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飞鸟意象一直存在于诗人陶渊明的视野中。通过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人形象;领悟到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体察到历史舞台上一个具有豁达、洒脱、超逸品质的丰满形象。  相似文献   

2.
飞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透过对飞鸟意象的分析,可以窥知陶渊明具有“仁爱”、“自由”、“顺应自然”等思想,以及在艺术上灵活运用“比兴”手法,形象与理念交融,外物与自我交融等诸多成就。  相似文献   

3.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揭示阮籍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与道家逍遥追求的虚幻,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孤独、失落与痛苦,从而真实地再现阮籍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比较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魏晋人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大致有三类,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嵇康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特殊形式。陶渊明诗歌意象主要有两类,其不但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众多关于"飞鸟"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飞鸟"意象是诗人意念的具象化,是诗人对理想和生活之道的探究,诗人如羁鸟从挣脱到徘徊、彷徨不定再到归田园之乐,最终以孤傲,不屈服之志,达到了超脱,经历了众多矛盾的挣扎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任真自得的境界。"飞鸟"意象,是简单地作为世间存在的东西,从美学的角度而言,是自然审美中的景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但在诗人的笔下,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诗人心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阮籍复杂的文化心态决定了《咏怀诗》意象的选取、建构,而这些诗歌意象作为诗人主观情意的倾注物,也必然反映出其心灵世界的方方面面。《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和自然意象印形象地反映出了阮籍进退失据、忧生惜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自然人格、社会人格、文化人格。在不同个体那里,构成人格的三个部分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对应性地呈现出不同的外在人格形象。就欧阳修而言,其自然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情痴”,其社会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是“太守”,其文化人格对应的外在形象则是“醉翁”。正是“情痴”“太守”“醉翁”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小说<毒日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主人公在北极和城市的生存斗争中,经历了三方面的变化:从征服自然到亲近自然,从城市的尔虞我诈到田园的和谐相处,从贬低女人到尊重女人,最终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达到了生态女性主义所认为的生命的最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2.
“标示名”是作者有意为作品人物设计的姓名,以标示其某些性格本质、外貌体型、职业爱好、社会处境等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这些充当姓名的词汇有它本身的认知意义。“标示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以达到幽默、嘲讽、教育等修辞效果。“标示名”不同于“代冠”和“拟姓”这两种辞格。目前对“标示名”的翻译大多采用音译。基于“标示名”的交际功能和翻译的交际效果及目的,“标示名”的翻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沈习武的作品潜伏着关于信念、友情、信任、耕耘、感恩、梦想等方面的深邃思考,对童年精神世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作品中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深沉动人的爱,动物对子女真挚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生动贴切的修辞手法、亲切生动的口语化叙事等,塑造了儿童、动物和成人三类形象,描写儿童的生活,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以人性化管理提升高校班级管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文章从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和实质入手,以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为依托,重点探讨如何用以人性化管理方式来充分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及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才。而在一切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始终是核心,是关键。《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杂家的集大成之作,精辟而系统地论述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顺应自然、教化民生的原理和策略。文章仅从重才、识才、举才、用才几个方面对《吕氏春秋》的人才观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我们更有效地发现,更加科学地利用人才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宝琛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家庭对他影响很大。陈若霖为乾、嘉、道三朝老巨,他为官清正,自他以后螺洲陈氏世代为官。陈景亮和陈承裘继承了陈若霖的为官思想,为民请命,忠节自重。陈宝璐在陈氏家族上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致力经学,学识渊博,为陈氏留下“好读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社会"的理论分析,显现出中国现代性危机。从现有"风险社会"至应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科技和谐发展极具应对优势。科学发展观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在于科学决策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孙过庭与项穆的书论都是以"中和思想"为审美核心。以"中和思想"为主线,将两人书学思想作比较,分析二人书论中的"同"与"异"。孙过庭注重探索书法艺术中的奥妙,项穆则更强调书法艺术的翼卫教经之功用;孙过庭主张以短攻短来促进学书者自我完善性情,项穆则提倡学书者以长刺长来克制自己的性情;在书法形质上,孙过庭更注重"骨气",项穆则主张书法应"进退于肥瘦之间";孙过庭主张独立自主的鉴赏精神,而项穆则将书法鉴赏与人联系起来,意在归之于"中和气象"。  相似文献   

19.
吴承恩以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贯穿了整个表达个体化理想的“西游”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心志的流出,对此形象的分析是理解《西游记》全书旨要的关键。文章以孙悟空是吴承恩所塑造的“理想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作者赋予理想人的特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活动的背景与对立面、理想人在神魔世界中的边缘化处境和原因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模型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出对孙悟空形象的个体化理解并对此作出美学意义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挖掘和合文化的积极因素,以规避市场经济机制的消极效应。这要求:树立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视差异性、体现包容性的人生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确立主导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和谐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