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序研究是语言类型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疑问标记的语序,运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及跨语言对比法探讨疑问标记以整句作为参照时所处的相对句法位置,进而揭示汉语普通话及部分汉语方言在疑问标记语序上所呈现的类型学特点。通过跨语言对比发现:有些语言当中没有疑问标记,也不存在疑问标记的语序问题,如英语、斯瓦希里语等;有些语言当中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疑问标记,如日语、阿美语、乌尔都语等;疑问标记的句法位置可以分为句尾型、句中型和句首型三类;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来考察,汉语的疑问标记包括两种语序类型,一为普通话的句尾型,二为苏州话、昭通话等的句中型,暂时没有发现句首型的实例。句中型语序类型的发掘,是语言类型学在汉语研究当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就一般说,汉语的语序是比较固定的,从历史上看,汉语的词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文章从汉语句法发展过程角度,通过陈述大量语言经验事实,考察汉语语序变化路径。同时结合现代汉语的发展,运用语言类型学分析汉语语序变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格林伯格(Greenberg,1963)开创当代语言类型学以来,有不少学者从类型的角度来研究语序问题。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基本语序为SVO;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基本语序为SOV,汉语和哈萨克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首先在类型学背景下选取相关类型参项,对比汉哈语基本语序分布情况的异同,并检验这两种语言的语序类型是否与类型学中跨语言语序共性倾向相吻合,最终选取17个语序参项对汉哈语序类型进行全面描写。  相似文献   

4.
世界诸语言的新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是基于美国J.H.格林伯格的《某些主要和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世界语言概要》一书介绍了世界诸语言的新语言类型学分类。本文也分析了汉语这一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问世以来,学界开始重视汉语。汉语是一门以前置介词为主又有后置介词的语言。就前置介词来说,根据其在动词前后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动前前置介词和动后前置介词。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对湘阴话的基本方所前置词"得"展开考察,通过详细分析"得"的语法功能,整理出"‘在’义动词—介词—体标记—语气词"的语法化链条以及"得"的类型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的小句以SVO(主+动+宾)为基本语序,而定中结构以定语前置的DN语序为优势语序,核心后置的DN语序与核心前置的VO语序之间的不和谐却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优势,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这是汉语个性特点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至今还未得到全面的解释。本文在众多学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在语言类型学的观照下,从历史来源、结构系统、信息结构、认知功能等角度加以探讨,分析影响和制约汉语定中语序的因素或原则,以期揭示汉语定中语序的形成机制和内在理据。  相似文献   

7.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语言类型学成果为背景,通过汉语与众多语言的比较及汉语内部的共时历时简要比较,从语序、标记、范畴三个方面总结现代汉语名词性短语的主要句法类型特征,解释了汉语一些较有特色的句法现象包括特色歧义结构的类型原因,对汉语一些相关的热点问题如定语的分类等从类型学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汉语作为我国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是实现人际交流、社会发展、文化意识传播、信息共享等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地位上升,汉语语言在国际语言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高,新时代中,学习与运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更好的研究明确汉语语言结构、语法构成与语言特色对汉语文化的延伸传播及推广意义重大。汉语不同于英语等英美语系语言,汉语形式变化较少,汉语的意义变化与词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与虚词,因此,语序与虚词是集中性了解分析汉语语法的关键。本文从汉语语法特色出发,立足于汉语语序变化,多角度分析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述补结构是哈尼语的重要句法结构之一,哈尼语述补结构具有能产性强、语法化高、存在反响型补语和无标记性的特点。从结构上可以把哈尼语述补结构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两种。本文从共时角度对哈尼语和汉语述补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揭示其述补结构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0.
哈尼语垤玛话没有严格意义的被动范畴,它不能通过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子的被动义,但它可以借助语序的调整、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来表述被动意义,形成一种具有被动义的独立的句型,在语义上绝大多数具有完结性。哈尼语垤玛话表达被动义的句型与受事话题句有时具有重合性,但二者不能等同,文章拟通过对哈尼语垤玛话被动义表达方式的结构类型、语法标记等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的核心。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的交往和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分析对比的领域,深入不同语言的研究。本文拟从词汇现象,句法现象,文化和思维的不同阐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一种语言变体,一个学习语言必经的过程,这也是现代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石化现象发生于多个方面,如:词汇和句法的应用、篇章组织、英汉思维方式等。通过实证调查,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习作,通过同一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对比来研究学生作品中的语言石化现象,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减少因石化现象导致的语言错误。  相似文献   

14.
香港和台湾手语不同于中国大陆手语,香港手语受上海手语和广州手语影响较大,而台湾手语则主要受到日本手语的影响.港台手语的语言学研究虽然相对落后于欧美国家,但早于中国大陆手语的语言学研究.本文试图从手语语音、形态、句法等方面对港台手语的语言学研究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以促进中国两岸三地手语的语言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性别歧视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的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映。东西方社会中都存在着性别歧视倾向,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性别歧视语。文章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性别语言语义搭配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7.
阿城小说语言中有儒家美学积淀。儒家对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是节制,在此基础上,是要求语言有风骨和无限生发性。夯实的白话语言加以古汉语成分的杂糅调和是阿城小说语言的基本面貌,与儒家的节制语言观相契合。阿城的语言有内在的骨气,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发性,这些与儒家语言审美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对任意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事实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皮尔斯的象似性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对符号的定义不同,侧重不同的语言层次,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蒙太格的PTQ系统通过三部分最终完成了对自然语言形式化的处理,它们分别是:建构一个部分英语语句系统的语形;给出内涵逻辑的语形和语义;通过翻译规则,给出部分英语语句的语义。PTQ系统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之一是它的内涵逻辑思想,这对正确翻译英语语句语义至关重要。分析探讨PTQ系统中的内涵逻辑思想对我们深化汉语的形式化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6年8月28日正式颁布《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2007年2月1日该大纲作为我国现行语言文字规范开始试行。这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语言文字能力测试指导性文件,对推动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但任何事都可能存在百密一疏,笔者就其中的一些细节存在疑虑和看法,故提出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