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传媒》1996,(2)
挂名作者何时了报刊之友编辑部:目前,社会上存在着挂名作者现象,挂名者本人没有付出劳动,却在别人的作品上挂上自己的名字。据了解,挂名作者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利用职权在下级作品上挂名;②为了拉关系或照顾关系挂名;③为了讨好上级让其挂名;④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挂...  相似文献   

2.
挂名杂说     
做了或是做过什么长的人,对“挂名”一词及其含义可能了解得更深。这等情形在当事人心里究竟有何意味,我们局外人难以揣测,倒是对挂名的书籍体会得更深一些。与书相关的挂名约略有二,一是为完成硬性指标,寻找一两个关系不错的写家,挂个虚名,充作成果,完事,此外什么也不干涉。这种书,对读者来说没什么损失,只是题目下多了一名字,质量没减,简繁程度也没减,丝毫也不影响阅读。另外的挂名,对读者来说,似乎就没有这样圆满了。据说一人纂成一部书稿,左思右想,觉得自己的分量太轻,读者不一定会买账,于是,苦意寻找合适的名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谱类图书也应运而生并在数量上有繁荣之势。笔者在编辑加工食谱类书稿时,感觉到这类书稿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食谱类书稿文词欠佳,编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把好书稿的质量关。1.提高食谱类书稿的可读性。食谱类书稿的作者大部出自厨师之手,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有高超的掌勺技术,烹饪技术很高,但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文字功底不深,可以说,由厨师创作出来的食谱类书稿只是一些不成熟的半成品,而编辑是食谱类书稿的二度作者,要使不成熟的半成品变为成品,为…  相似文献   

4.
魏瑞斌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41-43,48
以1998—2004年被CSSCI收录的1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作者的合作规模、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作者分布地区间的合作、受基金资助与论文合作关系4个角度,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前的科研合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挂名合著”和“不全挂名合著”两种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般书稿,都是就一个论题,首尾一气呵成的。即使分章分节,也不过是为了眉目清楚,脉络分明。章节与章节之间,也是互相衔接而非各自独立的。然而,有些书稿却不是这样的。这些特殊书稿,就是所谓:汇编书稿。汇编书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首尾一气呵成,而是由若干本来各自独立的文章汇编而成书的。这是汇编书稿的一个根本特点。从汇编书稿的作者来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书稿中各篇文章,都是同一个作者的,可以称之为个人集。另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章,是许多作者的,可以称之为多人集。从汇编书稿的体裁来看,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章是同一体裁的,可以称之为同体裁集。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  相似文献   

6.
对文章“挂名”现象的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文章﹃挂名﹄现象的剖析赵德富金虹通过某种关系在别人写的文章上署名,甚至成为“第一作者”,这种精神产品的“挂名”现象,同物质生产领域里的假、冒、伪、劣产品一样,深受广大文化、科技工作者的嘲讽和指责。“挂名”现象的危害是:(1)“挂名”者并未参加文章内...  相似文献   

7.
科技书稿中计算公式经常出现的问题化学工业出版社任文斗科技书稿中的计算公式在由非法定计量单位向法定计量单位的转换过程中,很多作者所用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使公式变得不伦不类,难以理解。下面把我编辑加工《机械设计手册》和《化工厂机械手册》等大型科技图书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计算机日益普及,作者向出版社交稿采用电子书稿形式的情况日益增多;这对编辑人员和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电子书稿交出版社后并未得到很好利用,除了有编辑对计算机技术不熟悉的原因之外,多数情况是原稿不符合出版内容规范和技术要求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对电子书稿提出规范性要求。基于近年来多部电子书稿的实践,本文总结出几条电子书稿交稿的基本要求,提出来讨论。 鉴于目前出版社的纸媒体图书出版仍以纸面书稿为其主要工作对象和依据,审读、编辑加工、排版和校对等环节,以及作者校改、质量检查时,均以纸面书稿为依据。要求作者在提供电子书稿时,必须同时提供纸面打印稿,并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6,(12X):22-22
名字来自于两部书稿 《卡帕记者丛书》名称来自于《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张力以及广西记者徐歌的书稿。张力的书稿是以他在台湾牢狱248天的亲身经历、体验写就的;而徐歌的书稿也是以他在南非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两部书稿都表现了作者非凡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了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出生入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帮普通作者出书,替出版机构寻稿,向公众宣传普及著作权法知识”,为了解决普通作者出书难和出版社好稿难寻、稿源不足等现实问题,2007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决定在订货会期间(1月10日~13日)举办“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为广大作者与出版社、影视动漫制作单位、数字内容制作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等各类作品使用机构搭建书稿版权交易平台。本届书稿交易会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书稿版权交易模式,设立特定展区,组织全国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文化公司、文化创意机构、数字内容制作机构和作者参展。交易的书稿包括已创作完成的书稿、译稿;书稿选…  相似文献   

11.
图书约稿合同随着出版改革、商品经济和同行竞争的发展,又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家出版社为了争夺一部优质书稿,各自奔走,活动,书稿的作者与其中某一家出版社谈妥条件,双方为了稳妥起见,都迫切需要达成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通过签订图书约稿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结束对这部书稿的争夺。图书约稿合同目前一般是指选题确定以后,由责任编辑(合同中称约稿者,实际上是代表出版社)与作者就如何完成书稿所达成的一种协议,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书稿字数、交稿日期、初定的稿费标准、约稿者对书稿的基本要求,约稿者审稿的时间、退稿的处理等。湖南教育出版社在逐本试点的基础上,1988年全面实行图书约稿合同。经过一年的实践,它对编辑工作也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拟定书稿的编写提纲本是作者的事情,但编辑对此却不能一无所知。因为许多作者向出版社投书稿,总是先送来编写提纲,而编辑在与作者谈选题时,也总希望作者先拟一个编写提纲。如果编辑对拟定编写提纲之事不熟悉,或不能从编写提纲中发现问题,都会  相似文献   

13.
审稿八忌     
编辑审读作者来稿,须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其中最能影响书稿质量的有八个方面。如果在这八方面加以克服,或许就可以杜绝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在市场上出现。一、切忌对作者盲目崇拜。一般来说,名家的书稿质量是高的,我们的出版社确实也应依赖一批各方面的专业名家的支持。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一位作家,写出的任何一部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更不能保证每一位作家的书稿中不出现一点纰漏。处理书稿时,作家和编辑必须处于平等地位,或者可以说编辑应  相似文献   

14.
多作者书,一般指两个作者 (含两人 )以上共同撰写的图书。多作者书主要出现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文 (选 )集、教科书、资料汇编等范围内。具有较高质量和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专著中,多作者书较为少见。但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出版的专著中,多作者书数量增加很快,而质量高者却不多,原因何在,试作探讨。   一、多作者书稿的来源   多作者书稿,一般来源于三个渠道:   一是经科研、教育、技术、出版单位认真策划、论证选题,精心挑选主编 (课题主持人 ),物色作者,主编 (责任编委 )科学安排书的结…  相似文献   

15.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41-43
以1998-2004年被CSSCI收录的1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作者的合作规模、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作者分布地区间的合作、受基金资助与论文合作关系4个角度,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前的科研合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挂名合著”和“不全挂名合著”两种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书稿档案是出版社的历史财富。一份完整的书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书稿出版合同书、作者简历表、书稿列选单、书稿外审材料、出版社审读报告、编辑加工报告、出版社复审终审报告、校对记录、编辑与作者来往信件、出版社支付作者稿酬的计算单和通知单等。书稿档案中的每一内容,都直接源于出版,是出版社出版一本书的方方面面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出版社历史的宝贵材料,是印证出版的各类著作的可靠依据。书稿档案与其它档案一样,它的服务性、公益性不可能直接体现于档案部门本身,而是包含在广大档案利用者的获益当中。一、书稿档案是出…  相似文献   

17.
宋文涛 《中国编辑》2007,(5):19-20,22
在现代编辑活动中,作为编校原则之一的“多就少改”一语时常被人挂在嘴边,其意泛指多遵从原文,而不轻于臆改,这就为一些怠于编校的编辑者提供了借口。书稿如经他们之手,往往是囫囵吞枣、草草一过,等而下者甚至未待寓目即告编毕校罄,即使鲁鱼弥望亦漫不经心。另一方面,逞臆增删修改的好事者颇喜对书稿施以手段,甚者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完全不尊重书稿的作者和原貌,结果弄巧成拙,乌焉成马。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6,(36):22
名字来自于两部书稿《卡帕记者丛书》名称来自于《北京青年报》主任记者张力以及广西记者徐歌的书稿。张力的书稿是以他在台湾牢狱248天的亲身经历、体验写就的;而徐歌的书稿也是以他在南非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两部书稿都表现了作者非凡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了自己所钟爱  相似文献   

19.
学人聚会,常常议论出书难,共同也谈起编辑。照理说,能否出书,应取决于书稿的质量,但是事情常常并不这样简单。诸如作者知名度怎样?书出后能否盈利?这类问题,也在考虑范围之中,其影响之大,常使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望而却步。显然,有许多学术价值高的著作,读者面窄,出版得赔钱,而青年作者往往毫无知名度。学人在成长过程中,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压倒。幸而,中国也大有这样的出版家,他们以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为己任,竭心尽力支持学人、尤其是青年作者。他们重视盈利,但决不把它看得过重,而以书稿的科学价值作取舍的主要标准。他们取稿,只看书稿的质量,而不看作者的“来头”、“背景”。有的  相似文献   

20.
邓咏秋 《图书馆杂志》2007,26(10):89-91
做为一个专业出版社的编辑,我有机会在图书面市之前阅读到作者的大量书稿.身为图书馆专业图书的编辑,我每天都在阅读这些新鲜而尚未出炉的图书馆专业书稿.但坦率地说,咱们这个行业有趣的书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