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是别具一格的春节茶话会,清茶一杯,中华大典文学典有关专家学者、出版者品饮清茶,漫话文学典。文学典已出17册,4000万言,还有一个尾巴不久也即将完成。这样一套书,恒古未有,难怪使人们兴奋不已。郁贤皓教授是最早参与文学典编纂的学者。他深沉稳健,谈起文学典,却激情满怀。他难忘当年启动时的困境。他说:文学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们谁也不知道怎样动  相似文献   

2.
卢晨璐 《采.写.编》2021,(10):107-108
2020年始,微博上出现了由千禧bot、偷听bot带领的bot热潮,其中出现了分类细致的文学bot,文章先是对bot进行定义和解读bot兴起的原因,探讨了文学bot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辨析世界文学概念的含义、汉译外国文学的国别归宿,以及世界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分离出来的过程,论证了<中图法>"世界文学"概念与分类没有以学科为基础,而是以日常意识中的错觉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创刊于1949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史中,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仅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培养和扶植了众多的文学新人,其中有的已经走向中国文坛,成为载入新中国文学史册的文学大师和知名作家.我国著名作家郭小川、方纪、孙犁,都曾为这块文艺副刊倾注过心血,使其成为哺育、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的摇篮与苗圃.茅盾、胡风等大家都曾为"文艺周刊"撰写过稿件."文艺周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享盛名的报纸副刊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设置不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体系,也不利于文献检索。《中图法》应该从文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设置“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  相似文献   

6.
每年8月底、9月初,在大批度假的法国人回到工作岗位、学生重新回到课堂的时候,文学也随之回来了.这就是法国人爱说的"rentré e litté raire",胡小跃先生就曾把它译为"文学书潮",这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7.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文坛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创作期,“轰动效应”层出不穷,其中,“用脚写作”是当前文坛的新景观,也被称作 “行走文学”,有人定义说它是由出版社出资组织作家出行游历、再由作家根据出版社要求推出系列丛书的一种文学创作。这些作品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说它是包装年代出版社的一种炒作,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流水线机械化生产出的“快餐”,破坏了文学的自然状态,甚至损害了文学的本质;也有人认为它是独具创意、形式新颖的“美味”,是对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学者性而封闭在书斋内的散文写作的一种反…  相似文献   

8.
魏墨青 《青年记者》2006,(8):102-102
“未来传媒人”系列论坛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精心打造,倾情推出的品牌活动。继2006年3月20日“未来传媒人”首次与广大师生见面以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该论坛通过邀请从事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传播领域的知名人士,为广大同学提供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的思维和想象方式、现代性的艺术形式、现代性的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才成就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广东省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虹 《图书馆论坛》2008,28(2):92-96
广东地方戏曲是岭南精神文化的独特代表.广东地方戏曲文献是广东地方戏曲的历史见证物,广泛地分布在海内外粤人聚居地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查找困难.系统整合广东地方各剧种文献对继承、弘扬、研究广东地方戏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东文献综录>于粤东文学乃至文化研究居功甚伟.经查,此编之中关涉广东词人者,举凡文献归类、撰人姓名和籍贯、书目版本信息以及诗词等集著录有否遗漏等诸多方面,尚有若干需要匡正和补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从我馆统计数据探析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小敏 《图书馆论坛》2004,24(1):130-133
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进行数据统计,从信息开发状况、信息用户类型、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建设、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中探析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欣 《图书馆论坛》2007,27(5):47-50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从地方文献的收集来源、征集机制和个人设想等三个方面,探讨新时期开展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朱爱萍 《图书馆论坛》2006,26(5):164-166,124
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和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文献编目的实践,分析和探讨了编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原 《图书馆论坛》2002,22(6):104-105
2001年底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新馆落成,也恰逢中国已成为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始料不及的影响,作为华南地区科技文献的支撑保障单位-广东省科技图书馆面对的是“惟有创新是坦途”。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至今已达百年。文章通过梳理清末民初的文献,考证该馆的创办时间、成立经过,并根据茅谦、徐信符编印的馆藏书目,分析该馆1912至1930年期间的馆藏来源和主要构成部分,介绍当时的馆藏数量、特色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 粤港关系密切,文化同源。自辛亥革命起,广东人口大量迁移香港,当中不乏前清翰林、前国民政府之军政要员及书香世代之硕学鸿儒。他们到港或开坛讲学、作育英才,或结社唱酬、谈文说艺,或搜集文献、钻研学问,莫不以倡教化、开民智、兴艺文为志业,于香港留下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孙文清 《新闻界》2009,(1):162-164
张爱玲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广告的描写,其文学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广告色彩.这一现象,既具有文学文本意义,也具有广告史料价值.它们在展示西方物质文明输入的同时,也昭示着西方生活方式的潜趋,佐证着现代中国广告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论文结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初步探讨了古旧地方文献影印出版的意义、关键环节,并谈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