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家书屋"建设的三个重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推出了"农家书屋"工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我国农村建设20万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至少配备一千册以上的图书、30种报刊及相应的音像制品."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重要内容,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是一套普及性"三农"读物,从2003年5月开始策划实施,经过三年来的持续出版发行,至今已出版了63种,发行达50多万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套丛书的成功运作,得益于根据不同内容而采取的不同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三农"问题再次作为代表、委员们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也是"两会"议程中的一项重大内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已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家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业,无论从何种角度、哪个层面来看,重视"三农"、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已是国家政策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当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促进发展.把书送到农村,让书香与稻香齐飘,让农民尽快致富,这是出版发行界响应党中央号召,服务"三农"的迫切任务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举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到2010年底将实现全国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的目标.它在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出版物发行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是所有农村类媒体、"三农"出版物的一次发展机遇,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发行,"农家书屋"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书屋"是中央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要,于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总体思路之一是鼓励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文化单位的州市公共图书馆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发挥自身职能,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本文试图对州市图书馆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内容和模式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2.
近年,“农村文化荒漠化”之论不绝于耳,这固然有些耸人听闻,但从图书在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确实不容乐观。目前农村看书难与看病难相比,可能一点都不逊色。形成农村看书难的原因,一是无处买,二是看不懂,三是买不起。看病是身体和生存的需要,看书是精神和发展的需要,这两种需要都是天然存在的,并且,越是贫穷落后越需要。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满足的正是广大农民的这些基本需要。今年两会期间,龙新民署长提出要推出一个服务“三农”的“农村书屋”图书出版工程。如果这一工程得到实施,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会对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起到重要作用,是出版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北京为此展开了"益民书屋"建设工程,以此来实实在在地推进北京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产生了大量内容丰富,涉及村政管理、会计、承包、房屋土地、选举、村民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档案,这些档案是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等各项活动的具体生动的体现,我们称之为"三农"档案.近两年,北京市通州区档案局在开展"三农"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新资讯     
《全国新书目》2008,(5):33-34
我国已投入资金实物价值4亿元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已累计投入资金及各类实物价值4亿多元。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委于2007年初共同发起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它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长期目标是,通过5年到10年的建设,在全国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订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党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面对这样全局性方略国策,档案部门怎么办?农村档案工作怎么办?带着这样的问题,2005年11月6日至16日在湖南调查农村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7.
解决农民买书难问题是出版物发行业把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大事.本文就农民买书难症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破解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难题,让农民买书不再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读者定位审视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三农"图书选题策划中读者定位的不足 1.大农业文化体系下的泛农民定位 多年来,我国"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多定位为农业应用技术方面,尤其是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读者对象主要定位于广大农村居民--泛农民,缺少对农村读者需求的细分和对农村读者层的细分.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大项目,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