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期的剧作,作者通过普洛斯帕罗的形象展现出了基督教中所阐释的美德--宽恕、博爱、贞洁、节制.这些美德不仅实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使岛屿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伊甸园一样美好.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都通过塑造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形象,宣扬启蒙与反封建的主题,加之<长明灯>的创作在时间上晚于<狂人日记>,许多接受者、批评家也因此而对<长明灯>的创作颇多非议.从叙事学角度,通过比较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揭示出它们的文本创作具有互补性,从而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块钱国币>是丁西林的一幕短剧,剧情简单,主题不深,又安排在<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名篇之后,给教学带来了难题.如何避免常规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突破"背景、人物、主题"式的思维惯性,重构文本与生活的"鱼水之情"?本人采用"浅文深教,逐层探究"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是圣经文学的一种跨域映射.与<圣经>文本加以比较,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和种种教义,以儿童奇幻文学的形式无处不隐喻着基督教思想的主题和哲理.尤其是书中主角完成英雄蜕变的过程,不仅给读者带来圣爱与宽恕的启示,更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光明与黑暗的辩证.  相似文献   

5.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简单的剧情,幽默诙谐的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赋予了这部歌剧中人物以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物塑造上分析贯穿在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基督教情怀.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将人文主义理想与基督教情怀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艺术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同时也凸现出基督教情怀.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愈来愈多,大批的中国文人对西方文化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西方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督教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在创作上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进入新时期以后,这种影响愈加明显,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基督教情愫.在王安忆的作品中,就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宗教情愫.本文试图以王安忆的两部作品--中篇小说<小鲍庄>和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分析隐含在小说中的源于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这样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8.
<左传>与<史记>是中国史传文学的源头,它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编写方式,记录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左传>使用的是编年体记史方法;<史记>使用的是传记体记史方法.然而在两者的历史记载中,都存在同样的记录时间的方法:"以人记时"和"以事记时".通过对这两种特殊的时间记录方法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时间观念,揭示中国古人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他们更看重时间的整体性,注重时间流的内部逻辑联系;记录的历史事件总携带着主观的情感基调及特别的价值意义,是一种感性的、总和的、解释性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艾略特是基督教宗教哲学家诗人,《四个四重奏》堪称诗歌哲学与诗歌神学杰作,其时间主题与基督教深刻关联。该组诗分别以气、土、水、火四大元素为意象,表达了艾略特对现在、过去、未来的存在及时间赎回问题的体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神关系的探讨不仅是基督教的文化概念,也是西方文学中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上帝对于人的关系绝非静止不动,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红字>中A字象征含义的变化,揭示人神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以及这种变化对于理解作品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