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近几年的32场国际比赛中的传接球失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在比赛中的所有失误有近60%是由于传接失误造成的.而传球失误又占传接球失误的2/3.在不同运动速度、对抗状态下的传接球训练中要真正抓住训练的要点与核心,在细节上严格要求是给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今后提高传接球训练质量与效率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万立江 《体育教学》2011,(6):76+2-76
传接球是篮球训练和比赛的重要环节,广受教师和教练员的重视,传球方式有:三线传接球、三人“8”字围绕传接球、四角传接球等等,这都是有规律地传接球,学生的配合意识往往得不到更有效地开发。无规则地传接球是让同伴在比赛中,瞬间做出快速反应的配合;让防守者防不胜防,快速制胜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青少年篮球的早期训练中,许许多多的教练员往往注重运球、投篮、传接球等基本技术训练,对于战术的配合训练则在比赛前才给予作几个简单和常见的配合,导致在他们篮球的进攻、防守的战术配合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常被对手破解,失去比赛效果。因此,青少年在早期篮球的训练中应该快速的各种变向运球、传接球、投篮与进攻战术结合,达到以战术带动快速运球、传接球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6):64-65
<正>良好的体能是取得篮球比赛胜利的必备条件,长时间的对抗会加快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消耗,导致出现传接球失误,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篮球训练实践,创新了结合比赛特点的传接球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敏捷性、观察意识等,强化学生的体能,从而让学生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能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X"形传接球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快速起动能力及爆发力。训练方法:将4个标志桶摆成边长4m的正方形,学生2人1组,  相似文献   

5.
刘帅 《体育教学》2024,(1):83-85
<正>传接球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能够有效串联进攻,是战术实施的基础;一次成功高效的传接球依赖于接球队员的合理接球,完成主动接球;接球是否合理取决于接球前的提前观察和预判,快速做出正确接球选择。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队员传接球前的观察预判能力,拓宽踢球视野,随时了解身边情况,合理选位接球,从而提升实战比赛中传接球效率,增强球队进攻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 七、对抗中传接球部分上一期所介绍的传接球技术着重于基础技术训练。对抗中传接球,由于有防守队员抢截,更接近于实战,有利于提高战术意识。所谓个人战术意识一般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世界级球星不仅有深厚的技术功底,而且在比赛场上有极强的战术意识,他们能预见战态的发展趋向,并及时地采取巧妙的对策,获得主动权,这是他们的闪光之处,提高个人战术意识要比提高技术的难度大,它是足球运动员智慧和才能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战术意识:①请有丰富经验、有开拓精神的教练员指点;②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要善于动脑,认真总结各种比赛的经验教训;③认真观摩高水平的足球比赛,通过分析、吸收、借鉴一些新的技战术。  相似文献   

7.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有目的转移球的方法,同时也对比赛的胜负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对传接球的运用时机,传接球的运用原则及其训练,作了全面的论述,供广大教练员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闻 《精武》2014,(36):37-38
在中学生运动员所开展的足球比赛中,全面而娴熟的技术将对比赛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接球技术发挥层度的高低更是重中之重。简而言之,就是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想要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拥有良好的传接球技术并发挥出色,因此就必须加大对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传接球技术的全面训练,如快速传接球、有对抗性传接球、传球意识等上面加大功夫。  相似文献   

9.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为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进攻队员之间互相配合的纽带,是战术运用的基础。在篮球训练、比赛中要予以重视,从而提高我国的篮球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六、传接球部分传统的足球训练方法是以传接球作为启蒙技术。而笔者认为,只要把运球技术学会了,就可以带动传球技术的提高,因为运与传的技术动作要领基本相同。下面先介绍接球然后再介绍传接球的多人配合方法。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占的比重相当高,它是战术配合的连接技术。传不准球同伴拿不到;球传准了接不稳,不但战术受破坏主动进攻也会成为被动防守。接球有原地、跑动、变向、高低以及在对抗中摆脱对方的紧逼看守之分。儿童训练时期,应先从原地、高低、跑动中接球开始,由易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