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根据邮品修改纲目:制作专题邮集的前两期分别讲述前两个步骤:一是选定专题内容,列出专题纲目;二是收集相关邮品。这期将讲述如何根据收集的邮品来修改纲目。  相似文献   

2.
“邮集”,是指一部完整地表现某种主题思想,由邮票和与主题相关的封、戳、明信片、邮简等邮品组成的集子。集邮由一页页的贴片组成,每一页贴片表现了整部邮集的一部分主题思想。一部小邮集只有12—32页贴片,大的邮集达100多个贴片。编组一部邮集,尤其是专题邮集,要求集邮应对邮集的主题内容及相关的邮品非常  相似文献   

3.
本人喜爱生肖邮票,多年编组生肖邮集,前两年编就专题邮集《生肖自述》,在全国生肖集邮展览中首次荣获金奖加特别奖。2002年经专家指点,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更新,充实,再次参加全国老年邮展,并获得大银奖。我个人认为,《生肖自述》邮集的诞生,是战胜自我的写照,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一、更新观念,深入研究生肖文化,增强组集信心。本人最初收集生肖邮票,主要是追求邮品系列化,满足于收齐世界各地生肖邮品,再配上花花绿绿的生肖贺年封片卡戳,制作目录式贴片,很少深入研究生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邮政附加费邮品如何组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谈一点浅显看法。 附加费邮品可组成邮政史邮集和邮政用品邮集,主要是邮政变邮集。邮政史邮集的主体是反映附加费的实寄封,也可包括附加费征收公告等资料原件。 邮集范围可由各自选题和收集成果来确定,如综  相似文献   

5.
愿意尝试邮集制作的集邮者,不论是做专题邮集,或是传统、邮政历史、极限或航空类邮集,在确定选题后,都有一个盘点自己的藏品,然后补充素材(邮品)、购买素材的过程。一个集邮者能够自己动手,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类别和题目,然后寻找和购买素材、编组邮集,不管邮集是参加邮展还是自己欣赏,享受整个过程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6.
笔者的一页邮集《集邮·音乐相辅相成》完成于2004年10月,尽管创意不错,由于素材的局限,只可称为平平之作。邮集素材由柏林邮票,奥地利加盖纪念戳的邮票首日实寄封和圣马力诺邮票首日实寄封等四种邮品组成(图1)。这部作品是笔者制作一页邮集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愿意尝试邮集制作的集邮者,不论是做专题邮集,或是传统、邮政历史、极限或航空类邮集,在确定选题后,都有一个盘点自己的藏品,然后补充素材(邮品)、购买素材的过程。一个集邮者能够自己动手,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类别和题目,然后寻找和购买素材、编组邮集,不管邮集是参加邮展还是自己欣赏,享受整个过程其乐无穷。怎样补充购买素材呢?我们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以  相似文献   

8.
"十年磨一剑",是一篇分析、解剖邮集的文章。作为一部专题邮集,《疼痛》并没有得到令人炫目的大奖。用作者自己的话讲,得到大镀金奖多少有点偶然。作者的分析是冷静、客观的,他告诉我们,一部邮集的进步和提高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努力。文章从邮集的选题、制作、修改一直到下一步的打算,都清晰地摆在读者的面前。还有些内容作者没有写到文章里,邮集全部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做的,每一页贴片都饱含着无数的汗水和努力,英文翻译是自己加两个同学共同完成的。假设作者没有这段亲身经历,自己又不去动手,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文章的,更可贵的是,作者不是以专家的身份传授经验。他讲到了成功,同时也讲到了不足。如果读者视此文为经验之谈,那么,这些经验想必会对集邮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12,(10):26
如何把零散的邮品变活?其实只需一张贴片、一个故事就可以组成一个小邮集,这就是"一片集邮"。一片集邮作为集邮展览的一种形式,对普及集邮展览、提高普通集邮者制作邮集参加邮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邮集是一本完整的书,现在的一片集邮就好  相似文献   

10.
专题邮集顾名思义就是用邮品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或是论述作者在某一专题领域的研究成果。过去,我国集邮界强调集邮就只能用邮品讲话,用邮品做文章;特别是专题邮集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这给专题邮集的创作增加了太多的人为羁绊,使得专题集邮总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健 《上海集邮》2008,(12):37-40
刚刚并入斯宾客的Shreves Galleries是美国主要的拍卖公司之一,经营美国邮品为主,最近拍卖了一部庞大的个人邮集,特别注明此集所有者以匿名形式将拍卖收入全部捐赠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这部邮集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英国邮品外,德国和德属也是强项。  相似文献   

12.
巧制贴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邮集的贴片大都用电脑来排版打印,以代替手工写字。可以用来制作贴片的电脑软件有很多种,在众多的软件中Microsoft Word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软件。Microsoft Word是用于制作文挡的软件,但是用Microsoft Word的电脑软件来制作贴  相似文献   

13.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14.
咨询窗口     
立健 《上海集邮》2002,(7):45-46
北京赵大玮问 我很想参加集邮展览,但从未制作过展集贴片,请问该如何着手制作? 答 贴片制作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涉及到展品的类别和所参加邮展的性质,以及邮品的种类、文字的拟定、说明的书写(打印)等众多因素,本文仅对一些基本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制作贴片首先要准备必要的工具和用品,除理应备齐的裁纸刀、双面胶、胶水、剪刀、笔、直尺等一般文具外,现对几种专用的必需品逐一介绍如下: 1.贴片:当今最理想的邮展用贴片是尺寸为23  相似文献   

15.
一是开放类邮集应该以“邮”为主。非邮品应限在20—35%的幅度为宜;非邮品素材的比例超过一半,则邮集的“邮味”不浓。 二是开放类邮集也要讲主题思想。开放类邮集在组集编排上更具灵活性,可以自由式编组,但我认为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护邮袋,大多用透明塑料薄膜制造,三面封口,虽使用较方便,但是邮品规格众多,常会遇到邮品与护邮袋边缘的空隙(最理想空隙是1毫米左右)过大的困惑,尤其制作邮集时,空隙过大则邮品难以固定,更影响美观。我经过多次试验,自制了一把护邮袋切割刀具(题图),用它切割后的护邮袋,在刀具走过的地方还能同时被封口。  相似文献   

17.
本人集邮多年,也编过几部邮集,但因种种原因,编出的邮集水平不高。从各种集邮书刊上的介绍中得知,要编出高水平的邮集,一要注意邮品的多样性、珍罕性,但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二是要强调“讲故事”,避免资料性叙述。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笔者最近对近几年在全国和国际邮展获高奖的几部邮集进行了研究,感到这些邮集总体水平很高,邮品丰富,珍罕性高,外观美观。特别是邮集作者通过对素材的深入挖掘,许多信息和故事,成为这些邮集的亮点,也是它们能获高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张邮集首页贴片(见下图),邮集名称为《商埠票选集》。贴片主图是上海书信馆1865年发行的面值为1分银的"蟠龙图邮票"。初看这张贴片,毫无引人之处,当看到贴片原件时,才大吃一惊:这字、这画,竞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废旧邮票剪贴后粘出来的。一笔一画,一点一线,以邮票为素材,精心筛选,细心剪贴制成。估计制作这张贴片,要使用邮票千余枚,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贴片的作者是谁?他就是已故旅居瑞士的华人集邮家薛少棠先生。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遵义会议”邮票,几十年来,为收集、研究有关“遵义会议”的票、戳、封、片等邮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编组了《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邮集,并参加了全国邮展,还获得了铜奖。我还利用有关票、戳、封、片制作了颇有纪念意义的邮品。  相似文献   

20.
一部好的专题邮集,除了要有世界各国邮品、早中期邮品、珍罕性较高的邮品外,邮品的种类多样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邮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全国邮展、亚洲邮展、世界邮展的情况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邮集都展示了大量的邮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