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时代需求。在这一进程中,构建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对实现中医药海外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构建指通过对中医药名词术语内涵外延进行准确界定和固化,确定适合中医药术语对外传播的翻译标准、原则和方法,从而形成多元学科融合的立体知识图谱体系。作为高水平医教研资源集聚地和中医药最新成果转化为知识概念的重要策源地,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建设中承担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中医药术语翻译标准不清晰、中医药术语的现代意义与现代疾病体系的关联性尚未得到深入解读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的发展要求与建设视角,完善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的学术特征和内涵建设目标。通过多学科协同建设的路径,围绕中医药文献术语来源的谱系整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术语数据库和知识图谱构建、中医临床与理论机理研究、翻译和传播学研究等关键科学问题和重点领域,推进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构建和学科专业建设,为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教育高地支持,推动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对外传播,更好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2.
欧盟构建了独特的法律体系,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多语立法翻译工作。欧盟的多语立法翻译体系可以为其他国家或组织开展法律翻译提供借鉴。本文试从欧盟的法律术语翻译机制及术语库建设、翻译的主体间性、语言权利平等三个方面研究欧盟多语立法翻译的系统性特征,结合我国立法文本翻译面临的困境,探讨如何以欧盟法律翻译体系为借鉴,构建立法文本翻译质量因素五位一体模型,提高我国的立法文本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理论界从1953年开始流行以“对当”(Equivalent/Equivalence)为核心概念的翻译理论。“对当”误译为“对等”、“相当”误译为“相等”,此误译导致了对西方这一整个翻译理论的严重误读和曲解。翻译术语Equivalence/Equivalent应该翻译成“相当”、或“相似”、“对当”、“贴近”而非“等值”、“对等”、“对等语”。  相似文献   

4.
俞星月 《英语辅导》2014,(4):196-198
随着中外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术语的跨语际传播日趋活跃,术语翻译的积极实践,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学术繁荣,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人们在探究这些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翻译的语义等值问题,而忽略了术语翻译的文化特征。词语除其“概念意义”之外,还有“语用意义”,而后者体现了术语的文化属性,因此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来探讨科技术语翻译的文化意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我们依靠中医的方法治愈了许多感染者,从而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中医热。然而,要让中医进一步地“走出去”,就要对中医文化相关的翻译提出更高要求,而中医文化中术语众多,如何准确有效地将术语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至关重要。本文从术语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如今中医术语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从这些问题着手,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的一些方法,以期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术语使用的混乱是当前翻译研究里的一个普遍现象,对译学这一学科领域里学术思想的传播以及学术界的交流,都会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四个概念术语,是翻译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翻译本体研究的研究对象。界定各术语的概念范畴,厘清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不仅能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促进翻译理论研究中术语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李树江 《教书育人》2012,(21):138-13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汉英公示语已经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我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实际的应用中,公示语的翻译中仍存在诸多中式英语实例影响了文字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功能翻译理论重视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该理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以功能理论为基础,从实现文本的预期功能出发,分析了功能理论应用于公示语翻译的可行性及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公示语汉译英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归化”、“异化”作为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界定了归化、异化的另一英文术语adaptation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其他英语术语的关系;明确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在使用范围上的不同,对区别这两对概念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译文的回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译论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这里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在从原到译的翻译过程 中考虑译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忠实”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化交流。据此认为,“译回译性”应成为译质量的评判指标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越来越多,但是大量存在不规范和错误现象。有关如何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运用什么翻译原则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哪些标识、标语需要提供外文目前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外文标识、标语的滥用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为错误的翻译提供了更多机会。因此,有必要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度,避免过度翻译。从公示语的概念、功能、使用场所、面向人群等方面对公示语翻译的度进行探讨,提出公示语翻译应坚持必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译者的主体间性看,庞德将译者主体与原作客体的交往,转换为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赞助人、译者与其他译者的主体间性交往;从译作的文本间性看,庞德的翻译并不拘泥于原文,而是文本的重构,他所完成的是译文与原文、译文与译文、译文与引文的文本间性对话.庞德的汉诗英译,无论是在翻译史上,还是在文化交流史上,都堪称同性互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文化学角度出发,比较许渊冲、龚景浩不同译者的唐诗译作,分析译者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和对文化意象理解的差异在唐诗译作中的具体表现,认为译者只有了解原诗的创作背景,体会所涉及的文化意象,对原诗的内容、结构和韵律进行全面审视,才能准确表达出唐代诗歌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汉译英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但是,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汉语外来词,并且这些外来词反映出"异化翻译"的一个作用——保留原语文化意识形态并且不被译语文化所控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异化翻译将我国特有的文化事物很"原汁原味"地推向国外,让外国更直接地获取对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感性认识,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独特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4.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视角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了在文化方面进行研究的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文化问题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域,要求译者不但要通晓我国古代诗歌的韵意,还要对英诗的内涵有所了解,在译诗工作的第一步,从多个方面来综合体会和理解原诗中一字一词一句地细致描写,当然还要掌握诗人当时的社会经历、创作背景以及诗体形式等。只有当译者切身体会到了原诗表达的感情,才有可能在译文中将此感情充分地传达出来。笔者将在生态翻译学的视域下,以《送友人》为例子,分别从交际维度、语言维度、文化维度这三方面来研究李白诗作的英译。  相似文献   

17.
论述汉语叠字的特点及修辞功能,从互文性角度分析诗词中的叠字英译的可行性及翻译策略.互文理论将文学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的过程视为双向互动,引入对创作主体的关注,这对于诗词叠字的翻译具有启示作用,译者应当以读者的接受和原文叠字修辞功能在译文中的再现为关注的焦点,根据原作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以使译文同时具有作者与译者的声音,迎合读者的需求,尊重翻译各主体,达到三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为了让外国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秀美山川的介绍有正确的理解,翻译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不可译”是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所坚持的观点。从翻译实践出发,坚信中诗英译是中国古诗在外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文学中继续存活的方法。中诗英译无论是由外国译者还是中国译者来进行,都有各自的长处和无可避免的天然弱点,而在世界文学语境下,“合作翻译”是中诗英译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诗歌文本因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而使其翻译产生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将译文和原文关联起来进行相似阐释的过程。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诗歌文本进行阐释翻译,对诗歌“原生态”美的保留和意境传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苏轼的代表作《定风波》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中基于语言、意象和意境三个要素进行“阐释性相似”关联的必要性,证明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指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