反应器)装入 2 0克无水亚硫酸钠 ,注射器 2中装入 98%H2 SO4 1 0mL;具支试管中装入 1克铜片 ,注射器 1中装入浓硝酸 5mL;广口瓶中装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 2 )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 ;   ( 3)从注射器 1中…  相似文献   

18.
氯气是新教材中唯一要制备的一种有毒气体 ,氯气的性质较多 ,为了系统理解氯气的性质 ,我们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微型仪器六孔井穴板设计了一套制备和性质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现象十分明显 ,时间较短 ,而且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 仪器微型六孔井穴板 (带盖 ) ;3mL注射器 ;橡皮管2 药品1 2mol/L盐酸 ;固体KMnO4;6mol/LNaOH溶液 ;AgNO3溶液 ;KI溶液 ;蕃茄汁3 实验装置   4 实验步骤(1 )分别在 1、3、6、5、4井穴中分别加入KMnO4固体 (约 2g)、蕃茄汁、KI溶液、AgNO3溶液、NaOH溶…  相似文献   

19.
在浓HNO3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微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褐色。这与石蕊溶液滴加到新制的氯水中的现象一样。浓HNO3使石蕊溶液褪色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有类似使物质漂白的性质———漂白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用浓HNO3作漂白剂呢?这主要是因为浓HNO3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我们平常只说浓HNO3的强氧化性,而不谈它的漂白作用。氯水和浓HNO3还能使KI淀粉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否也是因为它们的漂白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氯水与KI淀粉试纸中的KI反应,生成I2使试纸上的淀粉…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ChemLab软件教学价值开发”小组的同学如常在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的内容是“强碱滴定弱酸”。他们称取0.4gNaOH固体,用100mL的容量瓶配成NaOH溶液,再量取36%的CH3COOH溶液稀释配制成1mol/L的CH3COOH溶液。再拿出pH酸度计、滴定管、指示剂,在滴定管中装入25mLNaOH溶液,100mL的烧杯中装入15mLCH3COOH溶液,滴两滴酚酞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