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超重失重演示实验一般用J2142超重失重演示器来完成,但实验成功率不高,其结构图(正视)见图1(a)。主要问题是实验者还没完全看清楚指针式圆盘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实验就已结束了;当实验快结束时,老师必须用手接托或拉住物B以降低测力计和物A的速度直到停止,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使测力计与物A相连的细绳1断开,有时连一个班也做不到头,如果细绳1断在测力计内转动轴的连接处,则很不好修复,即使修复了,称量物A时大多不准。这两个问题着实令人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2.
超重失重演示实验一般用J2142超重失重演示器来完成,但实验成功率不高,其结构图(正视)见图1(a).主要问题是实验者还没完全看清楚指针式圆盘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实验就已结束了;当实验快结束时,老师必须用手接托或拉住物B以降低测力计和物A的速度直到停止,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使测力计与物A相连的细绳1断开,有时连一个班也做不到头,如果细绳1断在测力计内转动轴的连接处,则很不好修复,即使修复了,称量物A时大多不准.这两个问题着实令人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3.
许金兰 《物理教师》2010,31(9):28-29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而实验的可见度,特别是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但中学物理实验室现有的许多实验仪器,主要是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如果用于演示实验,学生很难看清楚实验器材的结构、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常常是望眼欲穿.近年来笔者对实验的可见度进行了探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演示实验可见度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科学演示实验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可视性较低,也就是说,如果仅仅依照课本方法进行传统演示,全班学生很难同时看清楚演示的过程和现象。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效果,将其与实验教学有机整合,就可以轻松达到可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而且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化学知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用学校实验配备的实验器材来做有些演示实验很难演示成功,或者演示效果不明显,甚至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不置可否,因此,有的教师就干脆把做实验改为讲实验,或用多媒体取而代之,而有些演示实验如果在原来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科学演示实验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可视性较低,也就是说,如果仅仅依照课本方法进行传统演示,全班学生很难同时看清楚演示的过程和现象.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效果,将其与实验教学有机整合,就可以轻松达到可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液体对流的演示实验,一般多采用如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的矩形玻璃管框装满水以后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方法演示的。一般说来,这样演示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可惜稍坐在后一些的学生往往不易看得清。如果用幻灯把实验投影到屏幕上,则可以提高实验的明显度,但是得到的像却是倒立的,也就是说在屏幕上看到的液柱是向下流动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涉及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过程的观察结果是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的一个关键。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做了如下改进。1 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实验作业  由于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效果不很明显,而且对于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交待得不很清楚。《教参》中对此做了相应改进,有利于课堂验证,但在教学中用于边启发边教学有一定的时间差。另外由于教室中学生人数多,坐在后几排的学生观察效果较差,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萝卜的变化。所以我们将此演示实验改为…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81页[实验5—3]的“木炭吸附性演示实验”,按教材介绍的方法不易将红墨水的颜色吸附尽,从而现象不明显,课堂上可以采用木炭吸附作用的对比实验,其现象明显,效果好。 实验用品:过滤器两个,漏斗架一个,小烧杯两个,活性炭(或木炭,砂子(冲洗后),红墨水。  相似文献   

10.
磁现象演示实验改进三法伊图里河铁路分局教师进修学校张旭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三《物理》课本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演示实验图11—3、图11-4是用来证明:“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实验做起来很简单.但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也不易观察,成功率不高.如图...  相似文献   

11.
一、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化学实验,以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创造情景,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化学原理的心理。演示实验要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用干燥氢气吹肥皂泡的演示中,当一个个气泡上升时,学生已经很感兴趣,如果再将上升的气泡用火柴点燃,产生清脆的爆鸣声,则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二、充分准备实验,达到实验目的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教师除了在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确保演示时现象明显,并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外,还得要求学生课前…  相似文献   

12.
一、电教媒体直观、形象,可提高课堂演示效果 演示实验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而许多演示实验往往可见度小,只能使坐在前面的少数同学看清楚,如果让学生挨个到讲台上观察,则浪费时间。而电教媒体能把放大的、色彩鲜艳的、形态逼真的、动静结合的图像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深刻理解,具有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电教媒体具有重现功能,可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意境 电教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很方便地把记录的内容反复听、反复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初中物理"内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气体内能。其中,甲实验成功率较低,有时打压十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影响演示效果。此外,学生可能会怀疑是由于活塞直接碰撞、挤压硝化棉而燃烧的,并非空气被压缩而升温。乙实验中出现的"白气"现象不明显,且因为教师通常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器材较小,离学生较远,现象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学生不太容易看清楚。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正>以往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因为灵敏度不高,一般需要较大的温度变化才能有明显的演示效果。这会给部分学生带来误解:如果温度变化很轻微时,有没有可能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呢?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款创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只要用手握住金属棒,甚至只对金属棒哈气,就能观察到明显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简单,学生也能理解其测量原理。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中有电流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目前还没有该实验配套的演示装置。我们在新课教学中按教材示意图自己动手制做了演示装置,但演示时发现现象很不明显,难以察觉。我们对该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了实验器材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时,木炭浮于水面,不能与红墨水充分接触,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溶液的颜色依然偏红;另外,木炭屑容易使水变黑,不便于观察红墨水褪色的现象.笔者将实验改进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包括演示实验仪器的可见度和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仪器的可见度至少能让全班同学都看清楚实验装置、组成结构;实验的可见度应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以及能较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等,实验的可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及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演示实验,即渗透现象的演示,从1991年版教材至今一直在沿用。作为演示实验应该有教师准备简单、效果明显,在演示时让全班学生能看清楚等特点。而观察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纸,在教学实验装置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为此,笔者对实验器材等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9.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图1),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边到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绝大部分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热学演示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N形玻璃管”配以有色液柱来显示有关热现象,其效果明显、制作简单。现分别介绍如下: 1 气体热膨胀的演示 教材中是将“Γ”形玻璃管里面注入一段红墨水的水柱来显示空气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