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镇人,他短暂的一生使后人惋惜遗憾,他无畏追寻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纯艺术”的诗意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徐志摩的诗歌《偶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文本、意象、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从而使之内涵丰富、富有哲理、意象精关、韵味隽永,表现出作者的唯美追求。虽不是洋洋洒洒、包罗万象的史诗,也不是百千行绮丽华美的长诗,而仅仅是一首十行的精美抒情短诗,却能够动人心弦,引发哲理思考,产生强烈共鸣。《偶然》绽放的独特光彩决非偶然,它是诗人矛盾心曲的吟唱,是诗人灵魂秘密的消解,是诗人无意识心理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镇人,他短暂的一生使后人惋惜遗憾,他无畏追寻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纯艺术"的诗意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徐志摩的诗歌<偶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文本、意象、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从而使之内涵丰富、富有哲理、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出作者的唯美追求.虽不是洋洋洒洒、包罗万象的史诗,也不是百千行绮丽华美的长诗,而仅仅是一首十行的精美抒情短诗,却能够动人心弦,引发哲理思考,产生强烈共鸣.<偶然>绽放的独特光彩决非偶然,它是诗人矛盾心曲的吟唱,是诗人灵魂秘密的消解,是诗人无意识心理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定位]“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自她诞生以来的一代又一代读者。鉴赏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切入]1 .屏幕显示: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伴随画外音:这座桥,风景秀丽,遐尔闻名;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2 .简介作者及康桥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共计诗作290余首,其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颇受人们的喜爱。文章主要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音乐之美,色彩之美,让我们对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偶然》是徐志摩的一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作仿佛是描画那黑夜海边上的一对恋人,在分别时刻各自握住对方的手,鼓励对方去追求崭新美好的未来,心中永远定格下"偶然"相逢的"永恒一瞬".诗作具有"纯诗"的惊人之美,两节十行诗,上下格律对称,整饬中不乏变化;内容上恬淡、释然、洒脱,更是一反徐志摩多数诗中痴情缠绵之风.从这个角度讲,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这首小诗真是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他最具代表性、最受后人关注的诗集。他的诗歌意象鲜明,语言质朴,风格简洁,想象力丰富。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诗集中分别收录了数首情景不同、内容迥异、前乐后苦的同名诗。本文选取一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尝试从这颗沙里看布莱克创作思想从“纯真”向“深刻”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的诗歌《偶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文本、意象、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从而使之内涵丰富、富有哲理、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出作者的唯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三点导读     
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参半的诗人。客观地说,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和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云游》是徐志摩早期诗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表现了作的“微哀”和“忧愁”,但仍是一首美丽的诗。  相似文献   

11.
[定位 ]新月派现代诗歌鉴赏 ,徐志摩诗歌的内容、形式美 ,徐志摩诗歌的个性特色。语文实践、探究 ,侧重于把握诗歌“意象”。本新诗单元 ,顺序为中国现代、中国当代及外国诗歌等。从编辑意图看 ,本单元教学除了解读诗的一般规律外 ,还需要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 ,以便能从中获取营养。[切入 ]1 .怎样走近徐志摩 ,走进他的诗 ?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自行搜集材料。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 ,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 ,因此 ,很有必要先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2 .这首《再别…  相似文献   

12.
胡适曾经对徐志摩有一个评价:"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1])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己爱情、自由、美的向往。《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出色地显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此诗不仅仅抒发了作者对母校康桥深深的依恋以及离别愁绪,更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13.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此诗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该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值得品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教学该诗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诵读诗歌。2.分析诗歌中抒写的景、情、理及其完美融合,感悟诗歌。3.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扣住“品读、感悟、创造”这条主线,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的风格与他其它的诗歌风格不大相符,假若不是署名“徐志摩”,很难想到是徐志摩所写。这首诗算不得徐志摩的上乘之作,可能也算不得一首好诗,但它给我一种很深的感触:动。徐志摩曾在《自剖》一文中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做的诗,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无聊’,有不少是在行旅中想起的。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最为读者钟爱,流播广泛。其深层原因是此诗频繁运用古典意象,这些古典意象恰与读者的阅读经验吻合,从而激起审美共鸣。该文从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入手,探讨徐志摩《再别康桥》所具有的古典意韵。  相似文献   

17.
别丢掉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而作的,诗歌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手法多样,意象繁复。因此,透过含蓄的文字把握贯穿其中的线索,是解读这首诗的首要条件。“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是诗人的自我劝谕和提示。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下了1400多首诗歌,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学遗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古往今来,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认为这首诗通过对茅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试从象征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首诗,看到了这诗更为深刻的寓意,可以说,这首诗是“史诗”,他描绘出了一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社会历史的画卷。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经典之作,写于1928年,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康河的无限挂念,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吟诵全诗,怎一个"美"字了得!语文教师可以试着从节奏、韵律、结构、意象和意境几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会志摩和母校风轻云淡的约会,领会志摩和母校青烟微波似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