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得村落的传统文化价值弱化、生计模式发生改变、众多文化遗产资源被功利化。在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文化的传统价值,把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整个村落的文化集体记忆,促使生态博物馆健康运行,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织金县砂陶工艺既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旨在在促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节庆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节庆有巨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无形方式世代流传于人类社会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极大的促进凉山州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州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凉山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对火把节的保护作用,探讨如何实现将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民族学生群体、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高级人才三大优势,可通过参与普查提供线索和论证依据、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现代意义和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地处"彝藏走廊"、"茶马古道"等民族迁徙往来,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特殊地带,这里富集着独特而又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内核中充满生机的组成部分,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多种价值体现,对丽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与繁荣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体现着特定地域内人们适应自然、乐观生活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一种重要的潜在的旅游资源。文章以辰州傩戏的保护与开发为例,对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的战略对策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苏州传统村落是吴地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章以陆巷—杨湾村落集群为例,对苏州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内涵,并提出功能多元融合、文化创新提升、区域联动开发的旅游开发思路,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村落集群的文化精髓,并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研究理论、完善体系、传播思想、传承记忆等作用。作为文化传习地,高校需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文化、人才、传承优势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过完善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教材和师资的编制、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担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蚌埠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本研究阐释了整合非遗口述档案资源的必要性,旨在探索适合蚌埠地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8,(1):107-111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主要有三种:就地保护、异地搬迁和发展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意识淡薄、商业化过度开发、"老龄化、空巢化"等是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健全法律法规、提升营造策略、培养自觉保护意识、坚持文化自觉才能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从精神上重新催发对根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南部黔南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多民族地区的古建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之路和民族旅游的发展三个方面做了研究并提出建议。并认为加快南部黔南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也需要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性的走出民族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古道是文化线路的典型代表,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前沿概念和核心专题.在界定文化线路概念和梳理国内古道游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秦巴古盐道的线路分布和资源特色,探讨了秦巴古盐道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秦巴古盐道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文化和经济价值,并从区域合作、资金投入、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扶贫五个方面提出了秦巴古盐道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传承主体依据个人惯习、经验、记忆与日常实践,将实践活动搬上"象征性舞台"以实践表演与传承任务。文章通过对部分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依据游客的在场与缺场,解析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进行重构之动力要素,并总结了包括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台前幕后的空间重叠等重构形式,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与文化传承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沉淀出的光辉越发灿烂.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的新时期,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了物质文明建设背景下提升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楚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体育文化领域的一朵奇葩,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为其传承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路径实为必要举措,对于我国民族精神与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均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非物质文化视域下楚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路径,旨在抛砖引玉,同更多学者一并为发展我国优良民族体育文化传统贡献出绵薄之力.基于此,本文以非物质文化视域下楚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路径为主题,首先分析出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索非物质文化视域下楚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怀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资源破坏严重、文化遗产备受冷落、民间艺术人才断层等诸多问题。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文化重构方式增强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并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而草原生态旅游的兴起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近年来学术界对草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传统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注比较多,对草原生态旅游和蒙古族非遗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