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9,(4):61-65
诗词作品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资源,能形成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诗词作品对旅游者能产生重要导向作用,以诗词为旅游主线的旅游活动因为其较强的文化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历代文人都留下大量有影响力的诗词歌赋,有些还是经典名句,这些诗词作品对于传播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推动河西走廊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文章以河西走廊为例,分析研究历代文人描写河西走廊诗词作品的旅游影响,并探讨开发河西走廊诗词文化旅游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位于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甘肃河西走廊旅游资源丰富,品味高,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由于诸多原因,使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笔者应用SWOT分析法,试图对河西走廊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做出综合分析,希望能对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8,(1):66-71
20世纪美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因汽车快捷、灵便、载重大,人们逐渐将其用到露营中,驾车露营的历史随之展开。露营如今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国际化的主流休闲方式。根据我国营地发展规划提出的"三圈两线"即首都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东部沿海线、丝绸之路线,河西走廊地处甘肃西部,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本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交通条件便利,适宜发展房车旅游。本研究主要依据国内外房车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河西走廊房车旅游发展优势及房车旅游发展模式,最后提出河西走廊发展房车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和甘肃旅游的王牌线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河西旅游空间结构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现有旅游产品内涵的进一步挖掘。因此,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成为河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新的一体化旅游空间结构即"一核、双翼、三圈"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河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尽管近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与其他省区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在旅游的开发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创造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是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城市旅游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河西走廊发展城市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绿洲经济的影响,河西走廊城镇间距离过长,景区、景点分布分散,造成了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发展缓慢,区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种状况,应选择"据点式"和"点轴式"相结合的空间开发模式对河西走廊进行旅游开发。构建以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为"旅游中心地",以古丝绸之路(陇海、兰新铁路线)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本地区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河西走廊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河西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前提。正确认识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掌握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助于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使遗产旅游引领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裕固族社会与祁连山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4月2日,由河西学院主办,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河西学院政法学院联合承办的"裕固族社会与祁连山生态保护"学术研讨在河西学院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河西学院、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张掖市委党校、肃南裕固族文化研究室、高台县委宣传部以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的基层干部与牧民4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大祥主持,河西学院副校长张汉燚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8,(1):62-65
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结构,旅游业发展开始了自身的改革,包含旅游业的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在旅游产业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旅游出现了更多的选择,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就是引导人们如何提升自身的消费水平。因此,旅游改革的发展重点在于供给侧改革。文章以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发展为例,结合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发展优势,对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促进该区域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开发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将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课程纳入学校研学课程体系,是"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推动家乡学子研习边塞诗、实现知行结合的一项有力措施。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追寻古人足迹,饱览河西形胜"特色研学活动,将反映河西走廊边塞风光的历代优秀诗篇的赏析作为研学旅行的推手,游历目的地涉及一带一路河西走廊段重要节点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游学参与者带来了全新的课程体验。  相似文献   

11.
民俗旅游是河西走廊旅游业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不仅有利于带动当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推动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肃南裕固族民俗旅游开发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要加速发展河西民族地区民俗旅游应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各地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区域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世界各国都看好的产业,河西走廊根据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旅游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拯救因水资源的稀缺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试探性地提出了"风电旅游"的概念,分析了风电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方式,以及"风电旅游"深度开发的基础条件,即政府政策支持、科学规划指导、财税激励促进、技术创新引领、社会环境保障和基础设施支撑,接着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区域"风电旅游"的开发利用状况,探讨了"风电旅游"的深度开发策略,以期能为我国"风电旅游"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旅游业的日趋兴旺,专家学者对河西走廊旅游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综述,提出了今后研究应该加强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汉代以来就被历代中原王朝所重视.汉代经营河西以前,河西走廊主要居住着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他们过着随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其产业结构是畜牧业经济,而这种产业结构在匈奴统治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汉王朝占据河西以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从汉武帝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开发屯垦、设置郡县等活动,揭开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发展的序幕.此后,农耕经济的地位在河西走廊确立并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原有的畜牧业经济窒息,相反,河西走廊的农牧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最终确立了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