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在《且介亭杂文》的《序言》中写道:“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对于这一段文字,一般都理解为鲁迅先生为杂文这种文体下了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对其中“不管文体”四个字,则理解为杂文的写作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文体限制,既可写抒情杂文、叙事杂文,又可以写政论、短评、书信、随笔、序跋、讲演、寓言、传记、日记、悼文、问答、速写等体式的杂文。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又有一定的文艺性,抓住了这两个特点便找到了理解杂文的关键.阅读时应注意如下要点.1.将它作为议论文来读.将杂文作一般议论文来读,就易明白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理解杂文议论与一般议论文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编后、序跋、札记、演讲,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成为一篇好杂文。杂文的阅读理解题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答题技巧,拨云见日,做起题来将会事半功倍。我就以下文的阅读理解为例谈谈杂文的阅读和答题技法。古人的业余学习吴晗在封建社会里,学术文化是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时间,读得起书,才有钱,抄或买得起书,…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杂文特点;熟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l、了解本文的寓意。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三)德育渗透点鞭挞社会上那种乱涨价、乱收费等社会现象,揭露假、丑、恶。(四)美育渗透点1、鉴赏杂文的讽刺色彩。2、品味杂文语言的幽默艺术。二、学法引导1、文章较短,学生要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2、抓住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形象。3、分小组研读文尾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的深刻含义。4、可以指导学生从本文中积累一些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杂文的本质、特点、创作规律、当前杂文创作的困惑和杂文作家的苦衷,以及杂文创作的出路与对策都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7.
杂文是怎样一种文体?是否属于文学的范畴?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已经涉及到对现代文体的认识与理解。杂文首先是一种借助报刊的知识分子写作,现代作家选择杂文作为。说自己想说的话”的艺术方式,既是对现代报刊文体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知识分子话语方式的准确把握。杂文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修辞,与符号世界相关,理趣、对话性以及多重反讽构成为现代杂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诗人、书法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在杂文理论和实践上有杰出成就的人,对此,恐怕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的前无古人的社会历史功绩,他的博文宏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思想,是那么的光彩耀日、如日中天,以至使人们忽略了他在杂文领域的造就。毛泽东一生中都是很钟爱杂文的。他尤其喜爱鲁迅的杂文,他“读鲁迅的杂文著作,十分用心理解、思索,还有时发挥”,“也经常运用鲁迅杂文中的思想和言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主张”。[1]他在著作中大量引用了鲁迅杂文中的一些材…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代表着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本文就中国古代“杂文”传统,五四时代的文本选择和杂文作家的文体改革,从纵、横及创作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鲁迅杂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杂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本文对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出版情况作了概述,对杂文鼎盛的时代背景进行了阐释,认为杂文界的不同见解和读者对杂文的不同态度,构成了杂文处境的尴尬,并据此论证了新时期杂文的性质与功能。作者还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平襟亚的散文是笔记和杂文的混合体,杂文占他创作的大多数,他在杂文创作中关注市民生活,内容贴近现实;又熟练运用暗喻、借古讽今等手法技巧。他的杂文隐晦曲折、尖锐泼辣,是"鲁迅风"的继承。本文从其杂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探究其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杂文,思想深刻,内容含量大,写作时代与今天的学生相距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总是很困难的,所以,一向就是教学难点.<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中的精品,是高中课本中的精讲篇目.我每每讲授本文时,总是费力不少,效果不好.在本学期,我精心选择教学的切入点,结果省时省力,效果也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称谓——杂文诗。只要在网络上点击"杂文诗"一词,大量的杂文诗作便会扑面而来,但什么是杂文诗?它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杂文诗的概念如何界定?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杂文诗的渊源,杂文诗与谚语、民谣、讽刺诗及散文诗等的比较之后认为:杂文诗是一种介于杂文和诗歌之间、用诗歌的形式和方式行使杂文的批判精神,激浊扬清,内容集中、概括、凝练、针对性强,反映生活中的一切假恶丑,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讽刺性,语言生动、幽默、形象、犀利,形式灵活自由、古老而年轻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使用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是作品入选最多的作家,仅杂文,就有七篇之多。鲁迅的杂文,就其总体来说,体大思精;就其单篇来说,具体而微,它是鲁迅伟大人格和光辉思想的具体体现。但在教学中,却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因而,鲁迅杂文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鲁迅杂文为什么难教难学?具体地分析起来,其难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鲁迅杂文思想内容的博大精  相似文献   

15.
(一)联系旧知识细辨文章体裁 本单元共七篇文章,按顺序编为三课: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二、杂文两篇(鲁迅)。三、杂文四则(马南邨)。为什么要这样编排?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按作者的不同;但更深层的用意在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区别。要理解教材的这番用意,莫若从区分文章的体裁入手。全单元总括为议论文,但议论文是一个大类。这个大类还可以分得更精细。例如:政治评论、社会评论、思想评论、文学评论、学术论文、杂文……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的》是一篇哲学论文,概括性、指导性极强;而后两课的六篇文章都是杂文,文笔富于文学性。由于这两组杂文的背景分属于  相似文献   

16.
欣赏鲁迅杂文,人们往往按“文艺性社会论文”的定义,推导出形象说理的原则.然后就按这个原则去鲁迅杂文中寻找形象,能找出形象的就说形象如何如何,找不出形象的就说“含有形象因素”.一般而论,对文学作品(包括鲁迅杂文)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是应该的.问题是对“形象”这一概念不可做狭窄的墨守成规的理解,对鲁迅杂文形象的探求尤需如此.鲁迅的杂文是文学的正宗,是一个时代文学的高峰.欣赏鲁迅杂文,不能用我们惯用的尺子去衡量.瞿秋白关于鲁迅杂文的定义没有错,但它的内容太宽泛,应当给予更为具体的解释.文学艺术的形象是个复杂的问题,以小说而言,有以人物胜,有以情节胜,有以意境胜;以绘画而言,有工笔画,有意笔画,有变形画、我认为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勾划灵魂上.他刻划灵魂的过程.使文章形成一个别开生面的意境.因此泛论“形象性”就不能准确地指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杂文的情感价值观则往往不好把握,这是由杂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本文利用教学片段阐述了教师如何适当引导学生实现杂文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关于鲁迅杂文创造了典型形象或类型形象和典型化的主要方法是“画眼法”等看法发出了异议,提出并充分论证了鲁迅杂文形象的三大特点是:一、创造了杂文形象艺术的最高成就─—高度的典型意象和类型意象;二、创造了杂文形象化的最主要和最好的方法─—钩魂法;三、寻找出了能使杂文产生最大魅力的艺术途径─—形象的理情趣化。  相似文献   

19.
围绕鲁迅的杂文《倒提》,在鲁迅和廖沫沙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花边文学”的论争。由《倒提》的深意以及廖沫沙的误读可以看出,要正确学习并理解鲁迅,必须避免意气用事、片面理解鲁迅,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杂文这一文体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以及与相关文体的联系区别,着重探讨了写作实践中杂文构思、笔法运用等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