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活态流变的无形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象征,但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濒危,急需加强保护.而高校是人类智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延续路径,与政府、企业、剧团、文博单位相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具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优势.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园文化活动两条路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在与西方文化的话语权争夺中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甘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保护现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数据库、互联网+"非遗"、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与文化传承共同发展、创新传承艺术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甘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保护现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数据库、互联网+"非遗"、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与文化传承共同发展、创新传承艺术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倍受关注的今天,在职业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展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一种可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必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维系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共存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保护。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共同的神圣职责。河南省周口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保护意义、保护路径和具体措施入手,以周口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正在遭受破坏甚至濒临灭绝。而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若将濒临灭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相结合,这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有效方式,我校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深刻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李建攀 《职教通讯》2019,(17):23-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灵活的教育活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空间。随着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不断丰富,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鲜明的社区性且主体相同,但社区教育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存在政策支持不力、教育形式单一和参与积极性低等困境。基于此,应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利用社区教育的多样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中国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由此可见,在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推广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论述了国际法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之后分别通过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同时着重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论述了国际法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之后分别通过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同时着重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辨析并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探讨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在保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培训遗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赛会志愿者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有形遗产、无形遗产转化进行了分析;提出赛会志愿者培训遗产向学校教育和社会志愿服务事业进行广泛转化的途径,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对培训遗产进行保护和转化,为今后我国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有“状元村”美誉,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秀水村古村落、古街区和状元楼等古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生态现状及价值分析,提出了“一主线,两立足,三项保护和提高,三建成,两特点,国家名村,幸福镇”的文化生态保护目标及“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文化生态保护组织机构、制定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宣传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培训”等六项保护措施,对秀水村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店堂是融合特定手工技艺的商品交易买卖场所,它在中国传统社会消费民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般是前店后作坊,承担着商品销售与商品生产的综合性商业功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它是民众生存经验、生活智慧的结晶,是物质与非物质双重遗产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