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是运用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必要的中间环节,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而学习物理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新知识并把新知识储存在认知结构中。可见,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更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运用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必要的中间环节,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而学习物理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新知识并把新知识储存在认知结构中.可见,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更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习对学生的生活影响是比较大,比如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基础的掌握,并且熟练运用于生活。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相关物理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研究物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用小实验帮助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秀兰 《考试周刊》2011,(32):176-177
本文从如何运用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何运用小实验,加深学生对表面上跟生活经验有矛盾的知识的理解;如何运用小实验,防止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如何运用小实验,防止学生片面地用纯数学的观点来理解物理知识;如何运用小实验,突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难点;如何运用小实验,利于学生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六个方面阐述了帮助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特征,运用生活素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中,物理知识会更为生动、形象,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从而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据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提升物理教学的成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物理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使他们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物理学科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在试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用丰富的物理知识作为操作的基础,通过实验操作对知识  相似文献   

7.
球类运动是青少年较为喜好的运动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球类运动。在球类运动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基于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知识较为吃力,将物理知识与球类运动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增强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物理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为此,本文着重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现状,论述物理知识在球类运动中的作用,提出物理知识在球类运动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科学,尤其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教具进行物理教学几乎是每堂课必备的辅助手段。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把物理知识当做深不可测的东西,从而害怕上物理课,对物理知识持排斥态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运用物理进行思维的能力下降,物理实践能力降低,进而产生厌恶物理的心理。作者通过对这种情况的观察与分析,探索新方法,就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制教具将物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提高物理解题效率,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效运用,是我们物理备考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主要就高中物理解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展开探讨。1.相遇、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应从多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加大物理习题的练习强度,在不断的学习中体验物理知识带来的乐趣,加强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更好地深化理解,以真正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我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解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概念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展示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物理习题课程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具有程序性特征的行为过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在心理过程及其表征、保持与发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基于对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规律的相关知识,提出物理习题课教学中要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余胜华 《考试周刊》2007,(22):81-82
物理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整个中学阶段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主干地位。物理规律的教学成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知识,能否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应如何进行物理规律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物理概念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展示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物理习题课程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具有程序性特征的行为过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在心理过程及其表征、保持与发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基于对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规律的相关知识,提出物理习题课教学中要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可以互相关联的,尤其是理科中数学和物理的结合上,在许多的物理习题中都有所体现。通过了解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运用,我们可以对数学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运用技巧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视各种思维能力的渗透和培养,如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等,而物理美学思维能力却往往被忽视,它也应是物理创新思维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又一关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结合具体知识不断地感受到美的存在,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运用美的观点思考物理问题,学习物理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用了物理美学思维。通过物理美学思维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和发展一个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本文就中学物理美学思维能力培…  相似文献   

15.
促进高中学生物理能力发展,给学生以后学好物理知识并且真正运用物理知识打下扎实基础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物理的能力。当学生将所学的高中物理知识真正掌握并且会运用时,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本文简要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保平 《考试周刊》2008,(21):161-162
知识迁移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普遍性.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指导对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知识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对物理概念或是物理规律理解不彻底,或者是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在做题或是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错解的原因,切实加以改进,有助于提高自身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物理概念或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学生只有对所学物理知识认真思考理解掌握后,才能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很好地运用它。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学习中,通过模型的建构及运用,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本质有深度了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也能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模型构建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刚系统接触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物理,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物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物理知识,养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逻辑性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方便生活.所以说生活化教学在物理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