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群众》周刊,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党刊,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编辑兼发行人,是筹备《新华日报》的负责人潘梓年(1893-1972).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了《新华日报》。这是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它象一支火炬,燃亮着国民党统治区的茫茫黑夜。《新华日报》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目在武汉创刊,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在重庆被封闭,历时九年零一个多月。其中,在武汉九个多月,即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起,至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止。本文所谈的就是这段时期《新华日报》在武汉的一些情况。《新华日报》创刊时,报馆在汉口府西一路一四九号(现民意一路大陆里口),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共有两个门面。这里原是天津《益世报》的一个驻汉特派记者私人所办《壮报》的地址,只有一架四开的平版印刷机。这个特派记者眼看战事严重,准备到重庆去,想把房子卖掉。当时,我党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去把房子、机器设备全买下  相似文献   

3.
柯黎 《湖北档案》2022,(3):35-38
<正>武汉市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四至九号,是一排里弄式的二层居民楼,这就是《新华日报》社旧址,1983年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0月25日武汉失守,报社随即迁往重庆,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报纸终刊。1949年4月30日,  相似文献   

4.
(一)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它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南京开始筹备,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创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它又迁到重厌继续出版。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封闭时为止,存在了九年零四十九天。国民党反动派允许《新华日报》在它的统治区出版发行,也和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一样,是完全出于被迫的。《新华日报》从筹备出版起,就一直遭受到国  相似文献   

5.
“那就是我!”爱泼斯坦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去年10月12日上午,他在武汉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看到1938年庆贺《新华日报》创刊的合影照片时说的。现任《中国建设》主编的爱泼斯坦,从十五六岁起献身于新闻事业,1938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到武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月9日,他出席了中共代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创刊,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作为一份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党报,《新华日报》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闻史的重要有机组成。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新华日报》73年的党报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办报意义尤为重大。从初创至今,《新华日报》最大的经验和财富,就是在长期办报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顺理成章的《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成长于重庆,而创刊前的筹备工作,则是从南京开始的。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周恩来同志为首,有叶剑英等同志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来到南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国民党政府谈判共同抗日问题。那时,党中央就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党报。几经谈判,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然而计划着手筹备未久,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使报纸在南京出版的  相似文献   

8.
双传学 《传媒》2021,(10):15-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新华日报》创刊83周年.作为我们党第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忠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主流媒体肩负着自身转型和助推国家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以《新华日报》为"旗舰"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国民党蒋介石被迫抗日。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中日战争。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武汉蒋管区发生了文化出版界的两件大事:一是1937年秋,中共办的中国出版社诞生了;二是1939年1月11日,中共办的《新华日报》创刊。中国出版社是我党中央在蒋管区的出版发行机构,是由周恩来同志在武汉创办,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名的。武汉沦陷后,迁往香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中国出版社暂时停办。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信息     
反映《新华日报》历史的电视剧在筹拍中据扬子晚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尚未反映的一个重大题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和重庆)坚持出版发行9年零2个月,这一奇迹最近已被筹措搬上荧屏。  相似文献   

12.
廖永祥同志的《新华日报纪事》一书出版了。这本30万字的书介绍了新华日报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 新华日报是抗战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的创刊意味着结束了国民党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它是共产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开始出版于武汉,武汉失守前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2月,它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这张实际是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直接领导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2):107-108
<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机关党《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至1947年2月被查封,历时9年。重庆《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采用"开天窗"等方法同国民党的新闻管制展开了多方面的斗争。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进行了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两手斗争。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修正新闻检查标准》、《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韩辛茹同志所著的《新华日报史》,受到启发和鼓舞。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即武汉失守之日)迁重庆续刊。它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经过批准同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这张党报的历史很短,只有9年1个月18天,于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这9年多岁月正是从抗战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筹备于南京,创刊于武汉,武汉沦陷后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直至1947年2月28日,因内战全面爆发而被迫停刊,历时九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日报,这是1937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蒋介石在庐山协商两党联合抗日的内容之一。国民党当局虽然同意《新华日报》公开出版发行,但同时又设置许多障碍加以阻扰破坏,以致原定1937年10月在南京创刊的《新华日报》,不得不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审批手续上故意延宕而推迟于1938年元月11日在汉口出版。报纸出版以后,国民党又指派特务流氓捣毁报馆,殴打报童,查封报社派驻各地的办事处、分销处;邮电部门无理扣留没收新华日报社发往各地的报纸,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全面见证了毛泽东思想快速发展、走向成熟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历史进程。从1938年创刊于抗日烽火中到1947年解放战争初期被国民党查封,《新华日报》竭力克服国民党当局打压政策的不利影响,历史性反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全方位彰显毛泽东革命领袖形象,忠实践行毛泽东新闻思想,有效启发毛泽东重要思考,以多重角色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创刊于抗日烽火中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张且是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日报,同时它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在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功勋卓著,《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和社会活动以服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毛泽东曾给予《新华日报》以很高的评价,称其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信息     
反映《新华日报》历史的电视剧在筹拍中据扬子晚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尚未反映的一个重大题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和重庆)坚持出版发行9年零2个月,这一奇迹最近已被筹措搬上荧屏。这部电视剧由毕必成(电影《庐山恋》作者)主稿创作,他表示将全力以赴,并希望得到全体“新华  相似文献   

19.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不久,该报即经由汉口总社设立的广州分馆及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核心领导机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几条线路,发行到香港地区读者手中。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广州分馆停止工作,其内部职工则分别赶赴广西桂林与广东韶关,在两地先后设立了桂林分馆与韶关分销处,两地发行的《新华日报》成为当地港媒记者了解国内抗战消息的重要来源。至香港沦陷前,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通过赠送报纸、印制《新华日报社论》、培训香港爱国报人等多种方式,使《新华日报》“化整为零”,精准触达香港的特定受众。而香港“余闲乐社”下属的新文化书店、香港惠阳青年会之所以也销售或订阅《新华日报》,显然是由于二者均为党领导下的进步群众社团。  相似文献   

20.
牛济 《新闻知识》2001,(6):48-49
周恩来和张季鸾都是留日学生,但他们之间的交往,却是在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即 1938年于武汉开始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季鸾预料上海必将失陷,决定增出《大公报》汉口版,“以树立战时言论之中枢”。“八一三事变”后四日,仅率两位同人,冒险离沪,“舟车毛驴,病不辍行,兼程抵汉”,终于 9月 18日创刊《大公报》汉口版,并独力主持该版言论。翌年 1月 11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与积极努力下,《新华日报》也在汉口创刊发行,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报纸。 10月 17日日军逼近武汉,《大公报》汉口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