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公传说不仅在各种典籍中有丰富记载,而且民间还流传有大量口头文本,盛行着延续久远的祭祀仪式。从地理分布上看,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大多数省区都流传有大量的关公传说,遍布着关公信仰的遗迹,仍都定期举行祭祀仪式。宋代以来,对关公的祭祀,随着官方的重视兴盛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应的关公传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关公的神格地位不断上升,使其形象完成了由人向神、圣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民间传说作为劳动人民的"口传历史",在记录与之相对应的民众信仰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口传身教的民众心理和讲述的人物形象具有普遍、广泛的社会功能,而使其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得以流传下来。关公传说作为体现关公信仰及其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它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西南余姓家谱中三个神话及一个经典传说为例,对家谱中常见神话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神话及传说均有其历史起源,在家谱中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中国家谱的固有属性之一,不能以“迷信”为由进行简单的否定。面对家谱中的神话及传说,应持“理性的非理性”之态度,从历史的理性角度去解读神话及传说中非理性内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华夏子孙心目中创造形成的关公精神,是豪杰之资与圣贤之学的融合。豪杰之资是超凡的、绝伦的忠勇、仁勇、侠义、神武。所谓圣贤之学就是春秋之义。就是传统儒学中的“经世先王之志”的春秋之义。研究关公精神、关公文化,必须研究关公与《春秋》,研究关公所接受的“春秋”之义,研究关公如何以“春秋”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信条。 作为历史人物,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关公读《春秋》的事迹,历代官、民著述中也没有记下关公读《春秋》的感受、体会、诗文、笔记等;但在《三国演义》和民间的文艺作品、裨史资料、口头传说中,关公与“春秋”交融在一起,有深厚的内在联系。《三国演义》这部对中国人民影响深广的文艺作品,在关公形象的塑造上一个重要的创作意向,就是淡化了人民群众理想和信仰的关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以浓  相似文献   

5.
关公是京津时期义和团崇拜的神灵群体中出现率最高的神位。团众拜关公属于官方赞许和民间拥戴的结果,关公本人从关羽、关公到大帝、关圣的复合身份,启示了义和团从"草民"和"义民"身份更换的认同。关公多元的身份和处境暗合了义和团在直东和京津时期的境遇转移。晚清宫廷和民间频繁的关戏演出为义和团拜关公铺设好了信仰体系与接受美学的土壤。关公的神学和戏曲传播学地位构成了团众的精神支柱。严酷历史状况下团众的悲情表演,不仅迫使团民还原了其世俗性地位,亦使得关公的正神形象蒙受耻辱,从而为后世中国废除关公的神学地位提供了文化阐释的依据。义和团拜关公现象促进了中国神学体系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公传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民间断案传说的代表,其中许多经典情节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传说中的"神判"情节的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该情节在传说流传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展现了促使情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李贺传说故事内容的分类,对其特点作了简要的阐述,分析了传说中的诗人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探讨了李贺传说所表现和反映的士人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李贺传说故事内容的分类,对其特点作了简要的阐述,分析了传说中的诗人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探讨了李贺优越性传说所表现和反映的人士人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历史人物关羽作为"忠、义、仁、勇、信"的化身,在海内外华人中获得了广泛一致的民族认同,形成了关公崇拜的独特文化现象。关公精神所蕴含的"忠、义、仁、勇、信"的文化特征,在武术道德中体现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标准,反映武术道德的内在秩序,彰显了中华民族感情和武术精神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0.
关公和蚯蚓     
一条蚯蚓爬进了关帝庙,接着爬到了关公脚上。 关公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蚯蚓爬到了关公的腰上。  相似文献   

11.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诞生提供了政治保障。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的低效率运行,是非公有制经济诞生的物质根源。巨大的就业压力,是非公有制经济诞生的直接前提。半地下状态的民间交易活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诞生培育了最早的社会力量。世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她是传说中的美腿好身材,她也是传说中女人味十足的艺人,她的身边总也围绕着许多“都市传说”,她同是新剧和生活中的都市传说之女,她就是长泽雅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三晋河东,在华夏,在东南亚掀起了一股关公文化热。人们在生活中谈论着关公文化,在人际交往中谈论着关公文化,在经济开发中谈论着关公文化。但是,关公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的精神特征是什么?尚少有专论,本篇泛论,旨在引玉以求补阙。 关公文化是华夏子孙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的一种。价值观念、人格精神是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粗糠宝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传说版本多样,有汤池传说、老爷山彝族(撒梅人)传说、昆明传说、阳宗传说、草甸传说、官渡传说、呈贡传说、宜良传说和五华传说等,加之《南诏野史》的补充,呈现出民间、民族、传说、历史四者融合以及神性与人性交融的特点.其中,又以汤池传说传播甚广,情节较为完整,故事更生动,传奇性更强,影响最大,是传说的源.其他几种版本与汤池传说的关联性达到80%,为传说的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关公信仰复兴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公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当代民众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民俗事象。改革开放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港台到国外都兴起了关公崇拜热,且愈演愈烈。这一现象是传统文化意识与当代民众心理相对接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社会生活中异己力量的存在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也为关公信仰的复兴提供了现实基础。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而应因势利导,使其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李阳冰《草堂集序》所记李白出生的传说,是化用了道教教主老子出生的传说。这些传说,是李白或其先人为攀附李唐王室,神化姓氏,抬高门第所编造。而老子出生时的传说又是受到佛祖释迦牟尼出生传说的影响,释迦牟尼出生的传说中也窃取了老子出生时“九龙吐水”的传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化名人灿若星汉,其中有不少名人诞生时有异闻传出。兹撷数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报纸有限版面刊登更多新闻信息而诞生的标题新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文章从标题新闻的渊源、诞生、作用及衰落几个方面,论述了标题新闻的诞生与衰落。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人物关羽,自三国至清末经历了约两千年之久的漫漫演化,形成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关公文化现象。创建“关公学”是深化关公文化研究的现实需要和理论趋势。能够称之为“学”,主要在于它是属于自成体系的学说、学问与学理,在于它是展现关公文化总体特质、宏观理论和方法体系,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构架,在于它的有序结构性和客观系统性,是对关公文化研究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0.
孙国江 《天中学刊》2012,27(4):23-26
大禹治水传说相关叙事由区域性的传说不断向全国性的传说扩展,后又逐渐与各地文化结合,发展为各地不同的地方传说。早期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域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春秋战国后扩展至全国,秦汉时期发展为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魏晋以后,治水传说逐渐与民间信仰结合,形成地方传说。自唐至清,大禹治水传说在基本定型的基础上又经历了儒家学者的考证,最终在官方话语、民间话语和学者话语的三重作用下发展为遍及全国又带有地方特色的传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