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 《传媒》2017,(23):91-93
在众多社会议题的舆论动员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间的互动及其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动员方式和手段,舆论动员中的媒体互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需要以"公共理性"来引导其中的知识生产和意见领袖、以"舆情监测"来把控谣言信息和特殊的社会动员议题.在这一过程中,谋求互动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尽管需要有对等地位和伙伴关系,但在效能上绝不应是等量齐观的,那些真正为时代所认可的"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要在公共讨论中发挥正向的积极作用,规避由舆论动员带来的可能的社会风险,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曼  朱玲 《河北广播》2008,(3):28-30
和谐需要沟通,需要理解,而广播恰恰是一种最适合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渠道,保定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的《行风热线》节目,让政府职能部门与广大群众直接对话,给普通民众提供了排忧解难的有效途径、为政府搭建了了解社情民意的快速通道。它使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缓解了矛盾、增强了凝聚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为广播媒体的互动搭建了顺畅、便捷的平台,广播节目互动热在进一步升温。但在高涨的互动热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广播媒体的互动健康发展,务必多一份谨慎、多一份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广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广播的构建不仅决定着广播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广播如何踏上构建和谐社会的节拍,或说如何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机遇有所作为,需要准确、科学地把握和谐广播的内涵,并在和谐广播的构建思路和基本走势上形成广泛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从广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误区中走出来,避免广播媒体的畸形发展和大起大落,实现广播媒体宏观和微观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芊 《记者摇篮》2006,(7):46-46
广播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在节目进行时态的一种状态,在没有热线直播、没有热线电话参与、没有短信、没有论坛bbs之前,广播节目能够实现互动是不能想象的,媒体从过去的反馈到现在的现场互动,正是说明了互动是广播节目最鲜明的特性。话语互动意识是广播媒体最基本的特性,没有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减色,就不会使得广播的魅力显现。可是广播节目本身的这种话语互动关系,不是一种任意而为的互动,也不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互动,而是依赖于主持人的感觉,自觉或是不自觉而出现的,然后是听众在对媒体…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8.
霍然  陈新 《新闻前哨》2012,(12):74+89-74,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广播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作为在群众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主流媒体,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和谐广播的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塑造媒体自身形象,构建和谐媒体,是摆在我们从业人员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构建和谐媒体,需要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实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目的,从而打造媒体品牌,提高公信力。湖北电视台大型新闻谈话栏目《沟通》的实践,是和谐媒体构建成功的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在人们行车的过程中,广播直播节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互动话题讨论越来越受到广播直播节目的喜欢,但是在互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加强,避免出现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针对社会群体对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的关注性程度提高,及其在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在节目形式丰富、节目针对性和凝聚度提升、加强和听众互动上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选择的目的性、原则和切入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互动话题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升广播直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关颖华 《新闻前哨》2010,(12):87-88
广播新闻互动性栏目,我们一般只看到它的交互性、时效性和舆论监督功能。实际上,在成功实施舆论监督功能的同时,它所折射的和谐理念和作用是相得益彰的;它在快速实现媒体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热点设置的同时,弥补了传统广播“流媒体”的缺憾,在受众与媒体的同步交流中建立了一个具有即时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本文以南阳电台《行风热线》栏目为例一剖新官左行风沓风辛设中的作用一揭示它的沟通功能和折射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娱乐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而广播媒体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媒介,对社会群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广播媒体中,娱乐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这就需要娱乐节目主持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听众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向正鹏 《新闻前哨》2013,(11):101-102
广播媒体进入我国已经有90年历史。与报纸、电视等主要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电台更加方便快捷,传播范围也更广,因此受到广大听众喜爱。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广播媒体也跟其他媒体一样,面临巨大挑战。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无可比拟的即时性、交互性特点受到听众追捧,给广播媒体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广播媒体与微博融合、互动的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唐建兵 《传媒》2008,(11):100-101
手机具备了无限的双向交流潜力,但这一潜力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手机媒体互动功能的开掘将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媒体节目利用手机短信与受众互动。各大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纷纷开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第二阶段。手机与传统媒体整合,各自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出现了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无线手机网,这样传统媒体在手机上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模式迅速的发展,传统的四大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本就被称作是“弱势媒体”的广播,那么字这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广播媒体应该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开拓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就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为例,阐述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互动作为主持意识的重要元素,节目主持的“亮点”,是增添节目生气和提升传播效应的原动力。如何提升互劝意识,增强互劝效应是值得广播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其他媒体对广播的冲击、广播受众的需求以及广播节目主持中的情感交流,论述了互动在广播节目主持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广播节目主持中互劝的多种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菲  凌芝 《新闻世界》2010,(9):92-93
本文反映了在传统观念下,互动给现代广播媒体带来的优势,以及在广播节目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从主持人素质、听审制度方面分析了应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并阐述了进行有效互动才是广播走向强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的格局和传播形态.各媒体形态间的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途径,在表现形式上也互为借鉴取舍.本文以微博为代表的“微评论”对当下媒体表达方式的影响推动为契入点,从对台广播的内容角度,探讨以“微评论”“事件反应迅速、表达简洁鲜明、强调互动沟通”为特征的新闻评论表达方式,在当前对台广播宣传中的语境特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山东电台广播融媒体的建设步伐,增加广播融媒传播力的手段,增强广播传播的影响力,延伸广播的传输平台,将广播办成"看得见的广播",满足当前受众通过移动终端收听、收看、互动参与的方式,结合电台目前融媒体发展的情况,搭建一套广播可视化融媒互动直播系统,实现视频直播的采集、互动,网络平台和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发播,继续完善电台广播融媒体的功能。我们说的是"可视化直播"而非"视频直播",这个就是充分考虑广播的特点而做出的技术方案,不是所有的广播节目都适合视频直播,所以系统是"可视化"而非纯"视频"。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乃至新兴媒体都是一个关键性岗位,是受众与媒体交流最直接最频繁的岗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岗位.听众是否喜爱广播互动节目和主持人更是关系到该栏目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听众喜爱什么样的主持人和互动节目进行较深入地研究;同时从传播者如何充当感情需要的替代品,感情需要的互动节目怎样才能对听众产生吸引力等方面进行辨析,明确指出听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主持人和什么类型的互动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