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丽忠 《大观周刊》2012,(34):129-129
作者针对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刘霞 《大观周刊》2013,(9):193-193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新时期,群众文化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并提出了建设群众文化的几点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德霖 《新闻世界》2011,(9):224-225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  相似文献   

4.
《群众文化》2002,(1):4-7
如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我们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重大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着眼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以创建东海明珠为主要载体,坚持文化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相适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筹规划,积极创新,农村文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建设特别是群众文化建设却相对落后了。相当一部分基层文化设施因为资金拮据而难以为继;出版物价格持续上涨,大大超出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群众想读书却买不起书;电影、戏...  相似文献   

6.
张军 《大观周刊》2012,(34):43-43
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实践的文化。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了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群众文化建设需在发掘中华民族精神、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凝聚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动力等方面加以推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向力 《大观周刊》2013,(9):199-19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呈现出不中断增长的势头,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仅仅关系到群众的文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也至关重要,毕竟群众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必须要性进行了阐述,结合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自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期能够为群众文化建设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红梅 《大观周刊》2013,(10):132-13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召杰 《大观周刊》2012,(33):89-89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唯一的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乡镇文化站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它将起到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技术推广,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所以乡镇文化站应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群众文化档案建设的意义 1、群众文化档案是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和重要凭证.群众文化档案是在群众文化工作活动中直接产生形成的,是群众文化工作活动的客观产物,是群众文化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一部完整的群众文化档案,就是一部完整的群众文化史,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兴衰变革和发展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思想上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2、要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3、增加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4、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发展群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发行研究》1995,(5):21-23
群众文化类期刊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中宣部出版局课题组群众文化类期刊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性文化修养读物,是党的宣传思想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群众文化类期刊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总结经验教训,遵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在宣传思...  相似文献   

13.
任向阳 《群文论苑》2001,(2):6-8,25
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一定要繁荣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市、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抓手,是政府和部门的门面和形象。大型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的质量,关系到政府对百姓的凝聚力是否得以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文化活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用什么样的活动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到2010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数字资源总量可望达到100TB,提供不少于5万种的电子图书,采集制作不少于14000场/个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视频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应是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群众的生存、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的在于增强农村文化活力,改善服务,让更多基层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县、镇、村三级图书馆网络为基础,提出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加快建设农村图书馆、构建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之想法,旨在让基层的群众也能享受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本县实际。提出了构建县、乡、村即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村图书室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设想,旨在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档案作为记录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建设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当前,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应抓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机遇,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