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里离不开母亲形象,可是在她的作品里几乎找不到一个称职的母亲形象,她作品里的母亲多是狠毒、自私甚至是残暴的.在张爱玲的内心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导致了张爱玲笔下的母亲都是那种"巫母"形象?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历决定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向以其爱情故事的传奇性引人注目,本文拟就文中的母亲形象做出分析.不同于主流评论家对张爱玲作品母亲形象的贬抑,本文重点分析父权文化道德压抑下母性生存的无奈,以及男权背景下母亲这一文化符号对女性的规定和塑造.  相似文献   

3.
母亲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史上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大多具有伟大、无私、圣洁的形象。然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她对生活冷静的观察与体验,用"罪恶母亲"为主题改写了传统母亲形象。她建构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将解构的笔伸向母性深层,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使母亲形象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4.
作家对母亲形象的刻画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和圣洁。但是张爱玲却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杀子""杀婴"的母亲形象。不得不说这是对传统母亲神话的消解。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金锁记》畸变的母爱,重构母亲的形象,从而还原母亲作为人和女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母亲”这个词语经过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几乎已经同一为“伟大、无私、慈祥”的能指,而母亲形象在人类的文学殿堂中也共同具有着极其光辉的神性色彩。到了20世纪,张爱玲以冷峻的目光,重新审视母亲形象,剥去其温情脉脉的面纱,批判性地颠覆母亲神话。张爱玲从小母爱事实缺席的成长经历,使她形成了乖戾的母爱观。她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人间无爱的苍凉哀音。她笔下的母亲形象也一反传统的圣洁美好而变得冷漠残忍.而缺少母爱的儿女们则是“一级一级,通向没有光的所在”。母爱缺失性体验使张爱玲作品有着强烈的审母意识,不仅使现代文学的母亲形象更为立体化、人性化,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新时期“恶母”形象的塑造具有先导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刻画了一系列母亲形象,其中真正为人所熟知的却是她笔下的恶母形象。本文试图以张爱玲文学作品《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分析,来探究其恶母形象的创作根源及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以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感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伟大形象,她所塑造的母亲,自私、病态为其标签,对母亲与儿女关系的刻画更是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母亲"一直是慈爱和温柔的象征,是为了子女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形象。然而,我们从张爱玲笔下看到的却是有悖常理的母亲形象,令人噩梦连连的母爱充斥在她的小说中,成为女性扭曲人性的进一步表现,丧失了美好的灵魂。本文以《传奇》为例,通过剖析张爱玲作品中母亲形象的特点,进一步发掘其背后的社会根源性。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可分为五类:自私的母亲;愚昧的母亲;功利的母亲;狠毒的母亲;常态的母亲。她笔下的母亲多是病态的,令人心痛。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生命早期对母亲的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是当她17岁回到母亲身边时,由于钱的压力,母女关系开始紧张,张爱玲对母爱开始失望。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就塑造了令人失望的母亲形象。这在《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花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母亲由于金钱因素和本身性格的扭曲,破坏儿女们的幸福,成了文学史上特殊的"罪恶母亲"。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总给读者以超乎寻常的阅读感受。她小说世界里塑造的一系列母亲形象是崭新而陌生的,甚至是残缺和畸形的。张爱玲撕去了笼罩在母亲身上的崇高而温情的面纱,为读者展现了亲情的千疮百孔和不堪一击。张爱玲在描写母亲们悲剧人生时,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表现出超然的态度和一个现代女性超乎寻常的女性意识和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荒凉美学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写了众多的父亲、母亲形象。张爱玲的两度婚姻皆嫁与大她许多、几近父辈的文人。致使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总给读者以超乎寻常的阅读感受。她小说世界里塑造的一系列母亲形象是崭新而陌生的,甚至是残缺和畸形的。张爱玲撕去了笼罩在母亲身上的崇高而温情的面纱,为读者展现了亲情的千疮百孔和不堪一击。张爱玲在描写母亲们悲剧人生时,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表现出超然的态度和一个现代女性超乎寻常的女性意识和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6.
走下神坛的母亲——论张爱玲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母亲的书写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歌颂她的伟大、无私和圣洁,使得母亲成为一种概念化、模式化的单面形象。张爱玲以她对生活的客观认识和体验,对传统的母亲形象予以颠覆,她消解了母亲创造生命的伟大性,并对母亲作为儿女的精神家园的期待给予无情摧毁;最后母亲神圣、纯洁的象征意义也被彻底解构,从而还原了母亲作为人和女人的本来面目,多角度地折射出母亲自私、卑怯、扭曲的另一种真相。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她从小失去母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感体验。她以这种极端的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性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更多的是冷漠、自私,有的甚至是畸形变态。张爱玲在作品中毅然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对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产生质疑,打破了母性讴歌的传统模式。这些母性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为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31):72-74
张爱玲与艾米丽·勃朗特作品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母亲形象。在《呼啸山庄》和《金锁记》中,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恶母形象。两位女作家因为生平遭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了她们对母亲所怀有的和而不同的情愫。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与萧红笔下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神圣、伟大以及崇高的形象.这与她们的切身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她们的创作道路、风格都不相同,但是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以及母性的态度却有一种逆向的相通之处,揭示出女性复杂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荒凉美学”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写了众多的父亲、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