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汪艳琼 《大观周刊》2012,(52):265-26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他们的诗歌如山一样巍峨高耸,如海一般波澜壮阔。他们多姿多彩的创作,让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吉军 《兰台内外》2007,(1):63-63
十年动乱时期,“牛鬼蛇神”是一个使用频率特高的贬义词,泛指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但溯其本源,它却是一个褒义词。“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幻荒诞也。”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虽只活了27岁,却才华横溢,诗名闻天下。他的诗别具一格,常写神仙鬼怪形象,以描绘精灵鬼魅著称于世,号称“鬼才”。杜牧给李贺诗集作序,为了形象地说明李贺诗的这一特色,便用“牛鬼蛇神”作比喻,指出即使是长着牛头的鬼和有着蛇身的神,也比不上李贺描绘的境界虚幻荒诞。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参用赋体,李贺亦然,但却为多数研究者所忽略。赋对李贺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艳情赋影响了李贺爱情诗凄艳迷离风格的形成;京都赋不仅为李贺贵族生活场景的描写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在字句、写法、谋篇布局上亦提供了有益借鉴;而《李凭箜篌引》等对音乐的描写在构思上仍未出《七发》以来奠定下的模式;此外,赋的语言及铺陈排比、曲终奏雅的写作特点,也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谭常深 《大观周刊》2012,(51):292-29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总结历代文学创作的成就时,常常说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汉赋”,作为400多年汉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具有受其时代背景深刻影响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家论及这一特点时,都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丽。本文试从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论述一代汉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想就三年来上海出书的情况,谈谈解放思想对于提高图书质量重要性的几点粗浅体会。一、解放思想,提高图书质量,首先要批判“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打碎精神枷锁,使出版物从各种禁区中解放出来。三年来,我们的思想是逐步解放的。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头一年,我们着重批判了“四人帮”的反革命的极左路线,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首先出版了外国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接着又在较短的时间里出版了《外国短篇小说选》、《李贺诗歌集注》和《聊斋志异》等书。重版了一批被“四人帮”打成“大  相似文献   

7.
学过中国学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有个诗人叫李贺,平常出门,总要背一布袋,偶得佳句,便放置袋中,晚上回家整理出来,便是新诗一首。李贺的可贵之处在于比别人多一些积累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总有一些出神入化的诗句从他的笔下流出来,成为诗坛的“鬼才”。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是学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含义是指在诗歌艺术中通过可视、可闻、可感的物象或事象的巧妙组合,表达出某种特定意念,从而让读体味出言外的语言形象。意象的最大特点是主观心灵性,它不是纯客观物象、事象的实录、模拟,而是情感的载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其最大特点是客观真实性,它恰好是对客观物象、事象的忠实记录与呈现。意象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单纯表现丰富,通过有限表现无限。说具体一点,意象就是“言不能尽”的“意”与“立象以尽意”的“象”的有机统一体。这里的“意”的特点在于“言不能尽”,它要包括“意”、“情”、“理”等无法直接描述的东西,而“象”的特点则在于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  相似文献   

9.
《日喀则报》的《珠峰》每周刊出1期,逢周五出版。内容以散文、诗歌、小小说和杂文为主,也有少量的美术和摄影作品,虽然内容不多,但特点鲜明,就像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家碧玉,虽衣着简朴,却楚楚动人。概括说来,其可读之处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年鉴“概况”在广播电视各类条目中处于龙头地位。它要在不长的篇幅中,高度概括广播电视行业的全貌,向人们传递广播电视行业一年中最重要的各类信息,因此写好“概况”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几年来编写新疆广播电视年鉴概况”的实践谈点粗浅认识。把握宏观全面概括广播电视年鉴的“概况”具有概括全貌、信息含量大,通过综合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等特点。在撰写“概况”时,首先要简明扼要勾勒出广播电视系统的全貌,使读者获得总体的认识。广播电视这一新兴事业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要编写好这个系统的“概况”,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收…  相似文献   

11.
新闻照片是报纸的“眼睛”,这个“眼睛”有没有“神”,非常重要。能不能让一张报纸活起来,吸引读者,新闻照片起着很大的作用。军报这些年来新闻图片的宣传是很有特色的。政治性强,思想内涵深刻,紧密配合当前形势,紧跟部队的中心工作,是最显著的特点;注重新闻时效,强化突发新闻,突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是其特点之二;文图并重,以新闻照片配标题、配编后、配诗歌、配“画外音”等形式见报,使新闻照片更耐读和引人注目,这种形式新颖别致,是特点之三;新闻摄影专题异军突起,以两三幅甚至更多的画面,从不同的测面反映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12.
肖林桓 《大观周刊》2011,(21):119-120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自谓“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以此在唐宋以来“以禅喻诗”的诗歌理论上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前人对诗、禅、人、乃至时代的因缘关系的忽视,今作解读,以期正确把握严羽诗禅说之正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歌如潮,诗人如林。诗人们除了依靠自身的天赋外,“苦吟”是他们提高诗艺的一条必由之路。中晚唐诗歌经过盛唐辉煌以后,艺术上向着求变求新发展,技法上趋向精工细琢,苦吟之风炽盛,出现了许多以苦吟出名的诗人,如贾岛因“推敲”而冲撞韩愈车驾、李贺团锦囊觅句而呕心沥血等故事,早已胜炙人口。其实,唐代“苦吟”之风可追溯到盛唐大诗人杜甫,杜诗地负海涵、包罗万象,“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新唐书·杜甫传》)。杜甫作诗追求苦吟,其云: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解闷十二首》之七因而,天才诗人李白,《戏赠杜甫》诗云:“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谑杜甫做诗太苦。 中晚唐苦吟诗人更多,从他们的诗中可见其“苦吟”之状: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雄奇瑰丽的诗词,题材涉及广泛,内容博大精深。诗人用伟大的豪情,艺术地概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取得了冠绝古今的艺术成就。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大气、豪迈、旷达。  相似文献   

15.
新闻提要,通常足广播电视新闻播出的重要提示,是用简明的语言把本次新闻节目巾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概括出来,并在节目的歼头播出。广播新闻由于其“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特点,提要就更应该“准确、鲜明、生动、概括、清楚明白”。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编辑往往只注重新闻事件的概括,忽视提要方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达到予人教育启迪的目的。人物通讯的这一特点,可通俗地概括为:“讲述新闻人物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滨 《兰台世界》2008,(12):70-71
《诗经》中以“鸟”起兴的诗章十分丰富。这些鸟类兴辞,都与诗章的情感主题有着某种特殊关联;它们大多是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兴象核心,并采用特定的语言形式与其它诗歌意象共同构成诗歌的抒情场景,从而实现其“起情”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词萌于唐而盛于宋。静安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将词的特点概括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意在指出词这种诗歌体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皆具修饰精巧之美。与诗相比,词可谓更富性灵,以情胜,以韵胜,最是怡人心目。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李贺在短暂一生的27个春秋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惊人成就是与他的辛勤“采访”分不开的。李贺有一个破旧的锦囊.每天骑驴外出“游记”时总要背着它.每遇所得抑或构思出绝妙的诗句,他便马上记录下来.纳入囊中。每天回来,诗稿装满锦囊。  相似文献   

20.
王昕 《青年记者》2016,(3):66-67
“粉丝”是最为积极的一个群体,是积极受众的典范.正是由于这些特定的“粉丝型”积极受众的存在,我国众多影视企业开始专门为粉丝群体拍摄电影作品,使得新一类电影类型——“粉丝电影”得以诞生. “粉丝电影”的受众特点 根据学界对于“粉丝电影”的几点共识,可以将其概括为:依据名IP、明星主演或主创人员(包括导演和作者)的社会关注力,为其特定粉丝受众群拍摄的新型电影.这类电影受众细分程度高,先天具备“明星效应”,广受粉丝群体欢迎,票房不断刷新.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推出的《小时代》《后会无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都是“粉丝电影”的代表作,其受众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