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专业基础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与主要渠道,是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基础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教育地位。思政教育是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教育手段,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专业基础课程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学问题。结合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探析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破解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延伸,是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核心要义,也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革新的现实需求,更是明确高校人才培育基本导向的战略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研究视角,对高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高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从聚焦课程思政导向,强化协同育人体系革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紧盯课程思政落实,补齐课程建设制度短板三方面进一步把握好思政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加快“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有效构建,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刘捷 《教育评论》2022,(11):97-103
“大思政课”是持续推动学校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具有大宗旨、大方向、大内涵、大形式,需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然而,各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借力各类课程存在思政课和各类课程功能相混淆的疑虑、课程教育政治性和学理性难以统一的困惑、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知识性与价值性双向关联不足的担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难以有机结合的顾虑。与此同时,“大思政课”背景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面临各学科相互认识不足、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学科建设人才不足、学科教材不足、学科综合应用方法不足等问题。建设“大思政课”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现实路径,需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共筑信念信仰、共建制度、共育人才、共制教材、共通方法。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通过挖掘医学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案例,探索课程思政实现方式,以达到德育与智育相融合,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定量、精确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从理论基础视角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挖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必然要求;从辩证逻辑视角看,两者体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辩证关系;从实践路径看,构建教育共同体和大思政格局,使二者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是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对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职业本科院校想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这个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核心。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是职业本科院校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本科专业课程的特点,以职业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浅析在职业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50-25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而高职院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师生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论证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解决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地质问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条件。针对如何在“土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实践,首先论述了思政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对“土力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案例,最后指出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1.
《封装技术》是一门涉及电子、光学、机电的先进制造工艺的课程,《封装技术》的课程内容涉及半导体材料、晶体结构、微纳电子元器件、微纳机电系统、生物芯片等诸多科研、工程领域。在《封装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非常有必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教学的元素,加强学生对中国制造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很大程度上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内化与外化三对基本范畴出发,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师生共建课程情感、师生同解课程问题、师生齐提课程成效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互动"视野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先革 《高教论坛》2007,(4):132-134,174
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重建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必须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研究、改革和重塑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与习惯,重新创造新的教学观和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鉴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互动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视为互动教学的基地,为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拓展一条新路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指示引发了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高度关注,对"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高校的广泛推广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拟从"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实践探索的概况、"课程思政"的理论规范思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如何构建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理"关系到教学效果,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本质上体现为研究生学习、工作的主体性或主动性,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却呈现为缺失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包括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之间传统的伦理关系和对研究生成绩能力的旧的评价体系等等。只有在教学中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新的评价体系、改善师生之间的旧的伦理关系才能真正建构起研究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社会热点新闻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传播学的信息有效传播原理而提出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围绕着"有趣"、"有用"和"有效"三大目标,通过研读教材、收集新闻材料、编写新闻教学案例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加以完成,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来实现,然而对于理工科学生单纯地靠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改变仅靠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我们尝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理论力学”课程思政中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学人才,结合“理论力学”的课程特征,从哲学、逻辑方法、工程、人物故事等方面着重研究如何进行“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总结课程思政实施一般流程。针对“理论力学”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