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代洛阳以西的宜阳三乡一带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诗人群体。其创作与理论在金代诗风的形成与转变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元代的诗坛风尚。  相似文献   

2.
13世纪的元代杂剧,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云蒸霞蔚的瑰丽峰巅。然而,元代杂剧的繁荣绝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没有汉魏雄放绮丽的诗风,便没有唐诗鼎盛一样,如果不是金代杂剧的成熟,便不可能有元代杂剧的空前繁荣。历史上统治北方达一百多年的金代,便隐藏着杂剧的兴起与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3.
集宁路古城遗址,金代为集宁县,元代升为路。金代集宁县城垣为长方形,元代将城垣改建,形成内、外两重的城市结构。内城在整个城市的东北角,城内主要建筑为衙署。集宁路商业、手工业发达,主要建筑有市肆、居民区、金属加工作坊以及佛寺、关羽庙、孔庙等。集宁路作为一座草原商贸城市,其贸易中转的作用十分重要,城垣的改建充分为这一独特的城市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4.
金代前中期,杜牧的诗文较少引起文坛的关注。金代后期,文人逐渐重视杜牧的诗文,诗评家认为杜牧文笔宏放雄健,其诗有豪俊之气。元代前期,诗文评家认为杜牧的绝句雄伟,律诗极工而全美,杜牧之文四方落落。元代中期,诗评家认为杜牧的诗歌诗情豪迈、语率惊人、好奇,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元代后期,对杜牧的接受转入低潮。此外,金元人以杜牧诗歌入画。元曲中亦演述杜牧风流多情、放浪疏狂和诗酒魔汉形象,扩大了我们了解金元人对杜牧及其诗文接受的空间。杜牧及其诗文在金元的接受和传播与宗唐复古的诗学思潮、战乱不断的社会环境和尚俗的审美风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明清有钧瓷著录以来,一般都说钧瓷始烧于北宋,在此基础上还有唐钧之说.有人质疑北宋说尤其是"官钧"北宋说,提出钧瓷始烧年代的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相似文献   

6.
羊群庙元代石雕人像装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蒙古人的装饰,以往仅局限于传世的画迹及少数的墓葬壁画。本文借助正蓝旗羊群庙元代祭祀遗址出土的3座汉白玉石雕人像的实物资料,对于元代风靡一时的“垂练”“婆焦”类发式、“比肩”“云肩”类服装、“独科花”“升龙”类纹饰、仪态与杯具的时代特征等诸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从而勾勒出了元代蒙古贵族装饰的基本面目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 1.元曲是元代____和____的合称。后人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显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2.元代是中国____发展的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____,重要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等;后期活动中 心移至南方____,重要作家为____等。 3.散曲包括____和____两种主要形式,隋树森所编《____》是目前收录作品最为完备的元代散曲集。 4.崔张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____《____》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来看,元代的北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取得高度繁荣的第一个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必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与酝酿,这一准备与酝酿的过程便在宋金时期。关于宋代与金代的戏剧样式及表演特点的异同,前辈诸贤时有考述,但又大多语焉未详。其实,宋代与金代的戏剧,无论称之为“杂剧”也好,“院本”也好,本质上它们是相同的、一体的。这是因为,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与封建王朝的更替、政权的转移没有完全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金代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王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联合政权。其民族政策有三个基本思想,一是确立和巩固以女真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二是确保统治民族的利益.三是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提高民族自树能力。金代民族政策除具有阶级社会所共有的民族压迫特点外,还具有更强的民族特点,那就是统治民族女真族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这个倾向是进步的。金代民族政策对令天我国"中华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起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金代民族多元一体是元代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0.
劄付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元代选官的灵活性,因此探究委任劄付对考察元代选官制度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委任文书的劄付,承袭金代旧制,并有所发展。其体式经历了由内容极简到渐趋丰富的过程,其书写多用八思巴字,汉文译注。其颁授机构不限于中书省和行省,尚包括内外百司以及投下机构等。所受劄付者有军官总把、百户和奥鲁千户,地方巡检、杂职官员和高级吏员。部分路、县级行政官员使用劄付委任,多是非常时期的临时举措。劄付与宣命、敕牒、付身构成了元代官吏委任文书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诗和宋诗的关系呈一种流动变化:金初期“借才异代”,以宋诗歌为根基;金中期,“国朝文派”崛起,金诗初具清劲有骨面目;金后期,诗坛主流,借宗唐以变宋;金亡前后,作为金诗顶峰的元好问又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元代文论专著并不丰富,有特色之论更不多见,陈绎曾的《文筌》却是一部较为有个性的批评专著,其中《古文谱》和《古文矜式》对古文的创作、风格、鉴赏都有集中的论述,代表着元代古文批评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元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元代传世画像、墓室壁画和出土实物资料等,探讨了敦煌壁画中所绘蒙古族供养人所着半臂的形制。  相似文献   

14.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启”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唐代受到“文章盛世”的影响,不仅在作品的数量方面超越了前人,而且内容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阔,已与魏晋之时这一文体的用途有很多不同。通过对《文苑英华》等文献资料的考察,论述了唐启的分类,分析了唐启在唐代历史中的大致面貌,通过援引一些唐启的代表文本,归纳了它具有的文学特征和社会功能。唐代以后,“启”类文体的创作呈衰退趋势,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应归结于历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金代后期,部分稼轩词作通过非公开途径传回北国,被元好问推举为北方词坛的新高标。元好问侧重继承稼轩以诗为词、借词留连光景、感慨时事等取向,于稼轩抗金报国情怀不予置评,于稼轩豪放词风亦少有继承。此后,白朴得遗山衣钵,耶律铸侧重借鉴稼轩词咏物、留连光景,失之片面,至王恽始能大力表彰其忠义大节,北方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稼轩词。  相似文献   

17.
宋人的理趣诗为学术界重视,金人的理趣诗却少人问津。本文将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三首诗作与宋人理趣诗的代表作品进行对比,阐释了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和浓厚情趣,证明元好问这三首诗作属于金代诗人的理趣诗作品。  相似文献   

18.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存金元时期泽州一地碑刻丈献中道观寺庙碑刻文献研究可以看出,金元时期泽州形成了以民间信仰思想为主,道佛相融且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宗教思想,这一宗教思想体现了泽州崇儒尚俭民风,也与金元政治统治宗教思想相呼应。  相似文献   

20.
遗山这位金元词大家,其创作的显著特色是对唐诗的融化,具有方法多样、综合运用;驱遣自如、翻新出奇;熔铸点化、自然天成等特点,从而形成遗山词蕴藉风流之姿。遗山词的融化唐诗,对于金、元词人学唐宗唐起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