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沈从文是一位文学大家,我们大都是从他那部有名的小说《边城》开始了解他的。而"边城"在哪里呢?"边城"就是沈从文自小生长的地方——湖南凤凰县。如今,这个美丽如画的小城,因为那部同样优美隽永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先生曾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透过小说《边城》可以体会到沈从文这句话的内涵。细读沈从文的《边城》,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性美和悲伤美,然而通过文字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表现,而是恰如其分地蕴含在小说中。基于此,对《边城》里的唯美悲情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这部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边城》的散文化倾向突出而独特,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大胆探索与创新精神。沈从文曾说:"将文学限于一种贫泛定型格式中,使一般人必如此如彼才叫作小说,叫作散文,叫作诗歌。习惯观念既束缚住了一支笔,写出来和习惯不大相合,也不成功!……两者拘束都应设法努力解放,才会有真实文学,有崭新作品……揉小说故事与散文游记而为一的混合试验外,自成一个新的型式。"①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雪林就说"他好像是专门拿Essay的笔法来写小说的",并称沈从文为"文体作家"②,凌宇先生认为:"他的《边城》等以湘西  相似文献   

6.
刘炼  简功友 《海外英语》2012,(23):129-13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边城》因其独特的风格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小说翻译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现在国内外学者对《边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对其英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少有。基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美学思想在翻译界的影响,该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结合沈从文先生及其小说《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对原著的部分翻译实践来讨论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23,(Z1):15-19
<正>沈从文先生一生著作颇丰,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门类和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都成绩斐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朴讷、浪漫、传神的一面。我们纪念沈从文先生,是纪念一方美不胜收的文学世界,更是纪念他身上如赤子般不折不从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边城》的主旨2.欣赏品读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教学重点】理解《边城》的创作动机和初衷【教学难点】理解《边城》文本的不和谐因素【教学方法】鉴赏,品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的一个美丽神秘的小城,这里有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这个小城是哪里?想必同学们都猜到了,它便是凤凰。凤凰之子沈从文的《边城》的原型就是他的家乡凤凰。  相似文献   

9.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情,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这一特色集中体现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边城》中。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1.
表现人性美好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核心之一。在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描写边远乡民身上那种自然、和谐、质朴、善良的性格来歌颂人性的美好,《边城》就是沈从文写得最具人性美的一篇小说。人性美在《边城》中主要体现在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并贯穿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相似文献   

14.
《边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曾经说过他用两副笔墨写作,一副是用冷隽写实而又略带嘲讽的笔墨,描写都市社会绅士阶级生活的可卑可憎;一副是用抒情笔墨写他的湘西社会的乡土抒情诗。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大系列中,《边城》是后一系列的代表作;即使是放在沈从文整个小说创作中来考察,《边城》也最能代表沈从文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关于《边城》的思想和艺术,它所表现的湘西社会的朴素人情美,它的浓郁的抒情性和地方色彩,人们已经做过不少探讨。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它放在更宏观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视  相似文献   

15.
一向以乡土作家著称的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以湘西边陲地区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最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是那篇被论者誉为堪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媲美的《边城》。《边城》的问世,正处于风云变幻的三十年代。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爱国作家沈从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细致地描写了渡口的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的纯朴生活 ,同时还叙述了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的爱情故事。小说向我们展现了宁静自足的边城生活 ,边城人心地善良、性情淳厚、风格朴实、信仰单纯、追求执着 ,加上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渲染 ,《边城》内外 ,缠绵着浓郁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人事命运、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一、镌刻在古老自然中的宁静、质朴与美丽  沈从文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空前黑暗的时代 ,也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特定的历史氛围中 ,沈从文并没有被社会大变革的最…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对母性的淡化与重构,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物象完成的。其文本世界通过"他在"的介质,如"边城人"、水和大地等来重新绘制蕴藏着深刻而浓厚的母性意味的图式,通过对母性的重构进而实现对人性理想、生命理想和文化理想的再建造,试图由此孕育出理想的新生。  相似文献   

18.
<正>《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由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优美的文字而富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被编选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一、《边城》的文学价值(一)《边城》的人文价值1.对人性的关注与赞美在《边城》中,对人性的关注与赞美是其呈现出的主题之一。沈从文在谈及其创作动机时就曾表示"表现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中无论是刻画的人物、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9.
对于沈从文的《边城》 ,自其发表以来 ,已有很多研究文章问世 ,正的反的各有说法。近来细读《边城》数遍 ,总觉还有一些要说的话 ,那就是《边城》寄托了沈从文的人生理想 ,他把湘西那个叫茶峒的地方演绎成了他的人生天堂。所谓 :地域的边城 ,精神的中心。《边城》写于 1933年 ,对于这个年份 ,稍微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 ,当时中国正处在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 ,正所谓民不聊生、生不如死 ,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处境。沈从文此时正在北京 (北平 )求学 ,他面对的现实与他心目中的“茶峒”有着巨大的反差。而对沈从文来说 ,他是非…  相似文献   

20.
龚宏 《现代语文》2004,(8):8-8,38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此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二是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而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久负盛名的经典小说《边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