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票中票,又称"邮票上的邮票",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或宣传,将曾经发行过的邮票印制在新发行的邮票中,其中被复制的邮票称为原票。票中票是世界上20个最受欢迎的集邮专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邮票设计错误,早即有之。有的还因此成为世界级珍贵邮票,令人向往不已。而一些票中票的主图,也会发生错误,本来是想将本国的首枚邮票或早期邮票、别国的"世界珍邮"再次展示在票中票里,可有时恰恰相反,票中票的主图不仅成不了票中珍邮,反而因缺乏邮票基本知识或一时疏忽而成为了笑柄。我们知道,1840年印制黑便士邮票整版枚数是240枚,横12枚,竖20  相似文献   

3.
黄山 《上海集邮》2005,(10):37-38,42
本专栏前几期连载了《世界各国的第一种邮票》,介绍最早发行邮票的47个国家的第一种邮票。这些邮票从发行到现在已都过去150多年,其中很多虽然印刷简陋,其貌不扬,但价格之昂,令人乍舌。痴迷的集邮者固然为之倾心,但也不会倾其家产而换之。不过,“拥有”之法还是有的,邮票发行150周年之际,大多数国家都精心设计、印制了票中票,  相似文献   

4.
黄山 《上海集邮》2007,(1):23-24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收集票中票,特别喜欢珍罕邮票的票中票,它们的原票价值连城,不要说买,就是连看也难得一见。如今有了这些票中票,这些“珍罕”邮票现在都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册内,随时可拿出来欣赏。当然,票中票的选题不只是珍邮,还包括各国的首套(种)邮票,以及其它具有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由银两改为银元,原有海关兼办邮政时期所发行邮票面值已不适用,要印刷“洋银”面值邮票。在筹印新的适用邮票的同时,先将原为银两面值的小龙邮票、万寿纪念邮票及库存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面值邮票使用。  相似文献   

6.
邮票的附票     
黄山 《上海集邮》2010,(10):24-24,25,26
所谓"附票",就是指与邮票联印,形似邮票的纸片,但它并非邮资凭证,其图文内容常与相连邮票有关,或说明邮票性质、图样,或作为标签。  相似文献   

7.
大龙图邮票在数次翻印后,印版已经模糊不清,难以续印,而此时邮政业务量不断增长,需用邮票量也在增加。为此,便另行绘图制版,图案与第一次邮票基本相同,仍以“龙”为主图,只是图幅较前次邮票缩小,为19.5×22.5毫米。故集邮者们称前者为“大龙邮票”,后者为“小龙邮票”。当时并无“大龙”或“小龙”之称谓,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周今觉编著《华邮图鉴》时,也还是  相似文献   

8.
谭世光 《收藏》2009,(11):131-131
在数以千计的《掷铁饼者》邮票中,其样票和错体票发现较少,故很难收集。笔者有幸集得几枚,现介绍如下。 《掷铁饼者》邮票样票种类较多,有“票样”(即样票specimen,是新邮票分发给有关部门备案、备查验或供宣传部门用的样品),有“色样”(与邮票成品颜色不同的原版印样),还有“母样”(雕刻版邮票原版第一次打印出的邮票图样)等。  相似文献   

9.
红印花票本身不属于邮票范畴之内,但是以它为原票加盖了8种邮票,即“当壹分”、“小贰分”、“大贰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元”、“大壹元”及“当伍元”。其中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邮票是中国邮票中首屈一指的头号名贵邮票。为此,红印花原票也身价倍增,在二  相似文献   

10.
1897年初,大清国家邮政建立后,便向英国订制了邮票。邮票图案分别为龙、鱼及雁,基本上和日本版蟠龙邮票相同。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雕版印制,图幅20×23.5毫米。全张枚数:1/2分至5角邮票为240枚,分为12格(4×3),每  相似文献   

11.
1888年3月22日(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创办现代邮政。1885年底大清海关邮政开始发售小龙邮票,后来为刘铭传加盖了“台湾邮票”。可是刘铭传“有意改良印刷粗劣的邮票,因而经由英国领事馆的中介,向伦敦制订了一种新式邮票(见《邮展选粹》第492页)。  相似文献   

12.
近日,从《集邮博览》杂志上看到《"纪票特发"说曲直》一文后,笔者对于"纪票特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主题和发行是两个概念,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等都是邮票的发行表现形式。新中国邮政成立以来,以邓连普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邮票工作者开创了新中国邮票以志号来划分的规则,非常利于邮票的分类和收藏,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甚至在国外也受到集邮界人士的好评,成为新中国邮票发行的特点之一。据笔者所知,世界上  相似文献   

13.
1888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期间,改驿为邮,开办新式邮政。除发行、使用了“台湾官用邮票”与“台湾邮政商票”之外,还设计印制了一种与近代邮政相适应的新式邮票。邮票是直接通过淡水英国领事馆特向英国伦敦威金生公司订印,用雕刻凹版印制。  相似文献   

14.
真假票辨析     
1《集邮博览》第十期35页下方刊登的是庚辰年(龙年)发行的第二套特种邮票《春节》中的第一枚"迎新春"邮票,邮票表现了母女两人正在剪窗花"鱼",窗框上贴着剪纸"龙",预示着"龙年有余",一年更比一年好。邮票通过窗花这种独特的古老艺术,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气  相似文献   

15.
朱培基 《中国集邮》2001,20(7):40-41
“慕田峪”80分票属普29《万里长城(明)》第四组,目前见到的有两种印刷方式,均为北京邮票厂影写版印刷。其邮局全张均为(10&;#215;5)50枚。1.一种是采用通常油墨印制的邮票(本文简称无荧光票),1999年3月1日发行。此种邮票是由引进的第一台法国商邦(CHAMBON)公司生产的6色机及瑞士乔利7色机印制的。首发当日,笔者在北京只购到6色机印制的邮票,1个月后才购到7色机印制的邮票。据说外地有些邮局在首发日同时出售了两种机器印制的邮票。  相似文献   

16.
2001年8月15日开曼群岛发行了一套“非营利组织附捐邮票”,共5枚邮票和一枚小全张。小全张含50分的慈善附捐。附捐所得将捐赠给邮票图案上的5个组织。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票中票邮迷,以在本专题邮苑中寻寻觅觅为乐。偶见加拿大2000年首次发行的个性化邮票图样(编者注:请注意邮票上“镜  相似文献   

18.
世界最早的邮票——1840年5月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是集邮者经常关注的话题。“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为主图,采用雕刻版印制,全张为12×20=240枚。当时英国的币制为1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邮票每横行12枚为1先令,全张20横行正好1镑。邮票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均标有字母(下称票位字母),240枚每枚不  相似文献   

19.
福州1985年11月13日,在瑞士苏黎士拍卖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早年所存由其印制各国(包括中国)邮票的样票时,拍目上编号1687的是福州商埠邮票母模试印黑样票  相似文献   

20.
清代邮票是我国邮票的“老祖宗”,指的是从1878年至1911年的34年中,分别由清代海关邮政和清代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虽然清代邮票发行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一个世纪,但品种并不多,普通邮票仅有大龙、小龙、万寿、红印花和蟠龙5个系列,但其涉及的邮政史、邮票发行史则不同凡响,几代人研究了近一个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