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伊艮 《集邮博览》2008,(12):20-20
美国著名的两极航空探险家、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Richard Byrd,1888-1957)在1928-1956年近30年间,先后5次率领探险队远赴南极洲,成为南极探险史上的传奇人物。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亲自为伯德第二次南极探险设计邮票,这是极地探险史上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相似文献   

2.
周良 《集邮博览》2012,(10):20-23
澳洲之行,是我的一个夙愿,一是想去看望年迈的姐姐;二是澳洲是众多探险家的光顾之地。早年,我收集探险及地理风光的邮品,以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为契机,把收集素材从探险改成南极探险,后来又加入了北极和珠峰的探险。  相似文献   

3.
在南极探险、考察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产生过许多著名探险家,也有众多英雄为此而献身。然而,真正的功臣应该是雪橇狗。它们一直是探险家在南极的亲密  相似文献   

4.
争登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史上,从1893年起进入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为争夺最先到达南极点,激烈悲壮,最具代表性(右为阿蒙森、斯科特到达南极极点线路示意图)。 幸运的阿蒙森 阿蒙森原先在比利时探险家吉尔拉契的“比利时人号”探险船上任大副,图1邮资图中就是阿蒙森,左上角片图是“比利时人号”。  相似文献   

5.
早年南极探险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如今鸟枪换炮,使用的是不畏暴风雪的雪上车。上世纪五十年代,美、英等国南极站即开始应用雪上车了,那时的雪上车功率小、装备少,只能运载不多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初和本世纪末,各有两支探险队开赴南极。今天,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设立在南极南纬九十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当年,他们各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7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最后,阿蒙森凯旋班师,而斯科特等五人却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如今,不同于阿蒙森、斯科特为祖国荣誉进行的争夺,来自美国、法国、中国、苏联、英国、日本的六名探险家组成的“1990年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于1989年7月28日从南极半岛顶端的海豹岩出发,开始了探险旅途。经过220天的艰苦奋斗,行  相似文献   

7.
1933年10月9日,当美国极地探险家伯德在南极进行第二次探险时,美国邮政部门发行一种面值3美分的地图邮票(图1,本文图见封三),表彰伯德在极地探险取得的功绩。这种邮票由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设计。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南极领地在国家南极研究考察队(ANARE)管理下,从1987年起启用10种新邮戳,以代替1960年启用的旧邮戳。这些邮戳介绍了南极的动物、交通乘具和风景,新型邮戳一般为直径38毫米的双圈圆形戳,双圈之间嵌有“南极探险研究队”和基地的名称。有的邮戳标有“首日发行”字样,但应注意戳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邮票首日发行的日期。现简要介绍几个主要基地的邮戳。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些集邮刊物纷纷围绕第4次"国际极地年"发表相关文章,使集邮爱好者对人类对地球三大"极地"所作的探险和科学考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集邮爱好者特别关注的中国的极地科考活动也作了介绍,但是都没有谈到中国徒步横穿南极第一人——秦大河。秦大河,祖籍山东泰安,1947年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南极探险和考察的国家之一。 英属南极领地,简称BAT,1961年以前称为福克兰群岛属地。1944年作为二战时期英国“塔巴林”行动的一部分,英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考察点。“塔巴林”行动由英国海军部和殖民部共同负责,目的在于为南大西洋的英国航海提供气象保障而建立的气息观察点、阻止敌方舰船获得锚地、加强对福克兰群岛主权申明的合法性以及进行适当的科学考察。’945年这一行动更名为福克兰群岛考察计划,简称FIDS,  相似文献   

11.
地心历险记     
《体育博览》2013,(11):74-81
地下探险的前世今生 早在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就提到其地下探险的经历,“余与四人拥火以人,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只关心城市里那些古老的、危险的、禁止进入的建筑。城市探险起源于1793年。法国人菲力拜·阿斯贝点着蜡烛探寻巴黎的地下墓(。之后在20世纪初开始渐渐成型,并在上世纪80年代后形成气候。“城市探险有明显的后现代痕迹”,最大的城市探险网站UER试图说明为什么城市探险能够在全球各个角落萌生。吕克·贝松的电影《地铁》也始终是城市探险者们推崇的电影之一,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地铁始终是充满诱惑力的探险胜地。工业化城市迅速转型后遗留的一些无人管理的厂房,备战备荒时期的防空洞,以及每个城市都存在的烂尾楼都是目前国内城市探险爱…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内陆建立我国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此外还将在罗斯海地区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本次科考队由256人组成,其中中国科考及相关人员83人,包括两名台湾科学家和两名泰国科学家。整修一  相似文献   

14.
征服南极     
“南极到了。”让一路易·艾蒂安宣布说。他说话口气中带有一种挑战的味道。他熟悉挑战,他的一生似乎注定了要去挑战。这个专门从事生物学和体育营养学研究的博士,给自己创造了一系列富于冒险意味的“生活”;扬帆奔赴巴塔戈尼亚(阿根廷),徒步攀登喜玛拉雅山……后来,有那么一天,他独自一人拉着雪橇走在大浮冰上,目标是北极。终于,他在1986年5月11日抵达北极。那年他刚好40岁。 1989年远游南极的计划便始于那时。当1985年5月艾蒂安到达北极时,美国人威尔·斯蒂格也率领了一个由4名男人和一名妇女组成的探险小组到了那里。艾蒂安与斯蒂格在北极的浮冰上交换了电话号码。不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户外探险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总结其发展经验,认为美国户外探险旅游类型多样、参与程度高、技术先进、制度规范。对我国的启示是:提高人们科学参与户外探险旅游的意识、健全户外探险旅游组织、加强户外探险旅游的技术支持、完善政府针对户外探险旅游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户外探险旅游是公认的绿色、环保、低碳的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户外探险旅游产业对实现绿色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双碳”背景下发展户外探险旅游,既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儿童的探险精神,又有助于守住中华文明兴衰的底线、传承中华文明记忆与找回百姓乡愁,更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目标。该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双碳”背景下户外探险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着力点,包括经济赋能、社会赋能、文化赋能以及当前“双碳”背景下户外探险旅游产业发展困境等视角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形成本土特色的户外探险旅游产业、纳入国家乡村振兴规划、构建户外探险运动标准体系、多元化培养“双碳”户外探险人才、建造户外探险旅游综合体、实现户外探险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实现路径,为发展户外探险旅游产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于1985年11月13日至1986年3月29日进行第二次南极考察,考察队由45名队员组成,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钦泉任队长。香港摄影师李乐诗、《文汇报》记者阮纪江、智利生物学家等5人也参加了本次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他们公司上市,是为了卖掉,用来筹备全球探险的资金;他半路出山,却比很多专业探险者还要疯狂和热衷;他44岁才开始踏上充满危险和未来的极限之旅,这并不妨碍他海陆空全面冒险的庞大计划;这个看似疯狂的法国人,在探险界贴上了“十项全能”的标签。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运动项目群。参与者既可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培养能力,又可以回归自然,陶冶情操,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在高校大力开展户外运动,建立户外运动俱乐部,使大学生认识到健康积极科学的户外运动对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并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户外运动习惯,树立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学习借鉴国外登山救援先进技术和经验,考察登山探险、户外活动开展及登山市场运作情况,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和区外办批准,在中国登山协会的帮助和澳大利亚登山协会的安排下,应澳大利亚切尔西登山探险公司邀请,以自治区体育局局长、登山协会主席德吉卓嘎为团长的中国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代表团一行5人,于2010年10月23日至29日赴澳大利亚进行了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