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鸯 《新闻界》2014,(2):29-32
建构女性话语权,是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之一,女性媒介话语权就是女性利用传播资源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的权力。新媒体时代,女性媒介话语权不仅缺失,而且还存在异化现象。女性媒介话语权建构的路径主要有:增强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唤起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提高媒介素养,完善媒介监测机制;培养女性意见领袖作用,提升女性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4.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黎风  周钰棡 《今传媒》2016,(2):8-11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和女性意识的日渐崛起,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美国近期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广告中从性别上分析女性独个儿或与其他女性在一起做装饰品的占70%;而我们国内一些调查也显示,女性做广告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7.
媒介形象的"三重资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今传媒》2006,(12):18-19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等特点,是媒介符号化的社会体征。形象的价值在于形象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有用性、有价性。媒介形象是媒介组织获取社会行动者注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媒介与女性关系进行深入观察,透过一些可见的议题和现象,以及不可见的社会深层机制与缘由,对当代纷繁复杂的中国媒介与女性景观进行学术层面的系统梳理.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媒介与女性关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可见的呈现:媒介成为性别议题呈现的主要场域”、“可见的推动:媒介成为为女性赋权的利器”、“不可见的制造:消费文化与传统性别文化结盟”、“不可见的缘由:理论研究与媒介现实错位”.  相似文献   

9.
凌菁 《东南传播》2011,(11):51-52
“性别与媒介”研究一直是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话题,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媒介女性形象问题的探讨上,对女性传播者、受众以及媒介生产中形成的非均衡性报道的成因、媒介对性别意识建构等方面探讨的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试图拓宽“...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和社会责任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话语,也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新闻的客观公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无论是批判学派的代表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研究,还是经验学派"把关人"理论都显示了新闻的选择性和偏见性.由于媒介是现实的幻影,新闻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西方新闻界所选择的"真实新闻"往往是表象上的真实,其目的是为其阶级服务的.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经验学派的"议程设置"则更加从定量研究上证实了所谓的社会责任不过是当权的利益集团利用新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余晓艳 《今传媒》2023,(3):129-132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形象传播的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为突破点,对媒介传播女性领导干部形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提出了媒介在构建女性领导干部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即通过加强对媒介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媒介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建立媒介监管体系,为女性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建构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激励女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媒介素养,多角度地重构女性领导干部多元化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大众媒介的性别是男性的.因为大众媒介习惯于从男性视角看待问题,习惯于把女性作为观赏对象,甚至对女性的形象、婚恋评头论足.还有人说,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男性化的历史,因为"男性书写"及"书写男性"是人类思想文化史既定的书写规则--历史中要么没有女性的身影,要么就是按照男性价值标准被任意歪曲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的变化曲折地影响着女性角色意识的形成,银幕形象的折射就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表征。上百年中国电影历史传递着女性角色演变的秘密。在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成为在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性别角色和情感角色的多重交织中变化的命运承担者。中国电影的前40年是女性角色确立社会阶级判断与批判等级差异的阶段;中30年是建设平等性别观而忽视性别差异的阶段;后30年是强化女性意识而得失互见的阶段。对于女性影像而言,究竟是探究社会尺度的对象还是作为人的不断怀想的另外一个对象,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李守香 《青年记者》2016,(23):139-140
网络与自媒体的普及加快了社会“媒介化”的步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日趋“泛媒介化”.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其健全的现实感的形成,阻碍了其正常的社会融人进程.由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既是形塑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媒介使用观的途径,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介的受众观体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新闻意识。我国媒介受众观的流变过程大概可以分为指导受众、接近受众两个阶段。而在当前,追随受众的新闻意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新闻意识的流变与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并反映出了社会文化体系由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占主要地位向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7.
张涵 《今传媒》2016,(1):72-7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在社会性别的束缚下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本文以女性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从传播学的维度出发对当今社会媒介对女性形象的误读进行批判,剖析了新环境中女性媒介形象传播的困境,包括媒体结构:父权话语环境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传播内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受众:集体无意识.针对上述问题进而从大众媒介导向的转变、女性自我社会地位的谋求、新媒体与另类媒介的利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环境下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政府官员在媒介中的形象呈现,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塑造和现代行政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媒介对政府官员"雷人雷语"报道的定量分析,意在反思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塑造与媒介素养的修得问题,也为媒介度量自身道德评判优位意识以及话语权的适当使用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性别理论对二元对立的生物决定论的瓦解,两性的媒介性别形象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而附着于社会背景之中的流行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本文将在"女性与媒介"的研究视角下对台湾流行乐中的性别角色进行解构,期待有助于女性独立意识的唤醒,并尽可能把握台湾流行乐所呈现出的性别角色和蕴含在性别符号中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英国学者詹姆斯·卡伦提出的民主化媒介系统蕴含着社会和谐的元素.他认为,为民主和公平起见,理想的媒介模式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等各种受众的需求.以该媒介模式为参照,在我国扶持发展弱势群体的媒介、社会组织的媒介、专业型媒介的设想与我国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