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2):34-34
能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多是出自那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热的前辈“大家”之手,这些经典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情感。因而,文学经典的价值,多在于历史认识和审美意义方面。人要生存、发展,就得把自己融于社会之中,就得有自己解释社会、交往社会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综合,就组成了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这个境界决定了一个人所拥有的人生境界宽窄高低的空间,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空间”。  相似文献   

2.
庞朴先生有个说法,中国是个书香门第的国度。这就意味着,从古至今,中国出版的书籍世界上最多,堪称经典的自然也不少,光是儒家称为“经”的,就有十三种。要从浩瀚的典籍中选出十种经典来,用简洁通俗的文字介绍给学生和喜爱中国文化的读者,是很困难的。在汰选过程中,首先要克服观念的障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经典经常是同儒家的经书划等号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提升其生命境界。经典文学著作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品质,是生命智慧教育的最佳载体。引导大学生静心阅读经典名著,吸取其中精华,才能帮助他们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地发展,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什么是经书?经、传、注、疏的关系如何? 答: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经部”是四部之首,而“经部”所藏之书,皆为儒家典籍。“经”本是书籍的通称。“经”字,最初写为“巠”,就其字形来看,像纺织中的纵线形,本义是经纬的“经”,又指纵的丝,就是订书简的线。《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韦编就是订书简用的皮条,因为常常要读的书,必须用线订牢以免错乱。“经书”也就是经常必读的书,这是它的原始意义。到了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称为“经”,“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经”作为书名最早见于《国语·吴语》的“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说,“经,兵书也”。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觉解”入手,推出人生意义在于“觉解”,依据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不同,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说是融合了中西方哲学而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人生哲学理论,并指出天地境界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境界。但是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谢树峰 《语文知识》2014,(10):15-17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呕血力作,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肯定与推崇,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流传尤其深远,不仅常被用来研究哲学、美学等问题,还被人们用来解析爱情悲喜、宦海沉浮等人生境遇。笔者阅读其三重境界之说时,在对王国维的学识才华心生仰慕之余,却发现了一处就王国维的学识来说绝不可能犯的小错误,觉得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的生活被认为是最完满的幸福,而人生最高境界是中国的哲学范畴,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比较研究。探究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的生活如何理解为人生最高境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的生活被认为是最完满的幸福,而人生最高境界是中国的哲学范畴,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比较研究。探究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的生活如何理解为人生最高境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纬书字说考     
一盛行于前汉末期至后汉的多种典籍,以对经书的神秘解释和利用经书预言人事吉凶为内容,它们一般统称为“纬书”。这些纬书历来被当作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内的异端,直到近年还很少成为正面研究题材。但是,无论是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思想史还是经学流派,今天想要避开纬书,都不可能成功。应当把“纬书”当作重要的课题摆到恰当的位置,这也许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与化为一”是渊明在玄学影响下所确立的人生观,“以化为居”便能以平淡高远的胸襟面对人生一切境遇,创造出艺术化审美的人生境界。渊明以自然性分作为选择仕隐出处的依据,把士大夫不屑躬行的劳作生活转化为超越的人生审美境界。寄言出意的玄理被渊明到这种审判的人生境界,生命能的每一处都被诗化。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1,(5):92-1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这些文化典籍经五千余年的淘洗沉淀,酝酿琢磨,形成了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经典。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汉语言文化中的“经典”一词是中国文化一特有术语,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具中国文化特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人们常用英语词classic与汉语词“经典”互译。但汉语言文化中的“经典”和classic毕竟分属两个差异巨大的文化系统,它们的含义会没有区别?二者真能完全对等?故本文的目的便是要借助各种渠道,详细考察二者的内涵与实质,辨析二者的异同,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技艺的最高造诣是“无我境界”。我常想,教学不也一样吗?“教而有法”却又“无定法”,“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深入感悟中,由引导中的“有我境界”达到“忘我境界”,完全沉浸在文字的魅力中,充分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我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称自己不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而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因此,称他的哲学系统为“新理学”。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最终落实到了人生,《新原人》一书是“新理学”体系的中心。在《新原人》中,人生被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最终表达了冯先生的最大愿望: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到达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经”、“传”、“注”、“疏”四种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典籍。 “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如《诗经》、《易经》等被列为十三经,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最有价值的书,相当于今天学生的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7.
印度佛经中有大量的“譬喻”,这是印度佛教为方便教人而常用的讲经说法手段,汉译佛经保留了这些“譬喻”,并对中国禅宗经典《坛经》中的“譬喻”产生了重要影响。《坛经》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经典,同时也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本土禅宗典籍,《坛经》或继承或借用了这些印度佛经中的譬喻,但同时又有一些创造性的发挥和改造,从而形成了《坛经》譬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作为国学宝库的一把钥匙,常识性的国学知识成为国学教育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国学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狭义上的国学即儒学所包涵的人文经典是传统文化中最闪光、最有价值的东西。学习国学,通过道德主体的“正心诚意”和“修身”等自觉操持、找寻本分和信仰、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安定社会,即为实现社会化解冲突和需要作出成功的回应。以轻松心态和方式阅读人文经典,从阅读经典中感受精神的愉悦,才有可能达到学国学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人生四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雪夜访戴”.“雪夜访戴”之所以经典,首先在于表现了王子猷率真任性、适意而行的生活方式;其次在于凸显王子猷典雅别致、情趣盎然的人生境界.同时能引发读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和人生境界都是人内心价值世界的精神追求,二者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动态性和层次性,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二者的超越性来看,理想信念是通过理性引导实现的外在超越,人生境界是通过感性体悟获得的内在超越,虽然理想信念和人生境界存在超越性的差异,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应该使人生境界建立在科学的理想信念基础之上,并引导理想信念向稳定的人生境界而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