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以厦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在音乐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相反,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黄自是我国现代专业作曲领域中真正把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全面地、有机地、完美地结合于现实创作中的第一人,是我国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专业理论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涉猎的题材范围却比较宽,其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传统的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因此,他的音乐创作给予现代的中国乐坛以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现代音乐的先行者两个方面来探讨黄自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3.
《山东风俗组曲》体现了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音乐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钢琴作品,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尝试从西方现代音乐分析技法——阿伦·福特"音级集合"分析法,探析核心音在全曲的结构力,及传统的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元素巧妙融合,真正感受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从而推动当前音乐创作,为民族钢琴音乐创作开阔更广阔的音乐空间.  相似文献   

4.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曾以钢琴家的身份在国内和欧美各国演出,钢琴音乐在他的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钢琴协奏曲就5部。他的音乐创作是传统技法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本文就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来探析作曲家在该作品中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作曲家张朝的钢琴曲《皮黄》作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具有经典性的钢琴曲,全曲引用大量西皮二黄的京剧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中做到将钢琴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精彩的融合在一起,加入自己的创编,采用和声,配器手法拟表达乐队的合声效果,丰富了音乐的内含,解决了京剧演唱着单一的表现力,使之继续传承与发展。中国音乐文化与民族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钢琴音乐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使我国的钢琴音乐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周杏 《文教资料》2009,(14):59-61
谭盾先生是中国优秀作曲家,也是一位世界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音乐界的一致赞扬。他所创作的《地图》广泛地借鉴了民间音乐元素,并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将这些元素进行发展与升华。在当代音乐家的新作品中.我们能同样感受到他们都在力求音乐创作的民族化.这就使民族音乐的传承摆脱了过去从单纯的、博物馆似的保存.转换到积极地借鉴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这将对推动中国音乐全球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郭文景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不仅是其个人艺术魅力的体现,也是巴蜀地域文化在他的作品中的再现。他在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巧妙地将现代作曲技法和四川传统音乐相结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诠释了深刻的民族情感。在根据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同名诗谱写而成的合唱交响曲《蜀道难》中,郭文景运用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探索出了一条表现民族文化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二胡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民族乐器,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它是民族乐器,但近年来逐渐与世界接轨.二胡受人们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优美动听的音色,还因为二胡的塑造性很强,它可以反映出作曲家与演奏者的心之所向.高韶青是我国著名的具有创新力的现代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改革家.因为他常年在国外居住与演出,促使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音乐的特征,真正的将二胡变成了"世界乐器".他还结合西方乐器的优点,将二胡加以改革,创造出新颖的"韶琴",受到了业界一致好评.他所创作的随想曲《蒙风》,运用了多种西方音乐因素,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成为典型的富有现代音乐气息的作品.本文将通过《蒙风》这首二胡曲,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高韶青的二胡改革艺术.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音乐的重要精神土壤,也是其艺术形式的直接源头。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音乐美学传统具有融合与传承价值,对于西方音乐创作上的主题和题材具有启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审美意象具有奠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各种体裁建构具有发生学价值。没有基督教,现代西方音乐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都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1.
乔治·格什温是近现代音乐时期美国最为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音乐剧和歌舞表演,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他的音乐属于典型的现代爵士音乐,但同时他的音乐也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所以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深的音乐美学研究价值。本文,笔者将以美学的视角对格什温《三首前奏曲》的音乐创作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期,笔者拜读了魏先生的专著——《魏廷格音乐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其中收录了作者散落于不同时期的文章,跨度为1983年—2004年,涵盖面甚广。读毕,不禁叹服魏廷格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深厚的学术素养。广博的内容涵盖清晰的思辨脉络魏先生将《文选》分为"中国现代音乐发展"、"钢琴艺术"、"现代音乐创作"、"中国音乐学概念的提出与传统音乐"和"音乐美学"五部分。  相似文献   

13.
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之一。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表现手法的同时,融入了民族题材。音乐旋律与唱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特点相结合,具有较深的文学性。因此,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花非花》作品为例,简要分析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期民族主义音乐在发展上看似并不繁盛,却依然在西方艺术音乐领域里占据着一席之地.东欧曾经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主阵地,二十世纪后,其发展逐渐转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艾伦·科普兰正是二十世纪美国本土音乐创作的先驱,也是美国民族风格音乐创作的代表性作曲家.他一生致力于推广和普及艺术音乐,科普兰的管弦乐组曲《阿帕拉...  相似文献   

15.
根下有沃土国色添奇葩--瞿维和他的钢琴曲《花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瞿维和他的钢琴曲《花鼓》的曲式结构、乐曲内容和音乐形象。分析了曲作者如何注意借鉴和应用西方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又注意从中国的民间音乐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寻求与人民大众所熟悉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创作思想及笔者的随想。  相似文献   

16.
《红旗颂》作为我国革命历史题材中管弦乐的典型代表,成为当时乃至是以后电视、舞台以及广播中演出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被评为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作,这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部作品能够采纳我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同时,还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和音乐语言,使曲谱更具民族化和现代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研究就《红旗颂》的艺术风格进行赏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音乐鬼才"谭盾以创作先锋、实验性的音乐作品而著称,擅长将中西方音乐进行融合,通过竞奏的表演方式,实现中西音乐的微妙对话,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音乐的呈现与演绎。本文以其代表作之一的音乐作品《地图》为研究对象,以"文化人类学"观点为依托,阐释作品中中西方音乐的巧妙融合,并从音乐创作的文化根源、器乐、声乐原生态的运用等方面,对谭盾的音乐创作进行一定解读。  相似文献   

18.
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是音乐创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曲课教学的难点,它对于音乐创作者民族风格和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首先要进行和声配置,但我国却并没有类似“传统功能和声”那样的系统化的“民族和声理论体系”。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实际上是我国作曲家不断融汇、消化西方专业作曲技术进而创造与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的过程[1]。“五四”以来,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实践在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已发表于《音乐创作》、《黄…  相似文献   

19.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电影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也逐渐成为作曲家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夜宴》这部电影上映于2006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整部电影的配乐由谭盾完成.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先锋派的谭盾,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呈现出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影视音乐,并与电影场面与剧情相辅相成.本文以音乐文本为立足点,以谭盾《夜宴》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版本)为谱例参照,对作品的音乐曲式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此说明谭盾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结构特点与主题贯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着把中国古诗词与近现代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出现了许多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其中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黄自的艺术歌曲在其音乐创作风格上和其文学内涵上都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典范。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也是其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从而成为了我们国家近代和现代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这一艺术歌曲极具浪漫主义气息,在音乐气势上也极为明亮和宽广。在此,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歌词意思、演唱处理等方面对《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