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书释音》为宋人董冲所撰,属于宋代音释类著作,该书的音释材料集中体现了宋代实际语音,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唐书释音》声调系统穷尽性考察研究,得出《唐书释音》的音系主流为宋代通语音系,但这个音系与北方邵雍提出的音系相比,显得较为保守,发展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音注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在音注方式上是对徐注的继承和改作,明显地带有自身的特点,但又非囿于吴地方音,反映了宋元时期以通语作注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本为僻字注音的音义书,<唐书释音>在因袭的空档中也透露出了许多时音的信息,其中反映方音的音注更是研究方言史的宝贵材料.本文通过对书中浊音清化现象的归纳总结,发现这些与通语演变规则不同的材料,反映出的是宋代的徽语面貌.  相似文献   

4.
《唐书释音》产生于北宋年间,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语音现象有所体现,是研究历史语音的重要资料。通过文献考证和现代方言的比较,对《唐书释音》韵母系统的特殊音注进行详尽研究,得出其表现的语音接触大多反映宋代江西方音特征,并由此获得许多宋代江西方音的语音表现,如:蟹摄灰、哈混注;一、三等之间的混注;-n、-η、-m尾混注;部分跨摄入声韵混注;阴声韵与入声韵混注等。  相似文献   

5.
唐代僧人清彻著《金陵塔寺记》一书久佚,通过《建康实录》所引《塔寺记》及《寺记》、《太平广记》所引《塔寺记》的辨析,可知即是《金陵塔寺记》的佚文。由此进一步可知清彻《金陵塔寺记》在《建康实录》成书前已成书,系清彻早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汉语拼音音节的首字母缩略和a、g形体这两种误用《汉语拼音方案》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规范建议;并阐述如何处理字母名称、注音符号、释音汉字才能促使《汉语拼音方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本文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出现的,剩余的有效反切为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唐书释音》声母系统主要特征是:轻唇与重唇、舌头与舌上两分,泥、娘合一,精、庄、章分立,船、禅有别,喻纽三、四两分,浊音清化趋势明显,并与送气音的距离更近。  相似文献   

8.
刘文典《庄子补正》一书,对《庄子》书中的衍、脱、讹、倒等疑误都给予了详尽的校勘和补充。有些意见中肯,可以据以订正原文;有些可备一说.极有参考价值。今就有关条目作一辨析整理,以益来者。  相似文献   

9.
对《老子》一书的作者,书稿的来源与流传作仔细的辩证考究,辨析了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成为权威版本的渊源关系,肯定王本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三言"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篇“三言”之说可谓具有导论性质。但古今对此争议较多,故笔者通过字面本义阐释、实质功用阐释和三者关系阐释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梳理、辨析,以求对《庄子》有较为明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明《道藏》收录有宋史崧《黄帝素问灵枢集注》,其主要价值体现在版本及珍贵的历史语料两个方面。此书今存版本众多,但根据藏本的卷目分合情况及避讳用字推断,当是源出宋本。此编音注类型丰富,继承了六朝音义书的特点,或单纯为疑难字标音,或据字形、读音、词义相关联的原则以音读传递训诂内容。音释中反映出的语音现象显示,作者是以方音入注,既有符合通语演变的一面,也带有个人方言的特征,从而为考察宋代汉语语音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贤愚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贤愚经》译注单行本,由于对某些词语意思理解不确切,导致书中诸多注释译文及文字标点错误,现举若干例校正,以期对《贤愚经》译注本日后修订有所帮助,并对同类佛学典籍注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藏本《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早于《四部丛刊》的顾氏仿宋刻本,有着很高的版本及语料价值。其音注内容来源不一,在属性和类型上具有多样性特点。音释中反映出的语音现象基本上符合通语演变规律,明显带有中古音中晚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江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7):99-101
系统总结《大佛顶经音义》中的所有注音,与《广韵》进行对照,考察①其中特殊的声、韵、调现象,以此观察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宋本((玉篇》的俗字和相应正字在形体上存在4种差异。俗字的造字者既有重视理据的一面,也有忽视理据的一面。一方面,造字者结合了俗字使用群体的认知水平、生活习俗等,对俗字的表音或表义理据重构,以求使用者能够最大程度地通过文字的构形联想到其代表的语音或(和)语义;另一方面,造字者为提高书写效率,对一些字进行了笔画重组,从而解构了这些字的理据。俗字的造字规则具有多样性,一部分俗字是造字者依据语音或(和)语义使用形声或会意方式构字,一些记号字、半记号字和少数形声字,依据类推,同化规则生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联、归纳等方法对《慧苑音义》所有反切进行整理,得出161个韵,与《切韵》相比,主要区别在于:首先,一些韵已经合并:怪、夹合韵,脂、之合韵,尤、幽合韵,盐、严、添合韵,山、删合韵,仙、元合韵,真、文合韵;其次,上、去声互切3例。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的评点,尽管由于新的阅读和批评模式的生成而逐渐淡出了小说读者的视野,然而作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研究个案,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国演义》评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如果我们要对《三国演义》评点系统做一个全面的审视,可以发现,这一研究至少必然会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三国演义》评点的版本分析,《三国演义》评点的主体研究,《三国演义》评点的文本阐释;在逐个深入研究的同时,推进并形成整个《三国演义》评点的立体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典籍翻译关涉依照优先次序传递源文本的字面意义、文化内涵和文体特征,而语境在典籍翻译的这种三重关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坛经》的英译中,探讨理解和传达过程中的语境问题,着重传达语境信息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包括把语境信息直接融入译文,通过增译、插入、注释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揉合异化的内容和倾向归化的语言和形式,利用译语的文学资源等。  相似文献   

19.
《道德真经集解》是南宋道士董思靖辑录前人《老子》注解之作。经文的音释内容在承袭陆德明《老子音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变动部分或是注音形式的更换,或是因对经文的理解不同而改变了陆书的注音,展现出作者自己的抉择。此外也有不见于陆书的全新注音。这些内容显示出音义体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