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顺模 《大观周刊》2012,(13):234-234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这是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理解和掌握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切入点是初中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杜杉 《大观周刊》2012,(4):186-186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j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7分析f.-I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j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吕明武 《大观周刊》2012,(10):205-205
各方面的原因使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显著,尤其表现在学生多年仍然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历史课程资源的现状,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充分挖掘整合本土(本地区)的历史资源的总和,不仅对实施新课程和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而且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如 《大观周刊》2011,(50):189-189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反省自我,在历史的印记中认知事情的真伪,使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何梦琳 《大观周刊》2013,(3):199-199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的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也随之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媒体被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视觉形象以及声音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把初中历史课堂的知识更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郭培义 《大观周刊》2012,(48):293-293
当前的教育改革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了,随之。初中历史教学也被推向了教改的前沿。初中历史教学应如何去改?改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些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笔者认为,所谓历史教学方式,应是在一定的历史教学观念指导下。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历史教学程序、形式、方法、习惯和艺术等的有机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曾令波 《大观周刊》2012,(51):378-378
当前的教育改革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了.随之.初中历史教学也被推向了教改的前沿。初中历史教学应如何去改?改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些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笔者认为.所谓历史教学方式.应是在一定的历史教学观念指导下.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历史教学程序、形式、方法、习惯和艺术等的有机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敏 《大观周刊》2012,(22):256-256
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经历,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进行讨论课:开展活动课;教师主讲课;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9.
侯宏武 《大观周刊》2011,(51):226-226
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改革实践.深刻体会到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须对传统体育课进行全面改革,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卢支 《大观周刊》2012,(39):214-214
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韩亚辉 《大观周刊》2012,(46):346-346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才能提出学生能够组织回答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问题呢?必须做到:教学目标为课程标准服务;处理好已知和未知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述问题要清晰。教师只有设计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去探究、去学习。  相似文献   

12.
冯敬富 《大观周刊》2012,(33):265-265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历史教学向来都是“投资”大于“收入”。特别是初中历史教材的不断更新换代,面对日益竞争的现代社会,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师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莉莎 《大观周刊》2012,(45):299-299,29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从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等方面入手,进行课前准备。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断为提高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辅面临着新的改革。如何将当地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辅中,是教育出版界需要突破的难点。目前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辅较少融入乡土历史的内容,应在达成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目的的基础上,做到内容上生活化与乡土化相融、形式上趣味性与开放性并存、操作上可行性与实践性兼具、目标上明确性与自主性结合,促进初中历史教辅多样化、兴趣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自新课标颁布后,“核心素养”一词再度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目前所要着重落实的重要课题。而使用历史教辅,可以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助推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发挥初中历史教辅将新课标要求贯穿到实际教学中的效用,并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是当前教育出版社应着力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辅出现板块设置浮于形式、内容设置不合理、教辅图书编辑脱离实际教学等困境,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个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为教育出版社教辅图书出版提出一些实际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浩然 《大观周刊》2012,(51):375-375
读史使人明智.这就说明历史的作用.要求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是历史教学也不排除在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指导,从而达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其中特别强调了“创新”的作用。一切的创新都是依赖于那些具有创造力和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如何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便在于贯彻实施创新教育。那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正涛 《大观周刊》2013,(6):248-248
历史课是中学众多学科中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历史课情感教学,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对改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学校作为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是美国中小学教育校内外融合的新视点。本文对美国博物馆学校联盟(NAMS)推广的一套K-5课程,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NAMS课程具有四个特点:构建系统化的K-5课程体系;对接课标设计博物馆特色课程;精选跨学科领域的课程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此,NAMS课程对我国馆校合作工作提供了如下启示:为课程开发与实施建立长期稳固的保障机制;基于课程标准与博物馆资源培养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领域的馆校合作课程内容;通过基于实物的项目式教学实施课程。  相似文献   

19.
陈润萍 《大观周刊》2011,(23):240-240
改革与创新是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喊的最多的口号,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达到学科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成为摆在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贾红莲 《大观周刊》2010,(48):81-82
初中历史教学应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能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探讨如何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