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玉权  刘瑞 《家教指南》2023,(4):136-143
在众多现存玄奘图像中,有一类图像虽为数不多,但他出现的场合与显示的身份很特殊,而且在某些细部造型方面也与众不同。文章通过对西安大慈恩寺、河南博物院及洛阳白马寺所藏玄奘造像进行考察,认为他就是十八罗汉像中的玄奘像。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变革的诸多原因,无论是在中国古文献记载里,还是在中国现存图像中,描写玄奘生平故事的一些绘画作品,在中国本土早已失传了,但在日本的某些美术馆、博物馆或寺院的收藏品里往往可以见到。今选出两幅作品介绍给中国同好及广大读者并略加评论,一是"玄奘梦游须弥山图",另一幅是"玄奘巡礼天竺圣迹图"。它们都出自日本镰仓时代的《玄奘三藏绘》长卷。这两幅画的名字,系为叙述方便笔者所加,特先说明。  相似文献   

3.
隋末玄奘居住的东都净土寺,在当时洛阳东城墙建阳门内,后来迁址于东城墙上东门内,武则天时改称大云寺,唐玄宗时改称开元寺,唐武宗会昌毁佛时废弃。玄奘所师从的景法师、严法师,不是普遍认为的净土寺僧人,而是东都内慧日道场的僧人。东都净土寺中珍藏着西域雕像,寺主参与翻译印度药方,一批杰出僧人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佛学讲会,受到唐代朝野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关于长安兴教寺慈恩塔院玄奘墓塔中设置供奉的玄奘塑像的时代问题,有专家学者曾提出“清代说”。近年以来,笔者有幸赴长安兴教寺实地参访,重点对玄奘墓塔底层龛室做初步考察。依据发现的一条直接关系玄奘塑像的修葺题记,认为玄奘塑像“清代说”值得商榷,并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觧,以此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孙海琳 《考试周刊》2009,(34):233-233
通常认为。玄奘翻译经文是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西游记》中还有唐太宗送别和欢迎玄奘的描写。玄奘真的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吗?当时玄奘上表要求西行,没有得到允许,后来玄奘私自西行,还受到通缉(慧立、彦惊,1983),由此可以得知玄奘西行是不受朝廷支持的,但是回来后是受到太宗欢迎的,那么他译经是否得到支持呢?史学界和佛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著述比较多,然而多集中在从政治角度看玄奘与太宗、高宗两位皇帝的关系.以及双方如何相互利用。本文对玄奘译经的外部环境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一生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所译经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可谓前所未有。本文对玄奘生平及其翻译贡献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玄奘在佛经翻译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玄奘,知道的人很多,俗名叫什么,知道的人却很少。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67页是这样介绍的: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i),洛州缑氏人,13岁出家,法名玄奘。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 3 4页 :“贞观年间 ,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玄奘“取经”怎么会是“使者”呢 ?玄奘是“使者”$河南省郑州市育德中学@张福华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1993年9月号《惊人的翻译家玄奘》一文,介绍了玄奘的翻译成就,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为补正该文对法师译经及圆寂地点和时间的疏漏,今就笔者所知玄奘在玉华宫的情况,略述如下。玉华宫是唐太宗的行宫,座落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北40公里处的焦坪地区。那里重峦叠嶂,翠树清泉,环境幽静,是避暑胜地。贞观23年(649年)6月,唐太宗在玉华宫谕旨召见正在长安弘福寺译经的玄  相似文献   

10.
李正宇 《家教指南》2006,1(6):82-91
玄奘西行求法之旅瓜州至伊吾一段,遭遇艰难险阻最多、最集中,最能体现玄奘求法的决心及坚韧精神,成为后世缅怀追寻的一大焦点。从《玄奘传》得知玄奘乃是依傍莫贺延碛道行进的,而当年莫贺延碛道取线如何,沿途有哪些烽戍哨卡,本文一一据实比对;在考证瓜州城、葫芦河,及第一烽、第四烽位置处所基础上,探究玄奘当年究竟怎样傍官道穿插行进,又在何处失路困顿险些丧生?本文又可为今人重走这段玄奘之路提供导引。  相似文献   

11.
《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前者为玄奘所写,后者与玄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二者都未记载高昌国的祆教信仰情况,因而有学者认为高昌国的"天神"信仰并非是指祆教信仰,但重新考察高昌国宗教信仰的民族差别以及对高昌祆教徒聚落的地理位置,可以断定玄奘未记高昌的祆教信仰正是一个历史的巧合,高昌"俗事天神"仍应是指高昌国存在小群体的祆教信仰。  相似文献   

12.
玄奘的事迹在唐代广泛传播,《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唐代知识分子了解西域的必读书。对此,段成式在笔记《酉阳杂俎》有较多记载。本文对《酉阳杂俎》一书中有关记载做了逐条校对、考证和分析,纠正了其中一些由传抄导致的错误,指出了点校本的若干不足,以期对后人再校此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以玄奘法师为对象的传记作品中最为详尽的一部,其中非核心人物的描写是作品的突出亮点,既烘托出玄奘一路西行求法环境的恶劣,也从侧面映衬出玄奘佛法的高深。这种以非核心人物描写来衬托传主的手法,为唐宋以后的历史人物传记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母慈子孝是汉代社会基本伦理规范,但山东武梁祠画像展现的情景与此并不一致,图画者在子孝方面做足了文章,而对母亲尤其是继母的亲子态度有所保留:它既表现母亲自私和偏执心理,又强行要求以公义拒斥私爱,这种两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亲子原则造就了汉代社会众多妇女悲剧和亲情悲剧。  相似文献   

15.
《大唐西域记》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于阗的文化做了探讨,为我们了解唐中叶以前的于阗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从《大唐西域记》所记的瞿萨旦那入手,结合一些考古材料和壁画,从于阗的建国传说、佛教发展及佛教遗迹、关于于阗的三则传说故事三个方面重新对于阗文化做了考论,以求对于阗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唐以前。宫廷诗僧群体的主体是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型诗僧,他们与帝王相互借重,诗文酬唱成了他们宣讲佛理的方便法门。他们的诗歌创作或追求“奇挺”、“藻锐”,或倡导通俗化,或凸显生命意识,对唐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中后期,随着佛教地位的下降和诗僧群体整体素质的下降,宫廷诗僧多以诗、书、画等外学立足。他们多痴迷诗艺,注重苦吟,使唐末五代成为贾岛式的“苦吟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玄奘大师历尽艰辛,西行求法;翻经译书,创立法相宗,生前身后,无限荣光,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被视为圣人或圣僧。玄奘崇拜包含四个不同的传统:中国主流文学传统、日本佛教祖师崇拜传统、汉藏佛教和日本宗教圣像传统、中国民俗传统。在这四个文化传统中,玄奘被赋予了不同的尊格,分别是佛教导师和翻译家,是佛教宗派创立者;既是虔诚的朝圣者和信仰的传播者,又是超自然力量的见证者和获得者。玄奘大师的多重角色,反映了中世纪早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佛教传播到其他文化领域所发生的嬗变,上层精英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区别以及视觉与文学艺术形式的交织。  相似文献   

18.
语音、语意与文字三位一体,相互映照,共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音译作为对原语语音的模拟,必然拥有一定的语意涵盖量,必然具备"传真"原语文化的独特视角。借鉴"五不翻"传统音译理论,探讨音译在文化词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例证音译"传真"文化的功能。在中华民族复兴之际,中华文化急需对外传播,翻译文化词也就首当其冲,音译则是不得不倚重的"传真机"。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台时期,福州鼓山涌泉寺对台南开元寺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开元寺住持传芳法师、玄精法师都曾在福州鼓山受戒,他们或用福州鼓山仪轨传授三皈五戒、举办浴佛法会、参照福州鼓山涌泉寺寺规来拟定开元寺寺规,或在开元寺推行福州鼓山禅修、以福州鼓山仪轨治寺、邀请福州鼓山僧人来寺弘法.  相似文献   

20.
沈程 《创新人才教育》2022,(1):10-14,31
杭州市建兰中学围绕"建兰学校大脑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培训主题,开启依托"学校大脑"的教师数智化培训平台研究.建兰中学以教师核心素养为内核,从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两个基本维度,设计出"教师画像"数据平台,全面收集和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轨迹,形成多种层面的"教师画像",从多个维度反映与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指明其最具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