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10-28
用毛细吸渗原理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研究;液力机械自动变速传动系统控制仿真及试验;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问题思考;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在UASB反应器中的实现;甘蔗糖蜜发酵合成茁霉多糖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黄淮海夏玉米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水分胁迫的夏玉米光合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实验,研究表明:1、可将土壤持水量的40.689%-55.79%和79.99%作为叶片缺水及最适的外部形态指标;2、干旱可以使株高低22.56%左右,而短时间内水分一只维持在田间持水量水平,对玉米的株高影响并不大;3、比叶重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大,到田间持水量的79.9%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湿度的进一步增加,比叶重反而略微变小;4、叶片含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吸收辐射率则受叶片湿度与厚度的影响,当土壤湿度达到持水量的79.99%时,叶片吸收辐射率可达到80%左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包含浓度、辐射强度、温度及土壤水分因子的夏玉米叶片生产力计算公式,为进一步准确推算水分胁迫对区域生产力的可能影响,为当地政府开发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水分胁迫的夏玉米光合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实验 ,研究表明 :①可将土壤持水量的 4 0 6 89%~ 5 5 79%和 79 99%作为叶片缺水及最适的外部形态指标 ;②干旱可以使株高低 2 2 5 6 %左右 ,而短时间内水分一直维持在田间持水量水平 ,对玉米的株高影响并不大 ;③比叶重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大 ,到田间持水量的 79 9%时达到最大值 ,随着湿度的进一步增加 ,比叶重反而略微变小 ;④叶片含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 ,吸收辐射率则受叶片湿度与厚度的影响 ,当土壤湿度达到持水量的 79 99%时 ,叶片吸收辐射率可达到 80 %左右。在此研究基础上 ,给出了包含浓度、辐射强度、温度及土壤水分因子的夏玉米叶片生产力计算公式 ,为进一步准确推算水分胁迫对区域生产力的可能影响 ,为当地政府开发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石  李素霞  赵红梅 《今日科苑》2009,(11):120-120
我国南方红壤地区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干旱,研究干旱程度并确定土壤-作物系统干旱阈值对干旱评价和土壤水分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众多作物受旱研究中,基于土壤分层水分变化研究的较少。针对此问题,在红壤上进行了遮雨条件下花生干旱试验,设持续干旱4~25d共7个处理。每日监测各个土层基质势,收获后测量生物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土壤干旱到一定程度后,花生与土壤干旱均存在阈值反应,干旱超过12d后,生物量明显下降;土层0-30cm水分变化可以代表测简土层O-60cm的水分变化,同时该土层的水势在干旱12d的时候降至最低,与产量阈值反应存在对应关系。结果说明,通过监测或模拟恰当土层的水分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土壤的干旱程度和作物的受旱状况。这一结果为土壤和作物干旱评价和田间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信汇 《内江科技》2002,(2):30-30
对果园抗旱节水可采用下述措施: 一是适时灌水:正确的方法是把土壤水分的容水量作为灌溉指标,即土壤的含水量为容水量(即田间持水量)的60%时,就是灌溉适期。土壤含水量和容水量可取土样测定。  相似文献   

6.
水量平衡始终是我国北方沙区植被建设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决定着植被-土壤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蒸发渗漏仪(以下简称"蒸渗仪")是研究水量平衡的最可靠手段,但其目前存在研究站点单一、系统不匹配、精度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沙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于2019年建成了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沙坡头蒸渗仪群。该平台以36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为主体,集成了降水和地下水模拟、根系动态测量和土壤溶液提取等系统,配置了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区的土壤和典型固沙灌木,开发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该平台可模拟降水和地下水,连续精确监测土壤水动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过程,实现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的自动监测-模拟-量化-集成研究,是科学认知、客观解析沙区植被-土壤系统生态水文互馈机制,探索植物固沙模式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的重要研究平台。该平台显著提升了我国野外站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区土壤水文常数范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91个站测定的土壤水文常数,按土壤质地类型分析了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的范围,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做好当前的土壤水分常数测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了水发胁迫实验,利用Licor-188B和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层光合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当叶面积指数为5时,水肥适宜状况下黄淮海海地区夏玉米日总光合量变化在95g.m^-2至105g.m^-2之间,最高值出现在河南和山东两交界处;当土壤湿度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40%时,该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平衡降低50%左右;水分胁迫对不同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存在不同的影响。在玉米抽雄期水分胁迫对山东省玉米冠 层光合日总量影响最大,水分增产潜力最高,此时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及时灌溉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依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1年~2014年气象要素值和大型蒸渗仪的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作物系数,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生长季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地下滴灌是微灌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就是将输水管道埋入土下,水通过输水管缓慢的注入到附近的土壤中,在经过毛细作用将水分扩散到农作物的根部区域以作为水分的补给,使得作物再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水分环境。因为地下灌溉的自身优点,所以在当今的农业建设中许多地区都采用该灌溉技术,地下滴灌可以有效的减少喷灌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地面上灌溉水资源蒸发的流失,提高谁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该技术对于土壤影响很小,不会对作物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将输送水管埋入地下,对于灌溉系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增加管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人为对于管材的破坏。在当今的农业建设中,应大力推广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树林 《资源科学》1988,10(3):80-86
在水分资源的农业气候分析中,资源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其总量的多少,也不仅仅取决于作物生长季总水量与作物总需水量的吻合程度,而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自然降水量在作物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分配是否适合间时期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水量在作物生长季内的分配状态,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地水分资源的优劣。如果只分析总降水量的多寡,则在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 ,利用Licor 1 88B和Licor 6 2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层光合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当叶面积指数为 5时 ,水肥适宜状况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日总光合量变化在 95g·m- 2 至 1 0 5g·m- 2 之间 ,最高值出现在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处 ;当土壤湿度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 4 0 %时 ,该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平均降低 5 0 %左右 ;水分胁迫对不同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存在不同的影响 ,在夏玉米抽雄期水分胁迫对山东省玉米冠层光合日总量影响最大 ,水分增产潜力最高 ,此时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 ,及时灌溉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淮南子·说林训》有言,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土壤为作物提供了水分和养分,依托于此,我国树立了农业大国之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他们日晒雨淋、挥汗如雨专注于改良土壤养分、培育优质作物,化腐朽为神奇,将贫瘠的土地变丰饶,以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助力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  相似文献   

14.
生物节水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倍受人们关注,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率是缺水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之外,深入了解那些限制和调控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定和筛选生理和育种性状,从而有可能在水分有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生物节水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节水的机理就是通过遗传改良和生理调控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生物节水的机制与途径的研究,无疑会为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开拓新的思路,同时也将为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综合技术体系中,农作物增产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作物需水技术等的推广应用都需要应用实时快速测量土壤水分的传感器和仪表,因此研制与开发土壤水分快速测试仪对农业增产、节水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综合技术体系中,农作物增产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作物需水技术等的推广应用都需要应用实时快速测量土壤水分的传感器和仪表,因此研制与开发土壤水分快速测试仪对农业增产、节水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岩心分析测量对确定残余气饱和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来研究水对气的驱替,但目前还缺乏一种公认的定量确定剩余气饱和度的实验方法。为了了解残余气饱和度实验研究进展,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从认识残余气形成机理出发,对文献中各类岩心分析技术测量残余气饱和度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稳态驱替、离心法和渗吸试验三种实验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渗吸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处理和肥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耦合对春青稞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春青稞需水最佳配比,提高春青稞对水肥的利用效率.实验表明:当水处理为W2(田间持水量的65%)、肥处理为N2(施肥10g/pot)时春青稞的产量最大,此时水肥利用效率最高,最环境的污染也最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一江两河"流域青稞作物多年多点田间肥效试验和大样本的土壤养分数据作为为基础研究数据,明确钾肥肥效反应并提出该区域钾肥推荐指标体系,为指导青稞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粉煤灰的矿物学、形态与物理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蕾  卢升高  何黎平 《科技通报》2004,20(4):359-362
应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析和压力膜对浙江省8个火电厂粉煤灰的矿物学、形态、颗粒组成和持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以莫来石、石英、赤铁矿、磁铁矿为主,颗粒形态呈多孔玻璃质结构,内有粒径为10~100μm的微珠.粉煤灰的密度为1.93~2.29g/cm3,颗粒组成以粗粉粒为主,占63%~72%.粉煤灰的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含量分别是66%~87%,5%~10%和5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