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通常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其实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成长,70%的责任在于父母,父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最大决定因素。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教育得法的父母。相反,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也一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父母,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5):23-24
孩子最早感知到、最经常、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的言行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如果没有父母好榜样的示范教育,就没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特别是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言行不正,孩子很难正直成长。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学校教育不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杰 《甘肃教育》2020,(2):52-5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长。但大多数家长往往把全部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其实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作为父母,应该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因此,笔者认为父母除了与学校随时保持联系和沟通外,还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4.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5.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有的学校甚至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以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这些方式能否使感恩教育得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能够成人的同时.也能够成才。这一愿望是美好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既然我们将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欠了这个孩子一些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一、教育孩子,父母要合作,步调要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愿望。但教育孩子必须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孩子。如果父母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管教或教育孩子时有明显失误,则应巧妙地分开大人和小孩,防止大人一错再错,避免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当一方对孩子进行了正面批评之后,另一方应从侧面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讲的道理,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唱一和”…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学校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用各种形式让孩子去体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些父母片面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开始向孩子“索取”回报。那么,爱孩子该不该有回报呢?  相似文献   

9.
“坏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许多父母对此感到困惑。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某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恶性循环,导致了所谓“坏孩子”的产生,使得某些原来本质不错的孩子被父母和学校误解、轻视、放弃,最终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其实并不亚于学校教育。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有怎么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所起到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妈妈,作为姑姑,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孩子是一个自由的、完整的个体,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懂得如何真正地爱孩子、尊重孩子,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做这做那,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2.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宋新华 《教育》2013,(9):11-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4.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专门设立了"感恩节";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甚至有的学校以"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感恩……  相似文献   

15.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6.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统筹城乡教育大背景下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包括政府、社会、学校、父母和孩子等诸多因素,但在整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对子女的良好教育。父母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要坚定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给孩子营造相对固定和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良好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辅助,影响着孩子成长的始终,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张爱珍 《教师》2011,(5):112-112
从读韩愈的《师说》后,常感叹现代人在教育孩子上,选择各种兴趣班,期望值过高,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信息无疑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学生从家庭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及时,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将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明白,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有直接联系;而失足青少年与家长的娇生惯养、作风不正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起于母胎,终于坟墓”,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儿女的目的,都是天真的幻想,丢了家庭教育,若干年后,可能会在孩子身上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父母债”。作为家长应具备了解孩子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指点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据分析,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划分四大类:情感温暖型、过分干涉保护型、矛盾型、放任型。在四种父母教育方式类型中,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学习问题最多,违纪和攻击性行为方面问题最多,在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方面放任型和过度干涉的父母的孩子问题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