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拥有1.8万公里长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宣传海洋强国战略是媒体应有的责任担当。本刊特别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从第1期开始,以"广播电视与海洋强国战略"为主题,在《专题讲座》栏目连续发表相关文章,为海洋战略的宣传报道工作建言献策。讲座分别从海洋意识与海洋报道、文化引领、媒体传播策略、媒体与公众互动、海洋权益维护的媒体使命、国民海权觉醒的媒体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战略是最近的事,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始终关注着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的周恩来经略海洋的思想特色鲜明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权益与能源竞争已经不可分割的今天,走向深海,不仅事关能源,也是用经济手段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体现2012年,中国"在海洋中的身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4月骤起的中国南海黄岩岛海域争端,发酵至今,牵动国人之心。今天,海洋权益与能源竞争已经不可分割。在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中70%的资源都蕴藏于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水  相似文献   

4.
马汉最早提出的海权论对世界各国一直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洋作为还未被人类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各个海洋大国纷纷制订出有关海洋发展的战略和构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的几个国家之一,维护和发展海洋权益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富强意义重大,本文将借助马汉的海权论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夏苇航 《出版广角》2015,(8):119-120
马汉最早提出的海权论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洋作为还未被人类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各海洋大国纷纷提出有关海洋发展的战略和构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几个国家之一,维护和发展海洋权益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富强意义重大.本文将借助马汉的海权论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岛则是海洋景区中的重要节点。目前我国的海岛档案还不健全,海岛档案体系的逐步构建将促进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激发游客的"蓝色国土"意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13,(12):10-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国家海洋经济利益,既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又保证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要从资源、环境依赖型,向以技术、理念、投资、服务等为依赖的方向转变。科学合理地核算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经济成本,即对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和消耗,这才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日,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世界海洋法译丛》陆续出版。《世界海洋法译丛》是青岛出版集团与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推出的海洋法学专著,共14卷,约500万字。该项目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权益与法律问题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得到联合国秘书处海洋事务与海洋法司的支持和授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海     
《中国新闻周刊》2012,(43):24-25
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多次提及海洋,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海洋强国"概念,首次进入党的报告中,彰显中国从"大陆国家"向"海洋国家"转型的战略思维,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样的转型思维和宏伟蓝图,要真正落到实处,则亟须全方位的配套和长远布局。过去,中国曾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海洋,由此形成了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基础调研等方方面面的掣肘和缺失。如今,在新的战略思维指引下,相关机构改革、法律修改与完善、海洋科研的推进、海洋经济的合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西风瘦马:我们的海洋战略不是耀武扬威、欺负弱小,而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LilyJade:海洋科考的深入,让中国的海洋战略往纵深发展,以后海岛旅游是不是也能有更好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重建海洋大国,重塑海洋意识,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自"海洋强国战略"被写入肃重的"十八大"报告,到近期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与国外存在争议海岛和海域频繁现身宣示主权,再到中央高层就如何建设海洋强国进行密集的集体学习和讨论,可以这样说,围绕"海权"的政策研究、舆论散布、军事布局等重大事项已紧锣密鼓地被列入国家高级层面的议事日程,并予以全面部署。这些迹象一方面足以说明,国家对于"海权"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重大地位建立了深刻认识,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曾一度在对万里蓝疆的治理、开发和利用方面是有所缺失和疏漏的。  相似文献   

12.
以情写海洋     
赵建东 《青年记者》2016,(25):38-41
《中国海洋报》是一份特色鲜明的行业报,报道内容涵盖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两极、大洋等.作为《中国海洋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5次出远海.在南极,我感受了极地冰穹的美妙绝伦、冷酷险恶和科考队员的可爱;在马里亚纳海沟,我亲历了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突破7000米的珍贵时刻;在钓鱼岛和南海海域,我见证了海监队员维护海洋权益的英勇壮举.  相似文献   

13.
海权的内涵是国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毛泽东的海权观是在不懈探索救国强国之路中形成的,坚持中国人掌握自己的海权,其文章、指示中有对帝国主义践踏中国海洋权益的愤慨,有维护国家海上安全的高瞻远瞩.毛泽东的海权观是中国海权思想史上的璀璨明珠,对于中华民族提高海权意识至今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海洋出版产业是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我国公民海洋意识在不断提升,海洋出版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基于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内容生产、品牌建设、营销策略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分析海洋出版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利益格局向纵深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国际主体对于海洋利益的争夺日趋显著.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在保卫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方面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关于海权维护的报道也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在“南海仲裁案”事件中,国内外对于海权维护的关注以及公众参与互动的频率和程度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6,(Z2):90-91
<正>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蓝色国土,约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依靠科技进步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权益、保护和开发海洋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国际性海洋港口城市。福建海洋研究所"延平二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祖国内地唯一省级地方管理的海洋科学考察船。2012—2015年,"延平二号"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12-12
为了有效应对与周边邻国的陆地与海洋边界纠纷,中国外交部日前新设立了边界与海洋事务司,保护中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长期处理亚洲和朝鲜半岛外交事务的资深外交官宁赋魁出任司长,两位副司长均由外交部条法司调任而来。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1年,有关"海洋"的话题此起彼伏。中国航母平台出海航试,"蛟龙"深潜凯旋,大洋"寻宝"区域稳步拓展,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中国钓鱼岛、南中国海主权争端引人注目。2011年12月21日晚间黄金时段,央视一套首播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对于海洋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从古代仅"具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之感,到近代"世界交通要道"之悟,再到二战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之识,终于在上世纪末海洋被明确定义为"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物和重要基地"。伴随这一认知发展过程的是各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和争夺不断加剧。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濒海国家可以依约取得大片海洋国土及附着其上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广泛而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周边国家众多。这些国家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亚洲地区地缘政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目前,周边地区既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依托,又是风险挑战最直接、最集中的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指导中国突破一些国家从东西两面对中国的“围堵”,使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的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