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西汉诸侯王陵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填补了西汉六安国历史的空白。本文通过分析六安汉代王陵大遗址的价值、所处的生存环境、国家文物局关于大遗址保护的要求、当地政府关于大遗址建设的战略决策等,提出王陵大遗址展示利用的初步思路,为即将编制保护规划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汉梁王陵位于永城县北30公里的芒山,是汉代梁国的王陵墓地。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大中型汉墓19座,另有大量小型竖穴土坑墓。汉梁王陵的发现发掘不仅印证了史籍记载的梁国的富足与强大,它还是我国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一处汉代诸侯王墓地,汉梁王陵的发现与发掘对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葬俗以及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六安双墩汉墓基本具备西汉诸侯王陵的特征,但对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不宜取铜壶"共府"铭文为核心证据,因为环绕双墩墓"共府"铭文的证据链基本上并不指向刘庆.事实上,"六安飲丞"封泥等物件在确定墓主身份时更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丁锡国 《神州学人》2000,(12):36-37
考古专家经过15个月的勘探发掘,在山东省济南市附近发现了占地达2万平方米的西汉早期诸侯王墓。这座距今已2100多年的陵墓,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西汉王陵。  相似文献   

5.
考古发现表明,青海都兰热水北岸建有吐蕃佛寺,包括坛城、佛塔、灶堂等遗址.该佛寺周边为吐蕃墓地,分布有文成公主塔、贡松贡赞的吐谷浑妃蒙洁墀噶墓,贡松贡赞的象雄妃没庐·芒邦墓,可谓"藏后陵".据本文考证,血渭1号大墓、藏王陵西区六陵并非陵墓而是坛城式灵堂遗址.  相似文献   

6.
赵武灵王陵墓在何处?历代有争议。依据文献主要有三说:灵丘说、沧州说和邯郸说。邯郸说又有赵王陵内和不在赵王陵内之分。据新近考古发现,认为赵武灵王墓应在邯郸城西,并从历史文献中找到蛛丝马迹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7.
茂陵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刘彻的陵墓,因陵地位置在汉时的槐里县茂乡,故名茂陵.茂陵及其陪葬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文字瓦当最具特色,为研究汉代思想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刘国胜  刘金敏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1):108-108,110
现存陵墓雕刻中,汉代霍去病墓雕刻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石刻群,是西汉石雕的代表作品。霍去病墓前石雕造型洗练,浑厚质朴,深沉雄大,它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是我国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在打破汉代以前的旧的雕刻程式,建立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的纪念碑雕刻风格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孝王墓是西汉早期的石崖陵墓,结构复杂、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对梁孝王墓的结构和各个部位的名称作进一步的辨析,有利于对以往有关记载和研究所存在的偏颇予以辨正,同时也会促进对梁孝王墓的建筑风格及西汉早期建筑艺术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的帝陵、诸侯王大墓的相关设计与建造皆反映了《周易》文化。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建制及其覆斗形封土、汉代帝陵陵园的方圆设计、西汉诸侯王陪葬墓上圆下方的形制等,皆是《周易》天人观的反映;秦始皇陵“陵墓若都邑”的制度、西汉帝陵与都城的方位设计以及西汉诸侯王墓和王后墓规模的大小之别等,均是《周易》阴阳观的体现;秦始皇陵内城居外城中央以及封土位居帝陵内城南部中央的布局、西汉帝陵的墓室称作“方中”的现象、西汉帝陵墓室位于陵园的居中位置等,皆是《周易》尚中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12.
在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柿园汉墓(西汉梁王墓)主室发现三幅彩色壁画,画幅面积大,绘画线条流畅,技法娴熟,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技术和艺术水平,堪称目前发现的我国西汉前期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原是一马鞍土堆,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它的发现是中国考古的奇迹。1972年至1974年相继发掘出土3座西汉墓葬。据考证,这是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和陪葬器具保存完好,一号墓的棺椁内有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系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距今已近两千二百年。据史料记载,利苍夫人名叫辛追,死时约50岁。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和脚趾的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具湿尸,出土后曾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柿园汉墓(西汉梁王墓)主室发现三幅彩色壁画,画幅面积大,绘画线条流畅,技法娴熟,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技术和艺术水平,堪称目前发现的我国西汉前期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西汉帝王陵墓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帝王陵墓是咸阳陵墓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西汉帝王陵墓只有汉阳陵和汉茂陵以博物馆形式对外开放。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深入探讨其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枣庄市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四件青铜簠,形制相同,且铭文均有"邾公子害",铭文大意可理解为,小邾国公子害,为自己作实用器簠,祈盼能够长寿无疆,子孙后裔永续珍视。器主"邾公子害"即文献记载的小邾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犁来"为其名,"害"为其字。邾公子害簠器主身份的确定,对枣庄小邾国贵族墓地墓主身份的推断,以及小邾国春秋前期世系的断定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代出土资料中有许多汉代王国的工官为文献所遗,具体有司空长、宫司空、中司空等。从这些文献所遗的西汉王国工官可知:汉代王国官制中的司空大量见于出土资料,主要涉及齐国、中山国、长沙国、广陵国、东海国和楚国6个国家。按种类划分包括宫司空、中司空和营司空,按级别划分包括司空长、司空丞。其它王国工官亦是种类较少,数量不多,地位不高。  相似文献   

18.
“五陵少年”是形成于西汉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文化群体。“五陵”指渭北咸阳原上五座西汉帝王的陵墓。为了强干弱枝,奉守山陵,西汉政府多次迁徙六国后裔、郡国豪杰、高赀富人、吏二千石、丞相、将军、列侯、“乱众民”于此,使此地变成了仅次于长安的繁华都市。而出生于在这种背景下的少年们,便先天地具有了任侠、豪放、奢华、纨绔等特征,成为了西汉盛世文化的一个缩影。于是,“五陵少年”便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被后世诗文一再吟咏歌唱。文章将根据史料详细考证汉代的“五陵少年”之具体姓名与主要事迹,直睹其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19.
唐代帝王陵墓中有数以百计的陪葬墓,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是罕见的.本文对唐陵陪葬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陵陪葬墓呈现出前多后少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君臣关系和综合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