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构主义对于文学文本以及作者思想的解构没有确定的文本要意,主张文本读者从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对于文本进行阅读以及理解。因此,解构主义语境的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阅读以及理解角度有多种文化阐释。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语境对于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对女性主义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解构主义成为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众多具有边缘文化身份、受到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化排挤和压制的文化思潮与文学批评流派的理论武器。此外,解构主义提供了阅读文本的新策略,任何文本都含有读者的踪迹,读者的参与使无法确知的外在空间得以开拓,并产生各种各样的主体构设方式和文本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策略有利于克服被动接受式的阅读习惯。本文论证解构式文本分析对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探讨运用解构式分析策略拆解普通文本的方法,阐释解构式文本分析对英语阅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批判性阅读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实践需要破除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包括结构主义及二元论的羁绊。本文研究解构主义理论为批判性阅读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方法。论证解构主义理论从文本意义的本质属性的视角肯定读者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论述运用解构式双重阅读观来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确定文本边界、整体结构与终极意义的功能.本文以美国耶鲁四人帮对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的“误读”为切入点,重点从哲学思考方法、思维换型路径、文学研究方法三个纬度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确定文本边界、整体结构与终极意义的功能.本文以美国耶鲁四人帮对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的“误读”为切入点,重点从哲学思考方法、思维换型路径、文学研究方法三个纬度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对语言、意义本质的论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较大启示.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本身的意义是由译文决定的,而不是原文决定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译文读者看,归化的翻译方法对于译文的生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颠覆了传统文学话语体系中作者的主宰地位,以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读者获得了完全的解放和自由."阅读即写作",读者通过自由的阅读消解文本的确定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文本意义的多样性.本文旨在剖析解构主义话语下的作者、读者与文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的出现彻底动摇了传统翻译研究范式下的"作者中心说"和"文本中心说",它强调译者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阅读过程的开放性,与当代盛行的各种翻译理论构架有直接理论渊源。通过分析解构主义范式下当今翻译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出翻译研究不能只看到解构主义颠覆、拆解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解构之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根据解构主义的原则,作者写出笔者并为读者阅读的过程,我们便可以描述为语境化、消解语境化和重构语境化的过程,意义便在此过程中产生。而置于读者或批评家面前的文本,由于被置于语境的真空中,则成为意义无限开放和多样的"一般文本"。但是,解构主义者并不希望自己的著作被"一般文本化",作任意的解读。解构主义在语境问题上的矛盾与悖论,是"洞见"必然伴随"盲点"这一哲理的又一明证。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文本观及对文本的不同的解读方式都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传统哲学解释学强调文本中作者的主体地位,主张阅读作品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造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注重解释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忽视了师生主体性的发挥。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强调文本解读过程中读者的地位。主张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创作的过程,这一文本意蕴,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焕发出创新的活力,能够有效地改变课堂的面貌,让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布朗的一夜传奇故事。借用解构主义的批评策略,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试图颠覆文本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因素——善-恶、真诚-虚伪,从而颠覆小伙子布朗的形象,认为:古德曼·布朗不是善的而是恶的,他毕生追求真诚却最虚伪。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关系密切,其批判性和开放性为反中心、关注边缘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阅读的、修辞学的、边缘研究的理论资源。女性主义批评实质是对传统男性中心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误读"。新历史主义以文本论对抗真实论、以修辞论反对模仿说、以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以新历史代替旧历史,都有解构主义修辞性误读理论的痕迹。同时,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中的"他者"观念对后殖民主义文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康顺理 《考试周刊》2011,(60):25-26
解构主义者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是开放的,任何文本都没有终极意义,强调译者的创造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力图展现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不是对文本抽筋剔骨的简单归纳,更不是文本与思维的刻意揉合。新课程所要求的阅读,是“感悟”与“综合”的有机统一,是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发展思维,在探究的阅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无疑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体现了他对文学的基本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文学的文本间性以及文学文本的意义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马莹 《文教资料》2005,(36):88-89
解构式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自由的阅读;是一种与虚无主义划清界限的、开放式的阅读;是具有包容性、完整性和方向性的双重阅读。对解构主义阅读观的分析;对解构批评的重新思考; 对“解构式阅读”的教学设计,都进一步证实了解构主义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具有其有效性与可行性。解构式阅读为大学英语阅读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这个领域内,“阅读”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种语文学习行为,它的目的,就是学会阅读,而不仅仅是使我们获得知识、体验人生、认识社会、传承文化等。任何真正的阅读都包含了创造的因子。“阅读的创造本性”是现代文本理论、读者理论、哲学解释学、解构主义、建构主义所一致认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会阅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升创造能力和增强创新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启贤 《阅读与鉴赏》2007,(2):24-25,46
新课标主张阅读是阅读主体——学生与文本作者平等的对话交流。文本不是一堆僵死的符号,而是寄寓了至少包含作者的精神世界、文化境遇、生活阅历、艺术审美等层面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的信息群,它是生命的承载。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当读者与文本构成阅读关系时,阅读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不断解读文本中的情感与体验、思想与感悟的密码并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说到底,文本只是桥梁,通过它来实现交流对话。因此,阅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种生命间——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就阅读主体而言,对话交流的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原文取决于译文,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存在,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由原文所决定的;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语言是新生的语言;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关系。这种翻译观无疑对传统翻译观造成冲击并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