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华书局成立百年,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其优良的编辑传统:审时度势、勇于创新;贴近民众,贴近基层,重视国民教育、重视文化普及;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编辑队伍专业扎实,富有理想,甘于奉献。这是中华书局成功的原因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出版要闻     
《中国出版》2012,(7):5
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在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中华书局,向全体员工和离退休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向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表示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元旦,是中华书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日。七十年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书局也经历了新旧中国两段历史途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华书局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出版企业。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促进教育事业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它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90周年.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中华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出版社.把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远的不论,就拿人们现今对这昔日两家最大的出版社进行研究来说,中华书局处于明显的弱势,商务印书馆在学术文化史上的地位,已得到时贤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2,(28):21
本刊讯(记者韩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传统诗词创作,发掘当代优秀诗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由中华书局发起,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协办的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于9月28日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大赛主办方的负责人分别致辞并预祝大赛圆满成功,并在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诗词中国"条  相似文献   

6.
宋志军 《出版广角》2011,(12):46-48
中华书局自进入普及读物市场后,摸索了十几年的时间,而真正让读者记住并得到市场认可的一个转折点是2004年。这一年,我们有了专门的机构,即成立了中华书局大众读物工作室;有了明确的方向,即围绕中华书局已有的品牌优势,做面向大众的中国传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传统文化图书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图书迎合市场和坚守品位是否矛盾?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出版社如何转型?”这是当今出版业面对的直接问题,也间接影响着百姓的阅读生活。在第二十一届书博会上,中华书局举办的“百年再出发——中华书局文化沙龙”就这些问题向各方“问道”。  相似文献   

8.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10):4
正胡锦涛致信祝贺中华书局百年华诞在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中华书局,向全体员工和离退休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向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岁末寒冬,北京的阳光依然鲜艳明媚。怀着对历史久远、以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而著称的中华书局的敬仰,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书局总经理宋一夫。以下是记者对宋一夫总经理的访谈。 记者:从1958年我国成立古籍整理规划委员会,并确立中华书局为主要出版机构始,中华书局在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 宋一夫:从1958年中华书局成为我国专门整理、出版古籍的出版单位始,国务院国家古籍整理小组的办公室就一直设在中华书局。应当说中华书局为我国几千年累积下来的优秀古籍的整理出版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首先归功于党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书局史乃至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中华教育界》这份刊物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创刊于中华书局成立之时,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一份刊物,也是中华书局在以后的期刊经营活动中,最不肯放手的一份刊物。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参与知识的生产与文化的传播的行业、机构很多,出版业当在其中,出版人和出版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缺少。然而,出版社中能传承百年者却为数不多。2012年,中华书局度过百年华诞,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周佳荣教授主编的《百年传承:香港学者论中华书局》一书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知识的生产与文化的传播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近期,陆续读到中华书局新出不久的四册图书:《中华书局大事纪要》、《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92-2001)、《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以及《陆费逵与中华书局》。这是我国古籍出版的重镇——中华书局九十局庆之时推出的系列纪念性、献礼性图书。书目及大事纪要,可以让人简要直接地了解中华书局的贡献及历史;《我与中华书局》,则是同题征文的结集,收录了大量围绕中华书局涉及书、人、情、  相似文献   

13.
1月12日,中华书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会,隆重纪念书局创建70周年。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王子野在会上讲了话。 1912年元旦建立的中华书局,是由辛亥革命时期的出版家陆费逵先生创办的。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书局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也出版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少儿读物、重要古籍和语文工具等方面的图书。1958年后,  相似文献   

14.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3):117-121
在“学林”早期出版的“大书”中,有一本比较特殊,那就是《隋唐文化》。因为,别的“大书”都是单独一本,而《隋唐文化》则是由一本“大书”引出一套“大书”的“带头羊”。《隋唐文化》是陕西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仁波同志主编的一本大型画册。我社在成立后不久就列人了选题计划。由于我社与香港商务和香港三联合作出书的成功,也引起了同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成员的香港中华书局的兴趣。于是,在1988年8月26日,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1日是中华书局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华书局对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贡献,人们有目共睹.本文仅就中华书局崛起之初的历史背景及<四部备要>的编篡过程、内容、学术价值作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从1912年元旦创办到1949年“十·一”新中国诞生,在旧中国经历了将近40个春秋,出版书籍达5700种以上,包括的门类十分广泛,对传播文化知识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出版企业的中华书局,在旧中国经历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以至在40年代后期竟陷入了窘境。这种状况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得以改变,到50年代后期终于走上了整理出版我国古籍和文史哲研究著作为专业的康庄大道。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华书局的新生在我国出版界,中华书局的历史和经营规模,仅次于商务印书馆。这两家都是以编印教科书起家的。教科书销售量大、利润大。据说,中华书局从1912年成立后,以成本300%的暴利奠定了基础,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迪 《编辑之友》1998,(6):60-61
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不分伯仲,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少年来,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夏瑞芳、张元济等已较为熟知.而对中华书局的主要创始人陆费逵却知之甚少。其实,陆费逵一生服务于我国书业38年,任中华书局总经理30年.并长期担任上海书业同业公会主席一职。他的一生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都起到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是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第二大民营出版社,于1912年元月1日,由陆费逵(伯鸿)、陈寅(协恭)等人在上海创办成立.虽说,中华书局最初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体变更而带来的出版商机,但中华书局能在以后的长期出版岁月中,无论是整体的出版实力,还是每年的出书规模,都稳坐出版界的第二把交椅,则不能不说是中华书局在经营上筹划有道、经营有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香港分局正在香港九龙的中华书局中心门市部隆重举办“古籍珍品介绍展”,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并庆祝中华书局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从9月中旬开始至明年2月底结束,历时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展出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七套珍贵古籍:《孙中山墨迹》《永乐大  相似文献   

20.
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经济活跃、文人荟萃的上海逐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心.尤其是民国成立以后,上海的民营书业发展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除老牌的商务印书馆外,大的书局还有1912年成立的中华书局,1916年成立的大东书局,1921年成立的世界书局和1926年成立的开明书店.中小型出版机构更是不胜枚举.这批主要由民族资产阶级出版商投资创办的出版机构,虽然从事的是一项文化事业,但他们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希冀通过出版图书来获得利润,取得投资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