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2004年8月1日.江西电视台二套新闻栏目《都市现场》进行扩版并全新开播。改版后的《都市现场》实现了省内新闻栏目首次以直播的形式进行播出,并取得了成功。改版后的《都市现场》在节目容量和播出时段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将整个节目的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延长为1小时。大大丰富了其播出内容:整个栏目由三个板块组成:《都市资讯》《都市气象站》《都市怪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时间,电视界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南京零距离》、《都市·时间》等节目在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3.
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现场》是2002年2月1日开播的一档社会新闻栏目,2004年8月改版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以直播节目形式出现的大型民生新闻资讯类栏目。《都市现场》立足"民生新闻",提出"和你在一起"理念,以"金色频道打造金色人生"为口号,致力于追求  相似文献   

4.
开播于2002年的《都市现场》,是江西卫视唯一一个以现场直播形式运行的民生新闻节目,节目致力于追求“绝对生动的新闻现场、绝对快捷的第一时间、绝对平民的新闻视角”.本文以2016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的节目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马靖培 《新闻记者》2006,(10):62-64
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现场》已经创办4年了,经过3次改版,它发展成为每天直播一小时的大型新闻节目,是深圳最有影响力、最有人缘的电视节目。2006年上半年《第一现场》平均收视份额达到21.5%,是深圳地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而且几年来一直处于稳定攀升的状态。《第一现场》的成长带动了深圳都市频道整体攀升,到2006年6月,深圳都市频道月平均收视率超过香港翡翠台,成为深圳地区的冠军频道。此时的《第一现场》就像钻出森林遮蔽的一棵树,感受到了更大更新的空间带来的自信和希望。《第一现场》是深圳观众最熟悉的本地新闻节…  相似文献   

6.
林非 《视听纵横》2003,(3):95-97
现场观众的作用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实际上话题类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的选择有时候对节目质量的好坏、对节目是否出彩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仅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节目为例,探讨一下现场观众对于一个话题型的谈话节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频道《都市- 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时间,电视界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南京零距离》、《都市-时阃》等栏目在报道内容、形式、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公信力的迅速树立,为现阶段我国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从学理角度看,民生新闻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道》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拳头”产品,对以“新闻立台”为宗旨的都市频道而言,《都市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优劣得失系着整个频道的神经,甚至影响到频道发展的成败。 应该说,专家学者、平民百姓对《都市报道》这一年来的表现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甚至有人对它不吝赞美褒扬之辞。但我们不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赞美,尤其在我们随手翻检了几期节目之后,发现它在信息传播方面竟存在那么多弊病。  相似文献   

9.
<正>本人因常驻深圳,对深圳本土电视新闻类节目也有较多关注,深圳都市频道每晚6点20分直播的民生新闻栏目《第一现场》,在当地收视率和知名度都排在第一位。但通过近期对节目的观察,发现还有些内容较欠缺,如能补足,定会助节目品质有进一步提升。此文就是以《第一现场》栏目作为灵感源泉,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的板块策划,也希望能通过此篇短述,能让其他栏目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频道而言,黄金时段的节目通常是其整套节目的立足点和生发点,对黄金时段的运用和开发,更是集中体现着一套节目的基本立台方针和发展构想,因此,对一个频道黄金时段各节目的收视资料进行客观理性的统计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频道各主干栏目的收视特点和相互关系,而且能够促进黄金时段节目编排的优化,进而提高整体节目编排的科学性、艺术性。 都市频道开播一年多来,虽历经多次改版,但黄金时段的节目编排结构基本保持了稳定,即平时为两集强档电视连续剧,中间插播新闻类节目《都市报道》,而周二则为地方戏曲栏目《乡音剧场》中间插播《都市报道》。上述节目编排思路体现了都市频道以新闻立台的策略,并在最有效的收视时段内兼顾了广大观众对电视节目的两种最大心理需求,因而取得了满意的成效。为了对上述节目编排结构进行更加深入的量化分析,我们列出了都市频道黄金时段各栏目的平均收视率统计表(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于6月16日开播。整套节目从5∶55开始到午夜1点结束,全天播出19小时零5分钟,绝大多数节目采用直播方式。该节目开播后,首都报纸纷纷刊文介绍,称这是中央台继推出《音乐之声》、《经济之声》、《华夏之声》之后,频率专业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广大听众也纷纷给电台来信来电,给予好评。听众认为,《都市之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好听、实用,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充满清新、时尚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服务性节目也很有特点。二是节目设置有针对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每档节目配有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作为与观众互动的一种手段,有奖收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节目中,不但文艺类、娱乐类、益智类节目中有,新闻类节目中也有。看电视剧中奖已是常事,很多电视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凡参与的观众,不论场内场外,运气好的都有可能获得一份奖品。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现场》,鹰潭电视台的《晚间播报》等都是正儿八经的新闻类栏目,也为收看并参与节目的观众设了奖。有奖收视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道风景。有奖收视虽然并不是什么大发明,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可以刺激观众的收视、参与兴趣,成为收视过程中的一个兴奋点,…  相似文献   

13.
林非 《视听纵横》2003,(5):77-78
《谈话》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创办于2000年的浙江省惟一的综合性谈话节目。从节目创办之初,就“遗传”了其频道的都市化定位的路线,以都市市民为自己的主要收视对象。在都市化的指导方针之下,《谈话》注重在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下张扬和凸现自身的本土  相似文献   

14.
王萍 《新闻传播》2006,(9):39-3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 2002年底,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在创办的《第一现场》栏目,多数的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从2005年11月改版后的《第一现场》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节目更贴近民生,笔者现以《第一现场》为例,谈一谈个人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金陵 《视听界》2001,(3):18-18,23
2001年,无锡电视社教中心原《都市》频道正式改版为《新都市·法制》频道。原有的两个《都市》节目系列,即每天30分钟的节目一分二,变成为新都市和法制两个系列节目,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分别为15分钟,星期天仍然为大型综合法制节目《模拟法  相似文献   

16.
何新明 《传媒》2011,(7):51-53
《真相大追击》是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1时间》的子栏目。这是一个以实施舆论监督、揭示事实真相为宗旨的栏目。该栏目多期节目获得湖南省级新闻一等奖,节目内容曾被国内众多媒体争相转载。据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每当《真相大追击》栏目播出前,收视率都会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一扇窗     
是从什么时候起 ,《正大综艺》节目让我们一家人看得放不上 ,我实在想不起来了。但是 ,的确现在每个星期全家人都惦记着这档节目。而且 ,看《正大综艺》节目那专注劲儿远远超过其他节目。节目中一出现竞猜的题 ,也都抢着“哇哇”地喊 ,答对了还有几分得意 ,答错了也有些许懊丧。有时我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正大综艺》的现场究竟是在北京还是在我们家 ?这一家子俨然就是那节目里请的嘉宾。说实在的 ,《正大综艺》初办时 ,我并没有多在意它。在我看来 ,综艺节目无非是以娱乐为主 ,乐完即完 ,如此而已。再加上与“正大”联系起来 ,似又多了几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视节目吸取互联网互动优势,吸引观众短信参与的互动性节目呈现了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改版推出的两档全新节目——大型新闻杂志栏目《九点半》和互动谈话节目《谁赞成谁反对》为代表,电视观众参与节目的互动方式又有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现场》是绥化广播电视台广播频率大型直播民生新闻节目,以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为主旨,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排忧解难。自去年11月8日开播以来,《我们在现场》节目说真话、办实事,敢于触碰矛盾和问题,捍卫群众权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尊重,已经成为品牌节目,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公信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被群众称赞为绥化版的《焦点访谈》和《新闻夜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我们在现场》节目共播出223期,接听群众热线电  相似文献   

20.
王兰 《今传媒》2015,(4):71-72
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为七种,即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这些构成元素,对我们真正理解和观看各种真人秀节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