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写作是需要思想和灵魂的参与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让读者"深陷"其中,毕飞宇也不例外。他在十六岁左右开始阅读小说,在享受文学给予"快感"的同时,却也伴随着失眠。他说,那段时间,常常因为看小说而失眠。夜晚,躺在床上休息,脑袋却不由自主地沿着小说的思路和情绪"往下走",不时会"跳出"几行精彩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在脑海里"打圈",挥之不去。后来,毕飞宇就形成了一个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毕飞宇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当谈到作家在分析文本时的优势时,毕飞宇说:小说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诱导读者去设身处地、再身临其境,这是小说的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另一种身临其境,那就是问问自己,换了我会怎么写?许多小说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没有按照"我的"的思路去写?这就是一个问题。我就是在这样的问题里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3.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5):40-42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束,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大学写作课教师,如果光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自己却不动手,拿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那么即使他教学时讲得天花乱坠,号称“张铁嘴”或“李铁嘴”,然而他的笔却象那“银样蜡枪头”,这就很难说是完全合格的写作课教师。当然,这样说也许并非无偏颇之处。但是,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自己却眼高手低,学生心里也不佩服,那么教师的话就打了折扣。如果教师以身作则,不但能讲,而且也能写,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上就更有说服力。当然,不能要求写作课教师完全做到在讲诗歌写作前先会写诗歌,讲小说写作前先会写小说,讲剧本写作前先会写剧本,事实上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十八般武艺,教师即使不能样样精通,可也总得会一、二门,他才能胜任写作课教师的工作,身教重于言教。  相似文献   

6.
创作随想     
曾写过几个相声作品,因为喜欢幽默搞笑,并不甘于“孤芳自赏”。于是,便用相声表演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我是一个相声艺术的爱好者。听过不少相声大师的段子,有候宝林、马季、冯巩等。有些相声段子甚至可以背下来。记住了很多相声作品中的经典名句,比方说:“打死我都不说,只要打不死,就说”,“我可以用中国话明确地告诉你:不Yes”等。这些经典名句,被我巧妙地“克隆”到我的作品中,以一个业余者的身份,说出专业者的话。而且我很注意听众、环境等因素,说得让听众感觉很熟悉,就象发生在自己身边。在写相声过程中,更多的…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先生说:"在我的写作之国中,我是不容置疑的王!"写作——一件以自我为中心的事情。没有了自我,写出来的作品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一、追根溯源对小学生而言,写作文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情感……可是,放眼望去,大量的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却再也看不到那鲜活的"自我""不容置疑的王"。是什么导致了儿童习作中鲜少看到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压抑了孩子那可贵的童真?  相似文献   

8.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称情感是写作的最大诱因毕飞宇日前发文称:与小说有关的一些东西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小说的生成,或说小说创作的第一动因。从我个人来讲,作品的产生大多来自自己身体里迸发出来的东西,它们是经验、情感和愿望。其中,对于我来说,最多的一种小说创作的诱因是情感。我把那种看似无用的、没有对象和没有来源的情感,放在内心,反复琢磨、考虑,让这种情感尽可能地和外部发生关系,然后形成一部作品。《青衣》就是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9.
真题再现 阅读下列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首位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中国乃至亚洲文学的领军者莫言的作品尽管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0.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11.
2014年6月14日晴语文学习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能说会写,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写又是重中之重,因为能说,不一定会写;而会写,能让人说得更规范、更准确、更有思想。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而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又让这一学习过程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学生不会写,不愿写,害怕写,常常将一些有关作文写作技巧、写作宝典的书籍视为"珍宝"。毎要写作,必拿出来,而效果甚微。如何帮助孩子们走出这一困境呢?那就是让他们写起来,写日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就如何写日记略谈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一、文前而思,有的放矢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的存在具有一种问题的形式。我们也常常追问自己: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是动力系统问题。明确写作的目的,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磨练写作的意志。法国女作家埃莱娜·西苏说:为了留住那逝而不返的一切,人必须通过写作或相当于写作的任何工作,想方设法向已逝的一切伸出救援之手……因此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写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着生命,延伸着生命,倾听着生命,铭记着生命。写作是一个终人之一生一刻也不放弃对生命的观照的问题。而中学生写作,大处说,为爱为理想为未…  相似文献   

13.
闫晗 《中学生百科》2023,(29):18-19
<正>余华、莫言、苏童和王朔,四个作家一起去意大利参加文学论坛。主办方给作家的主题是“你为什么写作”。余华写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不上班,写小说还归自己。莫言写的是想给自己买一双皮鞋,写小说发表就有稿费了。只有苏童实实在在地说他当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里面如何热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等到前面三人演讲完毕之后,苏童死活不愿意念他的稿子。他说:我太愚蠢了,我怎么会说我热爱文学才走上文学道路!我应该也跟你们一样,瞎编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个写作培训讲师,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类型怎么办?我不知道哪种文风适合我怎么办?我想专职写,又怕赚不到钱怎么办?我每次说的答案都很简单,那就是你不停地写写写,写着写着,你所有的迷惑都会烟消云散。其实我当初写作时,也有类似的迷惑。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不知道要选  相似文献   

15.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8):41-42
在写作,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中,场面描写是少不了的。我的少年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川西地区风俗民情的,被儿童文学界称为“少年乡土小说”或“川西风情小说”。这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注重有特色的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是铺排不好,处理得不当,那人物就立不起来,作品也会乱成一团麻。我写的中篇小说《赶庙会的孩子》,五万多字,反映一群穷苦少年在池桑镇大庙会期间的生活和遭遇,表现孩子们在与丑恶势力的斗争中所展露的坚强、勇敢、机智和团结互助。写这部作品时,我十分激动和兴奋,有很多故事急于告诉…  相似文献   

16.
洪劬颉 《新高考》2008,(11):4-5
一次考试,我发现平时写作很好的一个女生,不去写自己熟悉的故事,而去写作她很不擅长的议论文,得分是切入分。把她以前的历次考试作文拿来看,发现她的应试作文几乎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问她":为什么不在考试作文中写自己比较拿手的文体而去写议论文?"她说":小说平时写写还可以,在考试中写作,要是遇到一个不喜欢读小说的老师批改,可能就会得很低的分数。"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年轻的匈牙利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者吗?”“是的,先生。”“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男作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曾有评论说毕飞宇是"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毕飞宇在一次访谈中回应说:"说起我写的人物女性的比例偏高,可能与我的创作母题有关,我的创作母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伤害"。[1]伤害,是毕飞宇作品的关键词。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古典的忧伤,他用平实朴素又暗含讽刺的语言叙述了社会对女性爱的缺乏,乡村女性为生存环境改善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男权伦理社会对女性无意识的伤害。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乡村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很多学校都给予发表作品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期提高教师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不解决教师"写"的能力这一问题,教育写作就永远只是有"写"这方面能力教师的"专利"。要想让更多的教师进行教育写作,还需要实实在在提升教师写的能力。而这,需要先做一些看似与"写"无关的工作。一、引导阅读,夯实"写"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比写作更重要。因为写作是教师自身经验的外显,是教师对外输出自己的智  相似文献   

20.
作家万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内心其实更钟爱小说创作。谈到写电视剧,她说当时写剧本的主要因素是考虑经济问题。现在条件好些了,考虑经济的因素不是主要的了,能为别人写剧本,自己的作品为什么不自己改编,何况自己的作品由着别人糅进许多原不是本意的东西,心里会不舒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