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他在"2003年度散文家"获奖感言中曾有一段自述:"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  相似文献   

3.
从大江早期的创作实践,以及大江的故乡与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之间的暗合出发,分析了大江不断书写故乡--"森林中的峡谷村庄"的原因.认为它并非单纯发自乡愁,更是观念上的存在主义对故乡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游子离开故乡的片刻,故乡这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宇便承栽了浓浓的乡愁,乡愁成为游子和旅人的长久期望和渴盼。那长夜袭来的时候,故乡的一草一木所引起的思念是语言难以承受的。  相似文献   

5.
“乡愁”的美学——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乡土书写的研究主要立足启蒙视野,彰显写实意图,将注意力集中于作为文学题材、思潮和流派的“乡土文学”,对乡土书写的源头——“故乡”以及对“故乡”的叙述——“乡愁”反而缺乏深入探究.“故乡”及其书写——“乡愁”既是中国现代性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性困境的表征.立足现代性的危机视野,“故乡书写”就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精神归宿问题关联起来,成为进入中国现代性问题情境的另一路径及现代中国主体最重要的建构渠道之一,并与启蒙和革命构成张力性的对话.经由回忆与想象、叙事与抒情、认同与归依,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愁”书写已经形成一套丰富和复杂的美学机制和传统.它将成为一直置身于现代性难题中的汉语写作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选取正确的读音。模糊(A.m6 B.m0)帐惘(A.ch6ng B.zh6ng)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一 邮票 一 船票 一 坟墓一 海峡 一 笛 一 树3.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小时候,乡愁是(2)而现在,乡愁是(3)故乡的面貌却是——,仿佛(4)别离后,乡愁是 ,永不老去。 二、语言表达 1.为下列诗句划分节奏。(用“/?表示停顿)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2.体会诗句中的叠词的表达作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三、语段阅读 (一)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下面…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糖     
以前在故乡时,总觉得乡愁离我很远。现在异地求学,才知道乡愁是模糊的惆怅,是不经意间的发怔和思念。我品尝着不同口味的甜品,可总也忘不了故乡的糖。在故乡的许多特产中,杨梅和越窑青瓷恐怕是最有名的吧。与鲜艳味甘的杨梅、古色古香的青瓷相比,故乡的糖显然不那么有名,但仍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8.
乡愁--是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写常新的题材,故乡在诗人的笔下不只是一个地域抑或内心深处的文字表述,它是一种日久弥深的往日情怀.故乡,对游子来说是挥之不去的长久思念,是难以排遣的莫名忧伤.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三册 ,于 2 0 0 1年秋季期开始使用。课本第 19课学生自读课《乡愁诗两首》 ,选择了余光中的《乡愁》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时选择了席慕容的《乡愁》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  相似文献   

10.
忧伤的故乡     
我想回故乡,是因为我在异乡的土地上漂泊。我想念故乡,是因为我许久不曾回到故乡的土地上。乡愁涌起,如烟如雾,慢慢地,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  相似文献   

11.
宫凤华 《教书育人》2012,(13):78-79
寻常的日子里,我总想起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是一位擅长表现乡愁的作家 ,解读他那些盛满乡愁的作品 ,可以领略他赋予乡愁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爱情、亲情、生命和死亡的眷恋 ,对故乡的思念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共同构成了乡愁文化的主线。余光中通过他的乡愁倾诉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3.
乡愁,这种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结,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无论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忧伤,还是"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无奈;无论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苦思,还是"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的怅惘,乡愁,从遥远的过往缓缓流淌而来,吟唱千年,成为漂泊者的心灵家园和文化记忆版图。  相似文献   

14.
<正>读过"月是故乡明"专题,假如要你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行全球征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主题歌歌词活动。假如你参加,你会怎样写呢?你将写些什么呢?一、为什么要记住乡愁?(请联系《月是故乡明》专题,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1.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乡愁     
正席慕蓉的《乡愁》,让我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在心中经常朗诵,"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朗诵,让我挥泪,因为,这美丽的乡愁,使我想起我的美丽乡愁。我在城市读书,教书,生活,写作,已经30年,也就是说,我离开我的乡村故土已经30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月     
月是故乡圆,此乃游子乡愁使然。月照故乡犹如一幅绝代版画珍藏于我的心底,夜深人静,独自欣赏,不由得悠然神往,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7.
《故乡》是鲁迅根据自己回乡经历创作的小说,具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展现了深邃的人性之常.从少爷到老爷,是闰土识"我"的心路历程;从乡愁到忧愁,是"我"回乡的心路历程;从绝望到呐喊,是鲁迅《故乡》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是席慕蓉的故乡情.在外独自求学的我,总会被席慕蓉这深沉的故乡情打动,故乡的种种也随之浮现在眼前.学习地理后,我对熟悉的故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为梁平拍摄了一部别具一格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的作品选入中学课本的有《乡愁》《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等篇目,其中《乡愁》是抒情诗,《沙田山居》和《听听那冷雨》是抒情散文。《乡愁》中的我隔着一弯海峡,深情地呼唤故乡;《听听那冷雨》,  相似文献   

20.
故乡     
我常常羡慕他们用手指指 遥远的方向 说那是故乡 我没有故乡梦中一马平川 绕过一棵棵树 独自来到蓝色大海的另一端 哦青山作证 我也有沉重的乡愁 当世界沉沉睡去我的故乡 在说也说不出的地方故乡@李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