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课,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中,将一只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如图1示),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拨动后发声的音调不同.  相似文献   

2.
1发现问题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高低的因素时,苏科版8年级物理教材中先将钢质的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质刻度尺,使之振动,而后改变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次声音的高低,以及钢质刻度尺振动的快慢。笔者让学生完成此实验后,所有学生都能说出: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声音低且粗;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声音高且细。关于钢尺哪次振动快哪次振动慢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中探究了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书中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直尺完成这一实验,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直尺,通过比较听到声音的音调的不同,从而得出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利用了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完成实验,学生兴趣高昂,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实验中也发现利用这种方法,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小,能选择的音调范围不大,音调变化也不太明显。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这一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4.
考点一、声现象研究方法的判定 例1 (2014年山东济宁中考)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1所示.改变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音调的影响因素"是初中物理声学部分内容,是教材中重点的探究性实验,所占篇幅较大,也是各省市毕业考试的"高频点",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沪科版、人教版新老教材不约而同地采用如图1所示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的变化和钢尺的振动快慢。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塑料直尺做实验,因为塑料直尺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这样便可以进行学生  相似文献   

6.
如图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你会听到刻度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拨动刻度尺,观察刻度尺振动的快慢,同时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实验的结果是,刻度  相似文献   

7.
项珍 《小学自然教学》2014,(6):M0003-M0003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教学进入分组实验阶段,教师请学生完成对比实验:在桌面上按住尺子的一头,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头,观察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情况下,尺子振动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鉴于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边实验边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边实验边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就地取材",进行物理实验,即让学生将尺子(最好是钢尺,也可以用锯条代替,不易被折断)紧紧按在桌面上,将尺子的一端伸出桌子的边沿,然后,让学生拨动尺子,仔细聆听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尺子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教师再让学生改变(增加或者减少)尺子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让学生再次拨动尺子,且保持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聆听声音的音调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相似文献   

9.
严宁 《物理教师》2001,22(5):48-48
初中学生学过乐音的三要素后,常见到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在试管里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当向试管口由A向D轻轻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这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学生常常出错,其主要原因是课本只说明振动的弦的长短、松紧、粗细与声音音调的关系,而未涉及振动的空气柱的长短与声音音调的关系.有必要通过实验来演示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与声音音调变化的关系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一节时,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改为课堂分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一节中,安排了“蜂鸣器音调的变”这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有2个:一是蜂鸣器的声音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只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变化,很难感觉到音调的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耳对声音的分辨力不同,的确很难感觉到音调的变化,退一步说,就算有些学生能感觉到音调的变化,也很难分辨音调足变高了还足变低了。此外,声音强弱的变化也增加了分辨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2013,(6):90-91
前几天,与朋友讨论起一个有趣的课堂实验——振动频率(每秒振动次数)与音高的关系。听很多老师上课,基本上是这样做的:拿来一把不锈钢直尺,把它压在桌面上,让其伸出桌面比如10厘米,然后拨动尺子,  相似文献   

13.
我区中心教研组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对全区自然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在各乡校听课期间发现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 一、被忽视的“小节”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一些“小节”,却不知这些看似“小节”的地方却蕴含着大问题。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半数以上的教师在演示钢尺振动发声实验时,不自觉地让尺子在桌上敲击发出声音,学生看了也跟着学。殊不知这样一来,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一、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是:频率越  相似文献   

15.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3,(10):38-38
不久前,张老师在讲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征》一课时,课堂上出现了三次掌声。 张老师在分析“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作了一项演示实验:他左手拿着塑料吸管做的“笛子”放在嘴里,右手拿着剪刀边吹边剪去一点。当他把吸管一段一段地剪下时,“笛子”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尖锐高昂。张老师的这个演示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6.
1破解疑点(1)认为振动都是人的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不少同学只认识到明显的振动,即肉眼观察到的振动。如钢尺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和音箱喇叭的振动等.说这些振动明显,其实是其振幅大,易于观察.但是有很多振动,因为其振幅太小或时间短,不易用肉眼直接观察,如敲击桌面时的振动、气球爆炸时的振动等.对这些不易观察的振动可以根据其发出的声音的特点推断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自行设计物理实验,可以把枯燥的物理概念形象化,让"生硬"的物理名词和理论具有亲切感。下面以生活中随处可用的材料,设计了各种物理小实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了解释。一、运动与声音1.实验原理:音调、音色和响度是描述声音的主要物理量。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女生尖细的声音,音调高,其振动频率高;男生低沉的声音,音调低,其振动频率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是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下面是两个易混的声学试题.  相似文献   

19.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平时我们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有“大小”、“强弱”、“高低”,不少同学往往将它们混淆,并且和物理术语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对不上号,表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相似文献   

20.
音调与响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高”、“低”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如“高声大叫”、“低声细语”等.于是,一些同学便认为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是不正确的.音调和响度虽然都是乐音的特征,但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是指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则是指声音大小的程度.2.被决定的物理量不同音调由发生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小,音调就低,振动频率大,音调就高.例如同学们都熟悉往暖水瓶里灌水时发出的声音,由于其振动频率越来越大,音调将越来越高,凭音调就可听出水瓶是否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