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重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怎样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舞者是目前需要迫切研究的一项课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让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舞者: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自主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每位教师都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自己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虽然每位教师都想尽办法去建立主体教学机制,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践中往往我们所强凋的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阴影。那到底该如何使自己变成课堂的宾客,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想法呢?该如何让教师辛勤的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地落实呢?本文就实践所得浅谈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艳春 《成才之路》2012,(23):28-28
中职学生普遍不喜欢语文,对于作文更是头痛甚至抵触,从教学的角度追究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体,让他们自由发挥,使作文成为展现他们内心和需求的工具。因此,在高职作文教学中,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作文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开始学习自己评改作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情形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该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他们学会自己探索、总结,从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习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习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养成较高的自学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成为驾驭知识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克服单纯依靠加班加点,  相似文献   

7.
王红英 《甘肃教育》2014,(14):119-119
正"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个体,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  相似文献   

8.
正一、改变作业设计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并成为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就是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一种尊重,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通过调查反馈得知,大部分学生设计的作业很适合  相似文献   

9.
小学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李臻 《教育文汇》2014,(3):35-36
一、改变作业设计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并成为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就是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一种尊重,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乐学;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认识、看法和困惑呢?  相似文献   

13.
陈兰芬 《小学生》2013,(10):26-26
一、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主体参与是学生实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学发展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正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主体参与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使教学富有生命活力;主体参与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与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对教学进度提出建议,与教师一道设计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控及教学结果进  相似文献   

14.
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互动式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探究知识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参与探究,参与创新,参与合作,在参与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那么,主动参与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文章的任意一点、任意一方面进行自我欣赏或合作欣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写欣赏性文字。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开发者,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展开积极的互动探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  相似文献   

17.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育从总体上说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总由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根本,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问题的探求者。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抒写自己的心曲,放飞自己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可是在实际中一说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学生的作文要么是缺钙幼儿化,要么是胡编乱造一副虚假面孔.笔者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20.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场,学生在场的教学,才是主体在场的教学。强化学生在场,必须做到:让学生对话在场,让学生思维在场,让学生体验在场,让学生情感在场,让学生创新在场。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坚持学生立场、遵循学生认知、切合学生学情、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性彰显的教学样态,才能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样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