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传播过程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受到民俗文化旅游的同质化、主体不重视、旅游路线分散、民俗文化传承难等因素的影响,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效果不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也远不及自然风景旅游。要提升张家界民俗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应该构建政府、社会、全民参与的宣传模式;民俗文化旅游凸显差异化;打造智慧民俗旅游,树立民俗文化品牌;打破代际传递断层现象,培养“守艺人”。  相似文献   

2.
发掘民俗文化,必须真正了解民俗的文化内涵,明确民俗文化主体在民俗文化开发中的位置,才能较好实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弘扬民俗文化传统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瑰丽的宝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从奉化布龙文化的发展和现状看,民俗文化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价值。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民俗文化也出现了传承后继乏人、调适功能下降、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在提高民俗文化的数字化水平、加强民俗文化的产业化运作、扩大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参与和夯实民俗文化的机制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深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利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够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本土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幼儿生活、印刻幼儿心中,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原则,然后提出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未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明确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建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民俗文化人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关于旅游业如何开掘民俗文化资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旅游业在开掘民俗文化资源时,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保护民俗文化传统的意识;要多方位现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以文化语言学为指导,从文学、语言、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蕴含在唐诗词句之中的民俗文化,从而说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即语言之中存在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陈伍香 《教育与职业》2006,(23):169-171
本文阐述了旅游民俗文化开放式教学的内涵,研究了旅游民俗文化开放式教学课型。旨在建设旅游民俗文化开放式教学体系,努力开创课堂向课前、课后、社会、网络开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阿坝藏羌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极具开发价值。本文就阿坝藏羌民俗文化基本层面予以考察,就阿坝藏羌民俗文化特有价值予以分析,并且就阿坝藏羌民俗文化开发对策提出明确建议。本课题对促进阿坝藏羌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契机,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名著中的民俗文化现象为抓手,以“走进贺州民俗传承优秀文化”实践分享课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对贺州民俗文化进行实践采风,从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探寻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枢机,为学生深入研读名著、拓宽阅读视野提供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天津民俗文化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天津民俗文化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干流,分别为统治阶级、市民阶层和下层劳动者创造和享用的文化。天津民俗文化发轫于建城以前,兴盛于开埠前后,成熟于近代百年。影响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河、海交会是天津民俗文化形成的最大环境优势。二是经济发展。漕运、芦盐带动天津商业,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使代表市民价值观念和具有浓重市民文化色彩的城市民俗进一步发展。三是社会环境。作为军事卫所,天津具有浓重的军旅气息,造就天津“俗尚武健”的市民性格。所谓“无论贫富,见义必为,饶有古遗风”。天津民俗文化长期处于一种碰撞、调试、吸纳、融合的运动状态,突出一个“杂”字。许多外地民俗文化一旦移植到天津,很快会被吸纳,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现象。近代天津开埠,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和融合创造了条件。挖掘天津民俗文化,不仅描述出天津丰富的民俗盛景,而且力图使它产生现代效应,为天津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蕴涵本国民俗文化的商品名称更易获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商品名称进行中华民俗文化方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王娟英 《教师博览》2023,(15):82-83
传统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宝贵的教学资源。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俗节日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在外来文化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重要抉择。如何在现阶段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文章就民俗文化如何走进幼儿园进行探讨,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做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利用学生普遍关注的民俗文化的心态去“导”语文课的学习。教师要增强“民俗文化”的意识,用深厚的民族感情去“教”学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既培养对语文的敏感,也提高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力。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资源。西南民族风情区之一的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扣中国加入WTO,充分有效地开发扣利用地域文化、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已成为四川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四川省应当结合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形成最优的开发模式。同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在经济增长扣资源保护中寻求一平衡点,为促进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契机。  相似文献   

16.
唐勇  刘妍  方艳  刘娜 《高教研究》2007,23(3):75-78
在讨论国内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结合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现状,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的意义及内容;归纳出深度开发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强调了对旅游资源定性研究及旅游者感知形象研究的重要性;为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及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就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民俗文化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一大批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问世,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中信仰民俗文化词汇是指《白鹿原》中反映关中民众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信仰、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的文化词语、短语和熟语。借鉴民俗文化分类标准,将《白鹿原》中关中信仰民俗文化词汇分为反映关中“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信仰”“祖先崇拜”四类。探讨和解读这部分词汇以期窥探关中民众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看法,深入了解关中民间传承数千年的神鬼信仰民俗文化,揭示关中民众对神鬼既畏惧又依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到民间采风去 揽名胜的风情,饱民俗的眼福,听山水的足音,感人文的底蕴。跋山涉水展豪情,餐霞饮露写风姿,探幽寻胜增储备,生花妙笔著华章。 游山玩水,踏青赏景,丰富人生,悦纳自我,乐哉美哉!引导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让我们打点行装,到民间采风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探析民俗文化对迦陵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倾向、创作素材和创作契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