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绍福 《教书育人》2008,(10):11-11
我国的农村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少的困惑。 教育理念模糊不清。教育理念是外延比较宽泛,能反映教育思维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存在三大当务之急:一是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相对脱节;二是教师重视教、忽视学;三是以教师为群体的“园本教研”浮躁。而教法研究恰恰可以解决这三大问题,使教师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并从教学行为上反映和表现出新的信念。所以,教法研究是理念和行为融合的研究。开展教法研究可促使教师“紧盯”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3.
谈教育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教育案例区别于论之处在于:在体和表述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写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上,其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区别于教案、教学设计之处在于: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加以反映,写在教之后,是结果。区别于教学实录之处在于:依据撰写的目的,对教育情境作有所选择的描述。教师撰写教育案例的目的通常是学习运用理论、总结教改经验和促进交流研讨。案例的基本要素为: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写好案例的关键是:选择复杂的情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和具有独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幼儿、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教育活动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尤其在幼教界轰轰烈烈实施新《纲要》的大背景下,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幼儿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幼儿对课程的多元化反映和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教育活动中不可控制因素愈来愈多。多数幼儿教师反映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想法太多,活动难以驾驭和调整。如果教师不能机智地应对,就很容易使整个活动脱轨。因此,新《纲要》下的幼儿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带来挑战,也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2006,(9):36-37
当前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存在三大当务之急:一是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相对脱节,二是教师重视教、忽视学。三是以教师为群体的“园本教研”浮躁。而教法研究恰恰可以解决这三大问题。使教师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并从教学行为上反映和表现出新的信念。所以,教法研究是理念和行为融合的研究,开展教法研究可促使教师“紧盯”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进而研究自身教学与幼儿学习之间的关系。当然,教法研究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为前提,才能变“让幼儿学习适应教师教法”为“让教师教法适应幼儿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情感性素质是教师在教育职业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支撑作用的内在品质,它是以情感为表征,以教育爱为核心成份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艺术以及教育风格等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本实验运用相关研究工具(主要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教师的伦理精神、思维方式、情感能力、教学风格等情感性素质成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培养和优化教师情感性素质的“1 1”整体融合的策略,即改革师范教育计划与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主要讨论了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以及现代教育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特殊教育》2006,(3):38-38
朱晓民、张德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撰指出,一线教师需要关注课程改革中教师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所谓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遵守辩证法规律对教育活动进行思维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现象依据辩证思维的要求进行思维的能力。即教师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教育问题,把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等看作是“对立中的运动”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思维的形成。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互为基础、互为补充,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实施批判思维教育,不能停留在批判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批判思维教育的质疑上,而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对人格的完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有关批判思维教育,但对学生进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时,一直没有课程化、制度化,对于什么是批判思维教育?批判思维教育具有怎样的特征?往往是教师各解其道。学生自悟其理。而实施批判思维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实施批判思维教育,更没有多少人去探讨。为此.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等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突出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创新思维训练的现场教学组织,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善于提练出能渗透创造性思维的素材,然后,创设问题情景、有意识地巧设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渗透创造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原则和问题,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反思型教师教育探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性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即反思型教师教育,并日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本文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思维等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教学内容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理科教育中,科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特点在课程和教材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而对于研究型大学教育而言,反映科学知识的复杂性、相对性、可变性等特点的内容应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反映逻辑性和系统性特点的内容较易编进教材,学生多可自学;而对培养创新精神极具重要性的科学知识的其它重要特点,由于较难被及时编进教材,应成为教师授课的重点。教师在授课中运用最新的和属于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科研的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创新精神,也是应对知识高速更新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新的趋势,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一所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水平,反映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反映着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激励是现代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推动激励过程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就必须经过周密的激励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现代化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与反思而兴起的,它为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视角。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相关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控制其教学行为,教师要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目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它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改交传统思维和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追求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给人带来的种种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教育活动的关键部分,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基本教学素质,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好坏。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所谓意识(Consciousness):哲学上解释为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意识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感觉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我国最普通、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途径和方法.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和教师创造性工作的结果,它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思想.本文就课堂提问的功能、设计、操作与评价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发展的前瞻性的理性认识,是科学观和人文观的体现。它反映着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追求,是形成教师教育风格、教学特色的基础,是现代新课程改革转换教师角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