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2.
“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大型新闻资讯类栏目《第一时间》开播不到一年,这句栏目宣传语已经在当地家喻户晓。与此同时,《第一时间》也成了业内和学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电视淮军在创造了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奇迹(全国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率最高),《超级大赢家》的娱乐节目奇  相似文献   

3.
宋鸽 《新闻采编》2006,(3):39-41
互联网为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丰富的新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但与此同时,诸如新闻工作者千辛万苦采集到的新闻,刚刚刊登出来就已被挂在他人名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保护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利,规范网络新闻报道的正常秩序,已成为新闻界和法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反转新闻是伴随着新媒体发展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并且大多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引起全网的关注与讨论,舆论热度非常可观.本文以"长沙采耳大妈用采耳工具抠脚"这一不实报道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以及对反转新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六、七两期先后以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栏目和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栏目为例,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逐渐增多的民生新闻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研讨,对广播电视媒体进一步办好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为宗旨的新闻节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栏目《第一时间》。该栏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创下了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收视奇迹,形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据2004年6月6日至12日安徽电视台《每周收视动态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7.
赵振宇 《青年记者》2009,(12):35-36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的无边、无形、无限为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提供了理想的信息平台。然而,也正是由于网络具有这些特性,使得网络中出现了较多的失范现象,例如各种侵权现象、非道德行为等。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的无边、无形、无限为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提供了理想的信息平台.然而,也正是由于网络具有这些特性,使得网络中出现了较多的失范现象,例如各种侵权现象、非道德行为等.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现象种种不加核实,抢先发表。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独家新闻,并以最快的速度刊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不加核实,抢发新闻是造成新闻虚假的一个重要因素。1948年,杜鲁门与杜威竞选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读者知识层次的提高,人们迫切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因此,时事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地市报的时事新闻报道几乎没有原创稿件,不少报纸习惯于对新华社通稿照搬照抄,各家报纸时事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另一方  相似文献   

11.
王琼 《视听纵横》2004,(5):60-61
DV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运用,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影像制作权只掌握在少数一部分电影电视从业人员手中的垄断局面,形成了一种新的化现象,引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罗彬 《新闻世界》2004,(10):22-22
不知不觉中,主持《第一时间》已经一年了。如今《第一时间》已经成为安徽经视的一块招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我很庆幸自己参与并见证了这一过程。经常有朋友问我,主持《第一时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思来想去,感触良多,如果要概括的话,那就是“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态     
安徽电视台在北京举办《第一时间》栏目运营研讨会 7月9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京举办了栏目运营研讨会,来自一线的领导、制片人,节目、广告学界的专家,多家媒体的记者济济一堂,就《第一时间》现象,共同探讨在媒介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地面频道品牌节目和广告的运营方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争夺市场,抢占读者群,现在不少晚报越来越“快”了:报道新闻快、发表议论快,甚至连出报时间也提前至早上……这种现象,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应当承认,晚报求快,体现出晚报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了。但问题是,现在不少晚报只求快,提前在早上出报,忘记了自己是晚报,也忘记了自己的报纸是“新闻媒体”,认为快就是新。抢在第一时间发表的不少新闻,往往只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屡有所闻的事实表象,缺乏新意;抢在第一时间发表的不少议论,往往是一些“急就章”,议而不深,论而不新;抢在第一时间发行的报纸,往往是一些陈版旧面,与原来的面貌毫无异处。毋…  相似文献   

15.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连接网络,耳听眼见都少不了“第一时间”:诸如“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央行第一时间作回应”,某县纪委开展“周一晨学活动,以迭到委局干部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前形势”,“公安部门表示,具体案情将在第一时间公布”,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突发事件中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有三大角色定位:一是需要找准"第一时间"落点,充当舆论的积极引导者,防止形成舆论风波;二是需要把握话语主动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构筑主流叙述话语共同体;三是在关注话语表达的同时,需要注意疏导网民情绪,真诚地表达人文关怀,获得良好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微观点     
《传媒》2016,(16):6-7
喻国明:第一时间迅捷反应的策略原则,是危机公关的首要原则。从舆情生成的角度来说,在危机发生最初的120分钟或再稍长的时间里,意见的呈现是多元的、弱小的,还没有形成舆论的风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形成一个舆论风向,这个舆论风向一旦占到了主导性优势地位,就会影响后续意见的发表与控制,这就叫先入为主。很大程度上来说,当一个负面事件出现的时候,与其等到其自行发酵,不如在第一时间介入,通过努力,使我们的意见成为一种主流的舆论风向。同时正面面对危机,真诚应对,敢于承担责任,有效牵引舆情关注焦点和方向,找到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最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18.
陈颖 《新闻实践》2012,(6):62-64
去年下半年,湖洲日报获悉90后湖州文学新锐群体研讨推介会即将举办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除了新闻版面上的消息报道外.在“苕溪文化”专版上策划了以湖州新锐作家群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对湖州文学新人浪潮般不断涌现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受到国内文坛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的世纪,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读到或看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一张好的地方晚报能否赢得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当地百姓关注的新闻奉献给读者,也是当今晚报界同仁所思考的问题。《牡丹晚报》通过办好读者热线,努力寻找晚报新的切入点,使报上的独家新闻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20.
时下媚俗之风盛行,成为新闻界及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众多,在此,笔者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对媒体的这一现象作出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