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两广事变”是广东实力派陈济棠、广西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合发动的一次抗日反蒋事变。这次事变的主要口号是出兵抗日。事变开始酝酿于1936年5月。5月26日,陈、李、白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名义,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议呈请国民党中央和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2日又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在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导下,一面对加紧发动对华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暗送秋波,一面诱罗湘、黔、川、滇地方武装对红军进行围堵,以收一箭数雕之功。当时的两广势力陈济案、李宗仁等,因早已窥破蒋介石险恶用心,对其围剿红军虚与委蛇,而实则多方打探情报,充实军备,以待时机。到一九三六年日本增兵华北时,陈济棠察觉蒋介石将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便与桂系联合,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六月一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决议,是请南京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二日,通电全国。四日,陈济棠、李宗仁以第一、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并将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六月八日进军湖南,公开与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对立态度。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六·一”反蒋事变。现从省政府秘书处档案中选出事变发生前龙云在蒋介石、陈济棠、李宗仁之间奔走斡旋的来往文电,予以发表,供研究现代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4.
我于八年抗战期间,在新桂系的机关报广西日报做过记者、战地特派员、编辑、采访主任等职,现在介绍该报在1936年至1945年——即蒋桂合流后八年抗战的一些情况,以供参考。 1936年,新桂系以抗日为幌子,以反蒋为目的的“六一运动”,最后由程潜、居正、朱绍良居中调仃,李宗仁、白崇禧  相似文献   

5.
为程思远取别名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周密安排下,曾担任过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秘书,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的程思远先生,成功地帮助在海外飘零十余载的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回国,  相似文献   

6.
刘力硕 《兰台世界》2016,(22):93-96
自从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巨头"为代表的"新桂系"统一广西全境,登上中华民国历史的舞台以来,蒋介石与"桂系"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甚至一度兵戎相见,恩恩怨怨长达数十载,而"蒋桂"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是民国时期各大军阀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对抗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蒋桂矛盾"也是国民党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共内战时期二者的矛盾积累到了最大化,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失利,以及后来李宗仁"逼宫"蒋介石更是加速了其政权的衰败。  相似文献   

7.
高中 《兰台内外》2006,(5):18-20
广州马棚岗,李宗仁险遭不测李宗仁,字德邻,1890年出生于广西。军校毕业后开始步入军界,与白崇禧、黄绍声气相投,匀拥护创建民国、矢志革命共和的孙中山先生,并先后加入国民党,共组桂军,先后击败陆荣廷、沈鸿英、马晓军等广西大小军阀,统一广西。1926年,李宗仁又率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其实他的搭档白崇禧则出任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两人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并奉派指挥桂系主力两个军与蒋介石、冯玉祥等军共同进行“二次北伐”,联合对张作霖统…  相似文献   

8.
《湖北档案》2004,(4):17-23
1948年春,在白崇禧的鼎力帮助下,李宗仁在国民党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总统”。李宗仁从北平来南京上任之际,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让他离开南京。5月25日,当翁灏组织行政院时,蒋介石写了一个手令,提名何应钦任国防总长,调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美国人对这一人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为营救蒋介石,立即派赖琏等十余人到洛阳组织临时办事处,专门负责联络军、政、党各界,并将刺探到的情报及时报告国民党中央。 赖琏等于1936年12月15日到达洛阳,至25日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获释。期间,赖琏等人使用派遣特务、飞机等手段,将侦获的各种情报,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及有关方面发出了密电八十三道。这些电报,较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事变发生时的窘状和宋美龄、宋子文等在洛阳为营救蒋介石时的惊恐心情,以及国民党调动军队企图用武力进攻西安的情况。电报也从反面提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逼蒋抗日的爱国主张,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派出周恩来等同志去西安的情况。电文内容反动,但它作为原始记录,无疑是研究这次事件的宝贵史料。 为保持历史原貌,凡电文中对张、杨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使用的诬蔑之词,一律未作变动,谨请读者鉴识。  相似文献   

10.
祖远 《湖北档案》2010,(1):76-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到3个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两人矛盾日趋尖锐。1939年6月,林森借口“难耐山城酷热”,离开重庆,遁迹峨眉山洪椿坪。  相似文献   

11.
<正>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主导的"编遣会议"开幕。尽管说得天花乱坠,但明眼人发现"被编遣"的仅仅是非蒋氏嫡系的部队。此举招致部分军阀的不满,矛盾最终以武力来解决,"蒋桂战争"即是其中一例。3月,蒋介石软禁李济深于汤山,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起而反蒋。怀着各自的打算,湘军、粤军、滇军等地方势力都聚拢在蒋介石的旗帜下,参与"讨逆"。对于饱受军阀混战之苦的民众来说,这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兰台内外》2008,(5):49-49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素以多谋善断著称,人送外号“小诸葛”。1948年6月,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小诸葛”手握重兵,雄踞汉口,与位居中枢的李宗仁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黯然下野。解放前夕,毛主席曾通过友人向白崇禧表示了挽留之意:“白崇禧,小诸葛,欢喜带兵,就给40万军队让他带一带吧。”  相似文献   

13.
王谦 《档案时空》2003,(11):4-6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确带有神秘色彩。“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对此深恶痛绝,愤然离开武汉到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时在武汉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的宋庆龄的无比义愤。为回击蒋的叛变,宋庆龄在武汉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发动了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发动“兵谏”,逼蒋抗日是杨虎城首先提出。张、杨两将军共同商定、共同执行的,这是目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采取“兵谏”逼蒋抗日是杨将军的个人主张,还是其他方面策划的结果?张学良方面事先是否就逼蒋抗日也做了策划与酝酿?史学界对此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1936年2月26日,蒋介石自洛阳飞抵南京,党政军要员在机场迎接.接着张学良也乘飞机抵达南京,热闹场面不复存在,等待他的都是一批身穿蓝色中山服,佩戴二号左轮的军统特务了.当夜,蒋介石让宋子文告诉张学良应有认罪表示,张学良即给蒋写了一封亲笔信. 蒋介石收信后,当即批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核查.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建立陪都之前,曾拟将西安(时称长安)作为陪都,并着手筹建,西京筹备委员会即?此殊任。其设立时间,王友直先生在《我任国民党院辖西安市市长的回忆》中曾云:“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决定以西安为陪都——西京,设立西京筹备委员会……”(《西安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56页)。但此说不确。按据1932年3月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致西京筹备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曾三传     
六、飞往西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立即向中共中央通报,说他们扣留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主张,请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承办白崇禧的秘书工作,追思往事,粗有所见所闻所感。巨纤钩沉,秉笔纪实其军政生涯片断。一、国防部部长时期的白崇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改组中央军事机构,撤销军委会,设置国防部与参谋总部,白崇禧出任首任国防部部长。国防部为蒋介石死抓不放的核心部门,故设置重重障碍,架空与其有宿怨的白崇禧。首任参谋总长陈诚,系蒋的心腹,掌握军事实权。参谋总部直接秉承国府主席蒋介石的意旨统帅陆、海、空和联勤四个总司令部。四个总司令均属落的心腹: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系蒋指使发动“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9.
陈风 《出版参考》2011,(4):25-26
1950年3月,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复职后,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便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有的被枪毙,如陈仪等;有的被判重刑,如李玉堂等。在蒋介石看来,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无疑是导致国民党江山垮掉的最大“罪人”。  相似文献   

20.
1944年底.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蒋介石担心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煞费苦心地将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名义上是让他指挥第“一”、“五”、“十”3个战区,实则是虚设机构,削其兵权。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用心,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李宗仁只好牙齿掉了往肚里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